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辞学中,有所谓“拈连”、“移就”,“顶真”等修辞格。拈连;甲乙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适用于甲类事物的词语趁势连用到乙事物上,就叫拈连。如“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句子中的“缝”和“流”的连用法,便是拈连。移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  相似文献   

2.
李梦龙 《学语文》2000,(3):45-45
拈连是一种随意牵连的“牵附法”,它利用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乙事物上去。拈连有着独特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拈连”修辞法,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辞格叫拈连,又叫顺连。甲事物一般都是具体的,多数在前;乙事物一般都是抽象的,多数在后。在结构形式上,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于乙事物,暂时求得一个共同式,这些词大都是动词,用于甲时是基本义,用于乙时是新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  相似文献   

4.
师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 ,可以默读 ,可以放声读 ,可以同桌对读 ,也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学生读课文)师 :想想作者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 :作者听到了雨点打在窗上“叭叭”直响的声音。生 :作者想到了雨水会流进地里 ,流进果园里 ,流进人们的心窝里。师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小节 ,想想从“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生 :我体会到了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人们打心眼里高兴。生 :雨水流进庄稼地里 ,庄稼会越长越好 ;雨水流进果园里 ,果子越长越甜 ,人们是多么高兴啊!生 :我体会到…  相似文献   

5.
拈连     
拈连,辞格之一,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使上下文巧妙地联系起来。如:  相似文献   

6.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时,都力争表达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让人看了、听了印象深刻。有时,同一个意思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小音乐家扬科》)和“田野里,小虫在啾啾地叫;果园里,麻雀在叽叽喳喳地闹”。这两句虽然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表达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将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读来给人印象深刻。这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的方法,就是“拟人”修辞格。  相似文献   

7.
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上映,使难得热闹的电影市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火爆,报章以“泰坦尼克号驶进上海”的通栏标题报道了这一盛况、有人问,这《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电影,怎么能说“驶进”上海?其实,这里记者运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叫做“拈连”,所谓“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就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屡有所见。例如:l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以荔枝蜜》)2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  相似文献   

8.
“移就”与“拈连”、“拟人”是三种积极的修辞格,由于三者有相同之处,使用中极易混淆,故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辨异。 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有的把它归在“比拟”里,作“比拟”的一个小类,有的单独立为一格。具体处理有不同,但是对于什么是拟人,看法却基本一致。所谓“拟人”,就是用人具有的特性写人以外的有生物、无生物或抽象概念,又称“人格化”。  相似文献   

9.
仿拟、拈连、移就这三种修辞方法,在日常语言交流和中学语文教材里出现的频率较高,而教科书对这几种修辞格的介绍却“语焉不详”。下面我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略作一下辨析,权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意义上看,"副-名"结构似乎不合乎语法规则。然而借助轭式修辞格与拈连可以对"副-名"结构进行解释,将它视为一种特殊的轭式修辞格或拈连。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都洒落/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忧伤,全都洒落/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生命的河》 主唱:姚贝娜) 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现实中,不总是“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美好结局,因为,梦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报之以歌,回之以痛. 在“姚贝娜之死”事件中,有人以报道事实的名义,丧失了对死者最基本的尊重;有人披着慈善的外衣,以利益至上为行为准则.这样的现实之痛,寒了多少亲属、粉丝的心?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语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录了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人教社编写的教参认为其中的“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对此,有人认为教参说得正确,有人则认为这里是拟人或拈连。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移就、比拟、拈连这三种修辞格的特点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九、拈连、移就、比拟怎样区别? 答:拈连、移就和比拟都有将本来用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的现象,但移用的方式和作用不同。请看例句: ①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②营房里燃起欢乐的篝火。 ③把黑龙潭的水牵过来。 例①是三个有关联的分句组成的复句。其中,第二和第三个分句,分别把第一分句中“酿蜜”的“酿”字移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synaesthesia和汉语的“移觉”是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论述了“移觉”同“移就”、“拈连”的区别以及“移觉”与其他辞格瘘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的metaphor应包含汉语的“隐喻”和“比拟”。  相似文献   

15.
本认为通感并非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格,而是某些修辞格的心理基础,是通过比喻、移就、比拟、拈连等修辞格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习语是修辞的集中表现之一。英语中的大多数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应的修辞格。根据习语的修辞特点,作者陈述了有关习语的修辞。文章分为序言、明喻、隐喻、异叙和拈连、借代和音韵修辞格六部分。除序言外,每部分均给出了定义,对例句进行比较、分析;在音韵修辞格这部分里对三种押韵的谚语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英语习语的修辞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习语是修辞的集中表现之一。英语中的大多数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应的修辞格。根据习语的修辞特点,作陈述了有关习语的修辞。章分为序言、明喻、隐喻、异叙和拈连、借代和音韵修辞格六部分。除序言外,每部分均给出了定义,对例句进行比较、分析;在音韵修辞格这部分里对三种押韵的谚语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XIANDAIYUWodernc“少年诗人”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为纪念北大90周年校庆而写的优美散文。文章大量运用辞格倾吐衷情,抒写抱负,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和诗意,给人美的享受。一、拈连———简洁美。拈连是在同一语境中把本来只适用于A的事物拈来用到B事物上的辞格。如“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把本用于“书”的动词“读”拈来用于“北大的人”,所“读”的是无字的书,是北大学子的敏感、纯洁、犀利、机智……,是北大老师的“严谨治学”、“诚恳做人”……“读书”获得知识,“读人”更能铸造人品。“读”给人如此丰富…  相似文献   

19.
“Oxymoron”是英语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具有独特修辞效果的修辞格。它通过巧妙地将语义相反、对立的词搭配使用,以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某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体现了语义特征的矛盾与和谐的辩证统一。汉语中也有相类似的矛盾修辞格,但由于英、汉语言的各个层面上的差异,“oxymoron”与汉语的矛盾修辞格并非完全对等,因此,翻译“oxymoron”时,译者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准确地把握矛盾修辞格中两个对立因素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内涵,并按汉语的语言习惯表达出来。这样,译文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有两对修辞格(移觉与移就、拈连与异叙),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词语的移用法把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一种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因此,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较难以区别它们。此外,英语中还有一对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矛盾修饰法与隽语),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相矛盾,但往往会起到出人意外的修辞效果。针对这一点,本文就通过对比结合实例来辨析一下这三组修辞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