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山西词韵的韵母系统可以归纳为18部,与同时期的中原一带的韵母系统基本一致,从总体来看反映了当时通用的语音系统。这个韵母系统具有3个特点:-m韵尾、-n韵尾、-η韵尾通用的现象较多;入声字的韵尾已经弱化甚至消失;语音的演变具有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金勇 《宜宾学院学报》2004,7(1):62-63,66
合江地处川南,合江话属四川方言有入声区的一个方言点。由中古到现代的语音发展中,合江话语音的发展变化与四川方言其他入声区大致相同,但在韵母的发展变化中,合江话的韵母有其不同之处,主要反映在今-n、-η两韵尾的来源方面。本文就合江话语音韵母中-n、-η尾的来源来谈谈其与其他地方四川方言韵母的-n、-η韵尾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舌尖鼻音韵尾-n和舌根鼻音韵尾-?的对立,长沙方言只有-n尾,没有-?韵尾。凡普通话读-?韵尾的,长沙话一律相应地读成-n韵尾;而普通话的-an,-ian,-uan,-yan四个韵母,长沙话往往失掉鼻音韵尾而元音鼻化。这样,普通话-?与-n两个鼻音韵尾的对立,在长沙话中则变成了-n韵尾与鼻化韵的对立。  相似文献   

4.
元代吉安籍文人古体诗用韵的韵尾和韵母反映出元代吉安方音的发展演变与中原官话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m韵尾的地位已经动摇。接近或已经消失,-n、-η两个韵尾呈独立的状态。入声韵尾有可能完全消失,-p尾已经完全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t尾已向-k尾靠拢。宋元时期吉安地区接纳大批移民,中原官话对吉安方音的影响很大。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吉安方音与《中原音韵》的关系。对现今吉安方音形成规律的探索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少丽 《文教资料》2010,(15):28-29
1.引言 辅音韵尾的多少是体现汉语方言韵母特色的重要内容。古音中的辅音韵尾有鼻音韵尾-m、-n、-?和塞音韵尾-p、-t、-k。这6个韵尾在现代各方言中保留的情况很不一样。汉语各方言的古塞音韵尾-p、-t、-k分布是研究方言特征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本文拟采用优选论的方法,分析汉语方言塞音韵尾从古到今、从北向南逐步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喆词韵考     
王喆的词韵可以分为20部。王喆词用韵有三个特点:–m韵尾、-n韵尾、-η韵尾有通用的现象,入声韵尾的消变具有不平衡性,入声韵尾已经弱化。  相似文献   

7.
与普通话相比后套方音的主要特点是:声母系统多出[v][η][ ]三个声母,零声母音少,韵母系统一是没有en和an系韵母语音变异,yin和ying不分,yan和ye音同,二是保留了入声韵喉塞音韵尾[? ],入声字特别多。  相似文献   

8.
[摘要]大堡子乡的酸汤话是当地的苗族人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当地人把讲酸汤话的人称为“酸汤苗”。酸汤话韵母今读情况:入声字的古塞音韵尾[-P、一t、-k]完全消失,也无喉塞尾[-?],阳声韵尾[-D]、[-n]则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韵母无鼻化现象,在一些韵摄中,合口呼字读为开口呼字的韵摄较多。  相似文献   

9.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有舌尖鼻音韵尾- n和舌根鼻音的尾-(?)的对立,长沙方言只有- n尾,没有-(?)韵尾。凡普通话读-(?)韵尾的,长沙话一律相应地读成- n韵尾;而普通话的- an,-ian,- uan,- yan四个韵母,长沙话往往失掉鼻音韵尾而元音鼻化。这样,普通话-(?)与- n两个鼻音韵尾的对立,在长沙话中则变成了- n韵尾与鼻化韵的对立。长沙方言一共有- e,- ie,- ye,-o四个鼻化韵,它们与普通话韵母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湘南土话咸摄、山摄韵尾情况复杂。-m并入-n尾后,n尾演变有两大方向:一是韵尾舌根化,演变为后鼻音;另一个演变方向是弱化甚至脱落。湘南土话中闭口韵的音变现象属于典型的回头式的语音演变,非存古性质。  相似文献   

11.
唐浩 《文教资料》2008,(28):249-252
本文考察了北宋词人周邦彦<清真集>的用韵情况,发现周词用韵极大地受到了宋代通语的影响.阴声韵用韵较为严格,偶有通叶;阳声韵-m、-n、-η尾不同程度地混押,成摄字-m尾可能已经变为-n尾;入声韵尾-p、-t、-k混押情况较多.  相似文献   

