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教育的根底,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在教学当中应该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心里沟通、思想交流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火热的情感、诚挚的友善,用一颗爱心来容纳学生,同时学生也会给教师相应的反馈,也会怀着积极的情感去报答.当这种感情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亲其师,信其道”,构成强大的学习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2.
教学断想     
马铃薯的种子需要年年更换,否则就会减产,教师的知识也应不断更新。 教师的作用在指导。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明师’才能出高徒。 宁给鲜桃一个,不供烂杏一筐,教给学生的东西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学会”是必要的,“全学”更重要,与其背着学生过河,莫如教学生架桥、划船。 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夫子,之所以历久不衰,是因为它有益于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启发式对立的是教师越俎代庖。 教师比学生高明不是指一切方面,不然哪里会有“教学相长”之说? “为人师表”同样适用于教学,表层的如教学用语、板书的一笔一画,深层的如治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主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和满足学生“学会”,更在于引导他们“会学”。第一,以教学激情影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感染,进而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饱满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心情愉悦地走进课堂,学生一般也会情绪高涨,这样就会使学习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如果教师情绪低沉,精神不振,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隋朝晖 《新疆教育》2012,(12):49-49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使问题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学生“乐学”、“易学”、“活学”。  相似文献   

6.
尹广福 《新疆教育》2013,(12):141-142
学生的自主性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创造的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地发现问题,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刨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会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乃至“乐学”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旋律。该旋律是否和谐优美,则取决于演奏者———教师及教师在演奏中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情感因素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恰当运用情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从而增强教学效  相似文献   

8.
谈教学兴趣     
谈到教学中的“兴趣问题”,一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学兴趣”。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来自于教师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更加喜爱老师,更加懂得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努力学习。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转化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巨大心理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兴趣——“乐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学”。只有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才能构成“教与学”的最佳点,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争议之一:感情过“度”课堂进行到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英雄泪”环节,学习《水龙吟》的一位同学自主赏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从“遍”“无人会”中品读出了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无人赏识的悲慨。教师补充“看了”一词的品读。品赏之后,请这位学生朗读。遗憾的是学生朗读的“味”儿不够,教师就来点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训练点上的纵横关系在教学上运动的结果。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一点,学一点,懂一点,会一点;只有懂了,会了,才算是“得”了。 “得”来自于教师对“训练点”要求的明确,来自于教师心目中有学生,还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论》2007,(2):145-146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教学幽默可以助教师一臂之力。运用教学幽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修养德性。没有幽默的生活,是一潭死水,没有幽默的教师,则只是一尊雕像。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种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为辅的“双边”活动。在这里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如果只注意了主体教师的作用,课堂上就会出现“入境”的老师,讲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唾沫横飞,而作为“门外汉”的学生则是恹恹欲睡,绝无兴趣可言。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困境”入“佳境”呢?我想,引导学生想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是一条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这是可持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总是由教师创设好的,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这样让学生学习变得被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善说”的能力。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也得不到学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高效率的政治课,应该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让学生“会读”“会听”“会记”“会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语文教师的指导行为是基于学生学习要求而发生的,旨在启动、改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而形成的指向、引导一类的活动.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中给予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并非教师“教”成,“讲”会的.教师的课堂指导行为是基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而发生的,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会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变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为指导学习,这是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的需要.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偏重重复学生已知的信息,或者重现他们可以在各种信息源中轻而易举找到的东西,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会缺乏最起码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越来越失去学习兴趣,使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同时,以往“讲授”式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剥夺了学生的发现、探究、创造(或再加工)的乐趣,教师将经过自身“咀嚼”加工后的知识以“制成品”的形式放在学生面前,长此以往将使之失去“品尝”的驱动力.可见,强调和重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之间的学习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学生的差异拉平,而是尽可能地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案例中“逗号”老师的困惑正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困惑,也是班级授课制与生俱来的问题。课堂上让一部分孩子吃“饱”了,就必定有另一部分孩子会挨“饿”,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贫”“富”悬殊很大,到了毕业总复习阶段,有些“穷”孩子可谓是一贫如洗,他们会把所有知识内容混为一谈。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使我们既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历来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思维 ,我们对教师“教”的功能的理解也往往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实际上 ,教学过程应该是借助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 ,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实现上述教学功能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活动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高…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必须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爱上文言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学好文言文,“读”字摆在首位。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样文言文将会受到学生的宠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