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军国主义传统在德国由来已久,在其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德意志民族崛起到一战爆发前,这是近代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期,它包括雏形期和最终形成期.军国主义传统在德国的确立最终引发了一战,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纽伦堡审判宣告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归宿,使其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从此,德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
一战前期,中国知识界对德国的关注度颇高。论者承认德国在战场上的优势地位并预测战争未来的走向,大部分论者认为,德国将不能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持德国必胜论者则是凤毛麟角。知识界对德国的军国主义总体上持赞扬态度,认为其乃德国强盛之根源,值得中国仿效学习。但也有少数论者看到了军国主义的弊端,认为其会给德国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3.
德国政治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革新动力是在容克领导下造就的,资产阶级化容克本身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进力量。面对经济变革所产生的强烈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要求,容克在政治上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和适应。容克带有旧等级社会的痕迹,这是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相对滞后和走向军国主义的重要因素,但又不是“德国问题”的全部答案。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战、二战战争策源地的德国,一直是一个让人不解的国家.它的对外扩张根源于浓厚的军国主义意识,而美国自建国起也一直在扩张,但这种扩张却没有引起战争,结合军国主义的背景,比较两种扩张方式的不同,从总体上认识对军国主义及美国的扩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一现象曾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但究其原因,却双众说纷纭,要寻找其真正的原因所在,就应立足于它的民族历史和深远的民族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6.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与德意志民族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鹏 《上海教育》2007,(7B):37-39
“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 1806年,普法战争以耶拿战役中普鲁士军队的惨败而宣告结束。普鲁士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提尔斯特和约》.正如列宁所说:“《提尔斯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正是从那时起,普鲁士朝野上下,万众一心,要通过振兴教育来振兴国家。  相似文献   

8.
德国自十九世纪下半叶实现了国家统一,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到二十世纪初已建立了近代法的完整体系,成为大陆法系的典型国家.德意志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中最为独特的一支,近代以来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则对德国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军国主义教育包括神国观念,天皇崇拜,武士道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军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仍存在于日本社会,表现为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德国基本法是德国法律和政治的基石,也是德国宪政得以发展之关键。德国基本法从其产生至今,虽历经多次修改然而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这与德国基本法的文本内容、宪政发生的条件以及宪法法院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德国的运动幼儿园注重运动对儿童发展的促进意义,教育理念独特,在运动游戏课程设置、空间设计与器材要求、社会工作方面也很有特色.借鉴德国运动幼儿园的经验,我国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大体育活动的比重,同时要注重寻求家长的支持,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战”之后,鉴于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国际学界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现代化“正常道路”为参照,对德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反思,提出了具有负面认知的“德意志独特道路”观点。而实际上,德国现代化既存在一种欧洲乃至世界现代化语境下的共振,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呈现一种与时俱进、稳中求进的独特现代化历史逻辑。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德国统治阶级通过开明专制和改革等“上层革命”方式,实现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平稳转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德国通过军事性“上层革命”方式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并且以德意志帝国为平台,在经济、社会、科教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现代化成果;“一战”结束后,德国遭遇西方战胜国的制度性压迫,出现从实行西方“议会民主制”的魏玛共和国到仇视西方文明的第三帝国的极端政治摇摆,造成现代化独特道路的短暂脱轨;“二战”之后,联邦德国兼容并蓄,在吸收西方国家现代化合理因素的同时,回归德国现代化历史传统,坚持与时俱进和稳中求进,实现了德国现代化历史逻辑的自信回归。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教师》2006,(9):60-62
本文主要从德国教师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对话,作点亮灯塔的人,没有差生的概念,注重主体性培养,让孩子成为和谐平衡的个体,重视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尊重孩子的愿望等七方面来展现德国教师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高等教育发达,尤以19世纪最为光辉灿烂.寻根问底,丝丝剥离,逻辑上沿着时代背景、理论酝酿、与政府关系、创办者理念与实践等方面,论述柏林大学创建并成功的原因,同时简单的梳理了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观.  相似文献   

16.
“独特道路”理论是德国现代历史研究的经典范式。从提出至今。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颂扬性;批判性;再批判与修正。研究范式的转变同德国政治历史的演进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中国史学界也开始应用这一范式。但需要做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7.
张宇  邓宏宝 《成人教育》2022,42(6):88-93
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的灵魂,也是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工匠组织自我约束、企业家文化传统、新教伦理“天职观”和古典哲学思想启蒙促进了德国工匠精神的发端。德国工匠精神的现代意蕴主要体现为认真踏实、质量至上、精益求精和匠心独运,其传承与弘扬得益于政府在提高工匠社会认同和经济待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与生产标准、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重视企业实训中规范处事习惯的培养等多方面的作为,我国可借鉴相关理念与举措,推动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董亚杰 《宁夏教育》2006,(11):70-70
①健康,应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繁忙的教育和教学任务;②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充满好奇心,与学生相处感到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把学校作为令人讨厌的不舒服的场所,而恰恰相反,觉得学校里很开心,下班后还不想离开;③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对学生笑口常开.善于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不要使教学环境搞得学生像老鼠看到猫一样害怕;④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对自己的执教学科感到欢欣鼓舞,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重要的话题。厘清工匠与工匠精神是首要的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工匠精神的典范,德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无法脱离其良好的社会氛围,得益于德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更离不开德国完善的教育体制。由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培育工匠精神的氛围,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工匠精神,开放包容,学习外国经验,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职业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82-83
<正>1871年、1990年德国的两次统一不仅是德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同时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性事件。比较两次统一的异同,能够更好地理解统一后的德国历史进程。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