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处罚权如何正确行使不仅关系着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公民的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说过:"情报是燃料,没有它行政机器就无法发动."①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活动需要荻取更多的信息,这必然离不开调查.调查作为行政程序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是行政处罚中的调查,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通过对拟作出行政处罚之前的调查程序进行法律规制,既有利于规范行政主体依法正当行使行政权力,又有利于贯彻民主参与原则,使相对人在事前、事中及时寻求法律救济,保障其合法权益.本文首先对行政调查进行简要概述,指明规范行政处罚调查程序的意义及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提出完善行政处罚调查程序的建议,从而更好的规范行政调查权的行使,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教育行政处罚程序是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方法、步骤、顺序的总称,包括一般程序、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教育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是教育行政处罚的常用程序,可分为立案、回避、调查等12个步骤和环节.教育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是一般程序的简化,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当场处罚.教育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是在一般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听证这个复杂而庄重的环节,从而保证重大教育行政处罚的公开与公正.严格遵守和正确使用教育行政处罚程序,对保证教育法的实施、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使教育行政处罚权以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雀审判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对有关程序事项的选择权。民事程序选择权源于各国法律对程序主体原则的承认,是为了切实保障国民平等使用诉讼制度和接近司法的机会所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性权利。确立民事程序选择权有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提高程序效益,有利于提升民事司法的公信度和接纳度。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完善现有的民事程序机制以保证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机会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5.
债权人代位权性质及行使效力之法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权人代位权是法律赋予债权人的依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而所得利益直接归属债务人的一项权利,它并非纯粹的形成权,而是以行使债务梭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它的行使要求及行使效力对有关当事人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行政救济实为有权机关在行政机关首次适用法律之后所实施的第二次适法行为,其本身亦符合“上诉审”之性质。故刑罚中的“上诉不加刑”应当逐渐援引至行政救济程序中,以防止对受处罚者的二次伤害。只是在行政法论域中,“上诉不加刑原则”被修辞成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基于保障公民寻求救济之基本权利、限制处罚权之滥用、维护政府信用的需要,无论是行政处罚程序,还是行政处罚复议程序,亦或是行政处罚诉讼程序,有权机关均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诉或抗辩而加重该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一规定确立了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处分的含义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由他自己自由支配。处分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处分原则贯彻的好坏是民事诉讼活动能否公正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民事诉讼中,如何对处分原则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处分原则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依法处置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8.
<正>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执行国家公务中的一种制度.指的是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指派专人主持听取案件调查人员和被处罚人就案件事实及其证据进行陈述、辩论和补充证据的法定程序.通俗地说,就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不利于当事人时,给当事人提供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申辩理由,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为他提供陈述理由、申辩意见的机会——即与行政机关对薄公堂.现代国家,听证制度适用的范围较广.凡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权益而无害于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均可适用听证.因此,它就成为各国行政程序中的核心问题.《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共12条.其中有7条和听证有关,第7条专门规定了听证制度.《联邦德国1976年行政程序法》第66、67、73条都是专门规定听证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我国第一次设立了听证制度,明确规定了处罚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申辩意见,从而在行政处罚领域内全面吸收了听证制度的实质内容,这是我国立法领域里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力的膨胀,行政权利行使的不公开以及对于行政权行使的行政程序设置不规范,是导致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公开政务,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健全行政程序对预防腐败、抑制腐败发生和有效惩处腐败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的主要价值在于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特别是举证权利,体现出审判的公正性。诉讼是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公开进行的攻击和防御,并且每一次都应给对方留出相对合理的时间,以使对方有时间能够组词反驳与再防御。诉讼本身应体现出当事人平等的诉讼权利,并保证诉讼权利的平等行使、义务的平等履行。当事人进行诉讼看重的就是其公正性。而证据交换制度恰恰能给当事人寻求这种公正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形式,也为诉讼所追求的公正提供了保证,防止了不公平的突然诉讼袭击,同时也增加了法庭审判的公开、透明度,增强了当事人对法院裁判工作的信任度,树立起法院裁判权威。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是行政制裁的一种,它是根据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于犯有轻微违法行为而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公民或法人的一种法律制裁措施。本文试图对我国行政处罚的条件、种类和程序问题作些简要论述。一、行政处罚的条件行政处罚的条件是指行政法规定的行政处罚适用的情形,也即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行政处罚。行政处罚适用的是违反某种特定的行政法规的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当事人所作的一种行政强制性的制裁方式。构成行政处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相似文献   

12.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不仅是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而且还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的行政行为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行政程序和刑事司法程序对于当事人权利保障标准不同,而且证据合法性转化存在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宪政秩序观照下的程序法治没有受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视;二是对检察监督范围的检察监督理论缺乏学术共识,存在分歧;三是地方分权制度形成的权力地方化朋党结构,使法制难以统一。解决对策宜为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与行政程序法的程序联系,强化检察一体化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3.
47 开庭审理的概念和意义开庭审理是指在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合议庭的主持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对行政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裁判的全部诉讼活动。①开庭审理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充分地行使其诉讼权利。②开庭审理有利于对证据和案件事实进  相似文献   

14.
47 开庭审理的概念和意义 开庭审理是指在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合议庭的主持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对行政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裁判的全部诉讼活动。 ①开庭审理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充分地行使其诉讼权利。 ②开庭审理有利于对证据和案件事实进  相似文献   

15.
行政处罚中裁量权的行使及其规制问题是行政法领域规范执法的关键性问题,税务处罚行政裁量权的行使亦是税收法治及税收公平的重要一环。本文从行政裁量权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行政裁量权在税务处罚中的实证分析及地方税务行政处罚实践,最终着眼于行政裁量权行使中的自我规制与外部监督,提出需兼顾内部裁量基准的细化与外部监督的具体化,以期梳理裁量权的争论点。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处罚是行使行政职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无疑在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能对相对人的权利或义务甚至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知情权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与知情权相对应的是行政主体的行政公开、告知义务.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知情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实体权益,而且有利于监督行政主体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应当加强我国的行政公开制度建设,以增强对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知情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47 开庭审理的概念和意义开庭审理是指在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合议庭的主持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对行政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裁判的全部诉讼活动。1)开庭审理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充分地行使其诉讼权利。2)开庭审理有利于对证据和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核实。  相似文献   

19.
关于设立我国涉外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俊燕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14-16,31
涉外经济纠纷导致仲裁活动涉及签订仲裁协议以外第三人的客观存在,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涉外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第三人既可自己申请,也可由当事人申请,但最终由仲裁庭决定仲裁第三人是否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后、最后辩论终结之前加入到仲裁程序;仲裁第三人在仲裁时应享有一定权利,该权利以不影响原仲裁当事人根据其仲裁协议和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正当权利为限。  相似文献   

20.
浅析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制度是我国行政程序的重大突破,但从目前的有关规定看,诸如行政拘留和没收财产之类对相对人权利产生重大影响的处罚行为竞未列入听证范围。结合国外相关制度和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将行政拘留和没收财产纳入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