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庄体及其在明代诗坛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的“陈庄体”诗,崇尚理性,追求理趣,是宋诗之余裔,其祖邵雍《击壤》,评诗作诗,以是否合道适理为主要标准,其造语平淡,境界自然,是宋诗以比兴之体,发义理之秘,借景物以吟咏性情,于意象探天人之理诗风的延续。陈庄体脱胎于宋诗但又力图破宋诗之藩蓠,虽重理趣但极少发议论,虽重性理但又反性情作为诗有无风韵的前提。其“自得”理论,把宋诗对自然规律的谐适之理转为对个性自我的张扬,表现出古代诗歌由重理趣向重个人情趣的重大转变,其对“格调”的重视,打破宋人主理不主调的格套,影响了其后的前后七子。其力主情精、崇尚自然之诗思,对明后期重个性的诗歌思潮又有一定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间的杨慎传说流传广泛,主要集中于昆明、大理、保山和红河地区,与杨慎在滇行迹大致吻合。流传于大理地区的杨慎故事相对独立,而昆明周边流传的杨慎故事与明代安宁人杨一清故事有混同情况。因杨慎、杨一清姓氏名号相似,再加上殿试之缘、杨慎拜谒杨一清以及两人与安宁的关系,故二杨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往往被“移花接木”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而此现象正好说明二杨在云南民间的广泛影响以及民间对他们的喜爱和崇拜。  相似文献   

3.
王绩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独拔于流俗之中,大胆对诗歌创作进行革新,融合了山水与田园诗,推动了诗歌律化,对唐代诗歌兴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词文化丰富深厚,对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深远,黄冈这块土地也蕴涵了丰富的诗歌文化,在中国诗坛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值得今天的黄冈人挖掘并弘扬。  相似文献   

5.
姜夔在南宋诗坛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夔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南宋诗坛影响很大,但后世词坛诗名,不太为人注目。本文从姜夔诗歌,诗论及其交游等方面入手,论证姜夔与南宋诗坛的密切关系,指出姜夔诗歌上承江西诗派,中系四灵诗派,下启江湖诗派,从姜夔诗歌与这些诗派的联系中,论述姜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卫平 《文教资料》2010,(10):17-18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抒情诗人。在晚唐诗歌创作的各个流派中,“温李”一派为大宗,其内部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正宗。而李商隐又不限于这一派的正宗,他综合了前人丰富的艺术成果.融汇铸合成自己独特的情深词婉和风格.他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达到了晚唐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作为闽地阳明心学的早期主要代表,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著名诗人。通过认识诗人对明代闽派、"前七子"复古派及其阳明心学的多重贡献,可以进一步客观地定位其在明弘治、正德年间的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8.
王禹偁在北宋初期诗坛地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谪居商州,是他创作历程中最敏感、最辉煌的时期。此时此地,诗人调整了世界观和创作方向;丰富了人生体验和创作素材;受接了商州丰厚的“江山之助”,从而铸立起他诗歌创作的里程碑。王禹偁以其理论上的倡导性、实践上首创性和组织力量上的号召性,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早期领袖,扣接了唐宋诗的转换链条。  相似文献   

9.
清代诗坛指责竟陵诗派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偏见之激、诋毁之急,彰示出清代诗坛上的诗学问题绝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对竟陵诗派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但他们的声音在一片指责竟陵诗风的主流舆论声中细若游丝.清代诗坛对竟陵诗派批评的偏激使得自身矫枉过正,偏失难免,对竟陵诗派的艺术精髓不敢公开传承;清代诗坛折入学人之诗的道路,好以金石考据等学问入诗;歌时颂圣的高格响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乾嘉诗坛的虚肥咩缓之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用在历史的“过渡性特征”中重新讨论胡适之于中国现代新诗史的地位。文章认为,胡适介入中国新诗的理论和实践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他是从偶然出发走向了必然,从自发转向了自觉;正是在这个转变过程里,僵死的旧诗被逐渐扬弃了,鲜活的新诗逐渐创立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茶诗中不仅能看到茶风的变化,还可以了解历代文人饮茶的特点以及文人在茶诗中所寄托的精神追求。文人借助茶诗,结合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表达了文人的独特精神生活。本文通过对明代茶诗内容的解析,从茶诗中总结出饮茶的特点,具体阐述明代文人寄托在茶诗中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和著述最多的学者,杨慎识见博洽,影响深远。仕途坎坷使他以著述为寄托,立德、立言。他谪戍云南35年,笔耕、讲学不辍,促进了云、贵儒学文化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科举文献,文化遗产惠及后人。作为儒学理想的执著追求者,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针砭教育功利化、时文程式化之弊端,主张变革科举选士标准,要求学人“通经”、“通古”与“知务”。其刚正不阿的品格与博学多识的才华,受到世人普遍崇敬。  相似文献   

13.
举例说明在应用两角和三角函数知识解决有关 问题时,应全面考虑和分析题设内在条件和问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明朝法律关于在室女、为人妻者法律权限的规定以及女性犯罪、女犯宽宥情况,通过与唐、宋、元代相关法律的比较,探讨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通过考察明朝法律实践和社会实际,揭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低中有高"的特点,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九叶派诗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有益成分,吸收了现实主义诗学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学观念--艺术本位、内在现实主义、智性化和戏剧化.它修正了新诗发展中的种种偏颇,对中国新诗诗学作了一次全面的综合与创新,在现代诗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清初诗坛异彩纷披 ,而中州诗人群体为其中重要一翼。本文对薛所蕴、王铎及孟津诗派、彭而述、张文光、赵宾等一系列诗坛名家进行考证梳理 ,意在展现中州诗人群体在清初的整体面貌 ,补地域性诗史研究之一端  相似文献   

17.
宋之问是初唐诗坛上一位擅长创新变革的诗人,其诗歌的创新意义体现在诗风上革除了齐梁诗柔弱、呆板的余绪,追求意境开阔与自然流丽;诗歌题材上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融入诗歌;而在五言律诗形式上将声律、对偶、篇制三者统一的形式作了与实践上的最后定型。这些都为盛唐诗的繁荣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极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代作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书院得以进一步发展。明代重庆书院从整体上看作为长江上游区域书院教育的代表呈上升的态势,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虽在学术创造方面较之宋代有所逊色,但在书院的发展轨迹、地理布局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明显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个性,也能明显反映出明代社会与书院教育间多线性复杂联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东晋时期,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极为少见,原因在于儒家学说受到强烈冲击,不再成为时代主流思想,其地位被以旷达放荡为特征的玄学所取代,玄学严重影响文学创作,诗歌创作普遍脱离现实;个人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大动乱中觉醒,士人理想幻灭,清谈盛行,安于享乐;东晋朝廷的内部矛盾、对外政策及政治经济措施,阻碍了爱国主题诗歌的产生;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民族矛盾并不尖锐;诗歌领域的爱国主题在唐宋以前未得到恰当的开拓;传统的文学观念发生变化,栽道文学向娱情文学转化,诗歌的形式得到更多的重视;文学团体共同创作倾向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是中国 2 0世纪 30年代诗坛“现代派”的中心人物 ,他将西方象征主义诗艺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精神融为一体 ,在“隐”与“显”之间以情绪韵律创造诗歌形式 ,意境抒写精妙自然。他的诗歌艺术是对中国新诗坛诸多不良倾向的反拨 ,为现代主义文学民族化的艺术表现开辟了较广阔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