12.
<正> 所谓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现代汉语方言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因此每一种方言都可能保存一些古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如: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话保存有古鼻音韵尾-m、-n、-η和入声韵尾-p、-t、-k,闽南话和闽北话保存有上古舌头音和舌上音不分,轻唇音和重唇音不分的特点。在词汇方面,各地方言中也保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方言材料、历史文献、方言地理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证据共同表明,北方地区鼻化韵有三种演变类型:始于an类音的,在随后的扩散过程中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以韵尾-n为条件,一是以韵腹a类音为条件;第三种则始于aN类音。山东方言属于第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开封兴隆方言中存在子变韵,共有27个基本韵母能够发生子变。子变韵母不计韵头差别有四种,以u为韵尾的居多,也有以o为韵腹、无韵尾的情况,鼻音韵母an则变为ε。子变韵母系统不受基础音系的制约,部分变韵中以音长作为和基本韵母区分的特征。子变韵是构成名词和量词的语法手段,表示大称、恶称和通称等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木乐话声母,古微母跟明母、清母跟透母、匣母跟溪母、晓母(洪音)混读,泥母跟来母不混,古知、庄、章组合一,无介音,分尖团,浊音清化,有[θ][η]、(?)和(?)。韵母有以a、(?)、ε、(?)、(?)、o、u、i、y为韵腹,以辅音n、m、η、p、t、k为韵尾的系列复合辅音。其中a、(?)、ε、i分别与6个辅音韵尾组合为各个单独系列,(?)、3互补与6个辅音韵尾组合为一个系列,o、u互补只与5个辅音韵尾组合,y只与2个辅音韵尾组合。效开一与流开一三混读。m、η兼具声韵功能,自成音节。调类11个。以清浊、送气不送气、开口度大小等语音条件作分类。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N1C2(C#C)协同发音的声学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以汉语普通话C#C结构的鼻韵尾/n/、/η/后续辅音(简称N1C2)的协同发音为研究对象,用动态腭位与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N1C2协同发音的声学模式和成因.研究表明:1)鼻韵尾/n/的发音方法有别于作为声母的鼻音/n/,舌尖的姿态可以指向齿龈,而不必达到.这种高自由度的发音姿态造成音段的高度叠加,产生跨音段的逆向影响.2)N1C2的协同发音属异体协同发音,分别是鼻腔和口腔不同的发音器官,协同发音的模式:/-n/后接舌尖辅音属异体同位(HES),时域上跨音段叠加,跨音段逆向影响;/-n/后接舌根辅音属异体异位(HED),在音段叠加的部份/n/被逆同化为/η/;/η/后接舌尖辅音属异体异位(HED),音段叠加部分舌尖成阻和舌根成阻共存,发生了向/n/的部分逆同化;/-η/后接舌根辅音属异体同位(HES),/-η/的位置更靠后,姿态受限,因此,时域叠加最少,有逆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北宣化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拼合关系上。声母:全浊声母清化,不分尖团,知庄章声母多混,蟹摄开口一等二等文读为零声母,白读为[η]。韵母:[εi]、[uεi]分别对应普通话的[ai]、[uai],[]、[u]分别对应普通话的[an]、[uan],韵母没有[n]韵尾。声调:古平声清字,无论清浊,今宣化方言均读平声,不分阴阳调;古入声字在今宣化方言中仍有部分读入声。拼合:开口呼韵母拼合能力最强,撮口呼韵母拼合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8.
柳林方言是晋语核心地带吕梁片下属的一个方言点,它在声韵调方面的特点是通过与普通话相比较体现出来的。柳林方音中有19个声母、36个韵母和6个声调,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从总数还是从内部组成来看都有所不同。从总数来看,柳林方言比普通话分别少3个声母和3个韵母而多2个声调。从内部组成来看,柳林方言比普通话少唇齿音f和舌尖后音zh、ch、sh、r5个声母,而多了[z、η]两个辅音声母。而韵母方面,柳林方音中元音韵母在整个韵母系统中所占比例较大,没有儿化韵母er[],无[-n]尾韵母,且[-η]尾韵母只有4个,另外,拥有成套的入声韵母。声调方面,比普通话多出阴入、阳入两个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19.
宋词、元曲中都有大量的-n、-η二韵尾字混叶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目前学术界说法不一。据我们的考察,自《诗经》时代至唐,-n,-η,-m三尾相混现象与地域因素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宋词、元曲中的情况却又使方音说遇到了困难,表现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用韵特征。我们认为这与词曲的发祥地有密切关系。词曲都源于西北,这是西北方音的表现,而当词曲进入中原后,这种用韵特征则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流行开来。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叶法用韵宽,可使写作少受拘束,有利于感情的宣泄。  相似文献   

20.
吴艳 《柳州师专学报》2016,(4):49-51,36
相比其他仡央语言,仡佬语的韵尾很不稳定,-n、-?尾的弱化、丢失是普遍的现象,-i尾的脱落情况也较为常见。但我们发现,仡佬语有部分-n、-?尾在丢失前,经历过变成-i尾的阶段,可见,仡佬语韵尾的发展变化不是突变的,而是存在音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