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漪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课堂教学充满神奇的艺术感染力,这感染力来自于生动亲切的语言美,激情洋溢的教态美,巧设课堂教学的情景美。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漪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文通过说明于漪语文教学思想的内容,指出于漪老师教学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启示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漪小档案:1929年生。曾多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校长。因其出色的语文教学技艺和卓有成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享誉全国。 年近古稀的于漪老师已步入了人生之秋。金秋是辉煌的收获季  相似文献   

4.
计琳  徐星  吴敏 《上海教育》2010,(19):10-11
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相似文献   

5.
1.思想性。于漪老师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舞蹈与专业舞蹈有联系也有区别。当代社会舞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在社会性、参与人员广泛性、表现形式多样性及自娱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包括坚决地大无畏地禁烟与抗击英国侵略;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束缚,倡导“向西方学习“;关心民瘼,以民为本,提出了“民心可用“.其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维护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人权意识;捍卫中国主权完整的主权意识;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根本途径又在于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紧紧把握住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完鼙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王友 《教育》2021,(23):26-27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就听说过于漪老师.因为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一直用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我们,而且还经常向我们推荐于漪老师的文章.于是,我在懵懵懂懂之中逐渐知道语文界有一个于漪.记得那个时候,于漪老师在《语文报》经常发一些师长寄语、和中学生谈语文学习之类的文字.我一直订阅《语文报》,就是为了能够读到更多于漪老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思维的发条,使它旋转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①综观于漪老师执教的许多课例,她既教文又教人,进一步厘清语文教学中的"核"与"壳"的问题,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重构文本,突出核心教学价值于老师每教一课,她都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针对《晋祠》这  相似文献   

11.
《中文自修》2022,(1):3-6
<正>2021年底,《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老师携编辑团队拜访了92岁高龄的"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于老师畅谈了她对教育、对语文、对学生的看法,也为《中文自修》的读者们送上了殷切的寄语。于漪(1929—),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课题:作文《听践耳同志谈音乐》讲评班级:上海市杨浦中学初一(4)教学过程:(这次作文的重点在“听”的训练,故教师的讲评也应着重于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讲评开始,教者先引导学生回忆报告会的情景,为学生集体评述提供了实际依据。然后转入审题,围绕“听”字引出讲评主题——师:只有认真听,才能写得好。因为听是吸收(板书),写是表达(板书)。吸收得好,占有了材料,才写得出来。如果听时一知半解,甚至张冠李戴,那么表达一定是混乱不堪的。……怎样才算听得好呢?  相似文献   

13.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蘩漪和周萍的矛盾是整部《雷雨》的重要线索,他们的悲剧历程贯穿全剧始终,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蘩漪、周萍的悲剧“命运决定论”是一种误解。依据罗伯特·W·科里根的悲剧理论,蘩漪和周萍由于内在矛盾性而心理分裂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因此,蘩漪、周萍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5.
<正> 《雷雨》是曹禺青年时代的成名之作。自一九三四年发表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它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观众注视的目光,已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为什么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繁漪这一  相似文献   

16.
计琳 《上海教育》2010,(20):12-19
六十年前,非“科班”出身的她第一次走上了语文教育的讲台,从“不得门径”到“登堂入室”,倔强的她用“明灯相伴过午夜”的板凳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三十年前,面对着动荡岁月中百废待兴的校园,面对着朋友声声“改行”的劝说,饱经风霜与创伤的她毅然选择重返讲台,因为她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上海市杨浦中学担任语文教师,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18.
兰保民 《教育》2022,(15):12-15
众所周知,于漪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语文学科性质的"人文说",于是人们通常便会认为,"人文说"是于漪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贡献.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还不止于此.考察于漪教育教学的实践文本和理论建树,我们会发现,人文主义根本就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整体版图的基本底色.  相似文献   

19.
肖进 《语文天地》2013,(4):9-11
蘩漪是曹禺剧作《雷雨》中塑造得最成功、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曹禺自己曾经说,蘩漪"是个坚强、刚毅而复杂的女子。她诚实,她懂得恨,更懂得爱,她发誓要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和他挚爱的人永远生活在一起。"但"在周家这个环境中,她受到压抑,她渴望自由却  相似文献   

20.
刘友林  朱振伟 《教育艺术》2010,(1):45-46,44
一、近代白话与文言的第一次交锋 《遐迩贯珍》1853--1856年在香港发行.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版的中文月刊。在此之前由外国传教士主办的几种中文月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都只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发行。它是香港英华书院以竹纸单面铅印.16开线装书形式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