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材不仅是教师上课的工具,也是教师用来钻研教学内容体系、把握知识本质联系的工具。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教学本质,真正理解教材呢?笔者将以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教学的相关内容为例,从"同课异版教材解读"和"小、中学教材衔接思考"两方面来进行探究与尝试。一、同课异版教材研读简算教学中"运算定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更好地深入研究,笔者以"交换律"一课内容  相似文献   

2.
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有效途径。依托具体的数学模型,以建模的思路开展教学是渗透模型思想的重要策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要依托现实背景,抽象与解释模型雏形;引导猜想验证,感知与提炼规律模型;追溯数学本质,理解与感悟模型意义;回顾旧知与再认,发现和体会模型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育》2015,(1):15-17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3.在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体验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4.借助课前自主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4.
正"运算律"是在运算过程中被事实所证明的四则运算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五个基本规律。而这五个看似简单的运算律,却让教师头疼异常。尤其是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学生更是错误百出。分析学生的错题,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应用运算律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运算律的结构特征认识模糊,二  相似文献   

5.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8—69页例5)第1课时,新授课。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章节,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同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定律之前已通过大量的运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定律的学习只是从理性上认识深化,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与差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和充分运用比较的教学策略,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加大学生认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一、运用比较策略,深化数学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序状展开推动了教学进程。从教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数学理解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学理解是世界数学教育界所关注的一个中心话题 .在日常教学中 ,数学理解作为一个目标层次被解释为 ① :对概念和规律 (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 )达到了理性认识 ,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 ,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 ,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 ,有什么用途 .这个解释重在结果和外在表现的判定 .而认知心理学则把数学理解描述为 ,数学学习的内容“成为个人内部网络的一部分” ,强调在心理上能组织起适当的有效的认知结构 (参见文 [1 ]、[2 ]、[3 ]) .对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言 ,理解的更朴素认识通常是 ,明白了问题的条件与结…  相似文献   

8.
正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9页第14题中有这么一道算式"624-298",题目的要求是: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种做法:师:你为什么这样做呢,你的理由是什么?生: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前面有624,把298拆成224和74,利用减法的性质: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把这个性质倒过来  相似文献   

9.
《江西教育》2012,(11):18-19
<正>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教学目标:1.经历提出猜想、验证规律的探索与发现过程,通过类比、说理、举例论证,总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理解乘法分配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欣赏数学运算的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课是一节探索规律的运算教学课,学生有丰富的四则运算经验,并且刚刚经历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过程。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这部分内容与已学习的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相类似,都可以按照“自主解题、比较分析、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发现并描述规律、字母表示”这样的顺序安排学生活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  相似文献   

11.
夏建康 《教育》2014,(6):63-64
正"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似比较平淡、浅显,但它是由学生以前接触的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整个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因此它是学生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44页例1、例2、例4。【教学目标】其一,通过基于情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母可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知,简算应成为借助于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来比较与优化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增强数感等的重要内容。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教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是计算教学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  相似文献   

13.
<正>倘若推敲一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各种理念、措施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毋庸讳言,有一句话是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未能充分展开讨论并深入实施的,那就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提出之初就很令教师费解,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同"这一词条的。与之相反,这些年来人们所追求的恰恰是"人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同样的高分"。不信我们做个假设,一个班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律中学生学习最为困难的部分,其困难性源于乘法分配律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组成要素多了,展开算式步骤多了。不但出现加法和乘法两三步混合运算,而且变式类型较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运算律"的一部分先行教学,而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四年级下册教学。这样把名称相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结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乘法交换  相似文献   

15.
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相似文献   

16.
卞恩鸿 《河北教育》2008,(10):22-22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是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五种。  相似文献   

17.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运算律,其难点在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只有一级运算,而乘法分配律的组成要素多了,变式形式多了,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规律模型,并能应用于简便计算呢?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乘法分配律的生活意义为基点...  相似文献   

18.
陈芳 《江西教育》2012,(10):28-28
<正>口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口算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笔算,轻口算,有的甚至是口算笔算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口算。口算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有利于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注意力和  相似文献   

19.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学校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工作,有的就是运用了"运算定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