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札又称手札、信札、尺牍,通俗称为书信,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区之一,同时也较多保存着清初以来客家移民历史记忆和客家民间文献的“聚宝盆”。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大批保存在客家族谱中的信札文书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以收录于客家族谱中的书札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四川客家书札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文献价值进行探讨,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清代以来四川客家乡村社会变迁及平民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2.
清代仓廪制度在我国仓廪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清代河西仓廪制度,它上承汉、唐、明诸朝遗制,种类之多,制度之完备,成效之卓著均超过了前代.有清一代,河西地区完备的仓廪制度对河西开发,促进河西社会经济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利用河西地方志,对清代河西地区仓廪的类型、分布状况作了分析,并对河西仓廪的特点和作用作了进一步探讨,从中可以窥察清代河西仓储制度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3.
福建客家文学萌芽于唐宋时期,出现了以郑文宝、杨时、罗从彦为代表的诗人,邓肃的诗和词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元、明时期是福建客家文学的生长期,各个客家县都涌现出了许多诗人,郝凤升、赖世隆、丘弘、李世熊是这时期的优秀代表。清代是福建客家文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文人团体,对诗文理论也有所探索,画家上官周、华喦等人的诗歌创作也堪称一绝。近代是福建客家文学的演进期,张际亮、丘复的诗歌为客家文学增添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间信仰中“客家义民信仰”的性质曾在台湾学界引发论战,占人数优势的闽南籍学者宣称台湾客家义民信仰是“孤魂野鬼”,使台湾客家籍学者与客家义民庙方相当反感,究其因,还是跟数百年来两方言族群间“历史心结”有关。其实此民间信仰性质,仍须回到清代社会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清代台湾客家与闽南两籍仕绅对台湾客家义民信仰论述认知有异,而这又与清代“台湾闽客械斗”风气有关。另外在台湾客家义民信仰中,台湾北部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与苗栗县城的苗栗义民庙为同时兴建,是北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数间义民庙。但因前庙香火极为鼎盛,相关史料与研究成果较多,所以对清代该庙两百余年间的“自我论述”与“他人论述”的历史叙述做一探讨,以观察清代台湾客闽族群关系与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岭南客家词发展的重要时期。清代岭南客家词人共计7位。其中吴兰修词情思浓郁,缠绵深婉,成就最高。黄遵宪词苍旅悲慨,亦有一定成就。其他词人总体水平不高,但亦有佳作。昊兰修、黄遵宪等与岭外都有词学交流,这对于扩大客家词甚至岭南词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词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塔寺石窟东、西二窟壁面上有很多书写于清代的祈雨题记,内容涉及募捐、焚香礼佛、祈雨求水浆等方面,对于研究清代河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惜此前少有人关注,均未刊布。这些题记书于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反映了在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尤其干旱对河西农牧业发展形成重大困扰的背景下,人们期盼神灵保佑以趋利避害,进而形成对神佛和龙王由敬畏而崇拜的心路轨迹。  相似文献   

7.
广东"客家拳"是广东近代拳种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客家拳派主要指清代中晚期传入梅州客家地区后所形成的武术流派。本文深入探析其传入时与"天地会"相关的社会时代背景、拳派关系特征以及区域生态、人文环境等内外影响因素,希望为客家武术发展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清代赣南客家庙会市场的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文化背景下的清代赣南庙会市场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历代,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文化网络,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和文娱功能。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即整合性、地域性、不均衡性、神圣性与凡俗性,反映了清代赣南民间社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农村市场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川南山歌"为清代中期客家人迁入四川威远石坪后,将其独特的客家山歌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这里主要从"川南山歌"的形成过程、歌词形态、歌唱形式等方面挖掘其蕴含的客家文化,并通过它与惠州客家山歌的对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湖广填四川”被看做是清代前期移民史甚至是整个中国移民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四川的移民中,有一部分的客家移民,300多年来,四川客家人从处于弱势地位上传承着客家自己的文化。本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稍微探讨四川客家移民与湖广移民的异同,从而得出四川客家移民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1.
闽南地区的客家人是福建客家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漳州。从闽台关系史的角度说,研究闽台客家离不开对漳州客家人的探讨。台湾地区《张氏族谱》是清代漳州客家人移往台湾地区的一个案例。这支张氏从清朝初年就开始移往台湾地区,经历了诸多艰难曲折。一份难得的族谱资料就是一幅珍稀的历史画卷。这份族谱从具体而微的视角呈现了清代闽南客家人渡往台湾地区的历史细节,以及他们与闽南人的某些不同文化特质。从史料学的角度说,进一步收集、整理、解读珍稀的客家族谱并做好对接工作,对于深化两岸客家研究,夯实学术研究的史料基础,仍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客家文化中心是不断转移与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宋至明代,客家文化中心,主要在汀州府和赣州府等地。至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嘉应州即今梅州地区成了全国客家文化中心,主要论据是:重视文教,人文鼎盛;国内客家地区移民的基地;遍布世界各地华侨的主要祖居地;直隶嘉应州的设立与社会迅速发展;梅县话成了客家话的代表方言。但是,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客家文化中心的地位,对整个客家地位的发展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对蓬溪一些中老年调查对象作实地调查获得的蓬溪土音材料为依据,概括地描写出以赤城、蓬南、蓬莱、文(?)为代表的蓬溪方音的声、韵、调系统,并揭示出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对应关系,这对蓬溪人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魏书·食货志》中“河西”的地望,清代直到今天的许多学者均指认为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本文则以大量史料,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牲畜徙牧转场的路线、绿洲的环境容量、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形等考出,“河西”非指河西走廊,而是今鄂尔多斯高原及其周围一带。  相似文献   

15.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重要资料,是西部边塞诗在清代的新发展。郝浚等人注释的《乌鲁木齐杂诗注》对“民俗”一类诗的解释没能追根溯源,个别观点僵化,有必要做一些补正。  相似文献   

16.
《河西通史》在全面占有相关资料和了解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采用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前期的河西历史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河西历史风貌,勾勒了河西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总结出河西历史在不同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既贯通了河西历史,又弥补了学术界关于河西历史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就客家文化传承而言,两岸客家地区为具体推动客家文化保存及推广工作,并向国际社会展现客家文化多元面貌,都积极在各地建立客家文化园区,或各式各样的客家博物馆。像台湾苗栗铜锣的"苗栗客家文化园区",已经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开幕,除营销客家文化之外,亦希冀"让全球看见客家"。中国大陆客家地区,早就建立许多县级以上的客家博物馆,营销各地的客家风情。两岸各地客家博物馆或客家文化园区成立后,都讲究持续经营,也都要探索客家博物馆的定位、愿景、营运内容、发展计划、组织编制,以及采用何种经营策略,以达成"认识客家、欣赏客家"的目标,这是两岸客家博物馆经营目标的主轴。一个博物馆的持续经营,主要仰赖长期积累的大量珍贵收藏品,藉由深入掌握复杂而多样化的文物及其相关知识,以提供民众系统性、创造性的文化想象空间。博物馆的搜藏工作内容与经营策略,各有其特色与重点,两岸客家博物馆应该加强交流,从各自博物馆设立的宗旨、定位、愿景、内容发展等方面,加以比较观摩,藉以深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岸的和平发展,共同弘扬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以对蓬溪一些中老年调查对象作实地调查获得的蓬溪土音材料为依据,概括地描写出以赤城、蓬南、蓬莱、件为代表的蓬溪方音的声、韵、调系统,并揭示出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对应关系,这对蓬溪人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豪,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85—1990年在蓬溪师校附小教书,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1990—1995年在蓬溪县直机关工委工作。1995—2008年,历任蓬溪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干部科长、县委组织  相似文献   

20.
粤东客家武术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客家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探索客家武术的体系结构,研究如何使客家武术文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以更好地促进客家武术的合理发展;将流派众多的客家拳种推向全国及世界,使客家武术成为传播中国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对客家武术走向世界和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