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最近,我听了一节低年级综合性学习的公开课。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特产,并搜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课堂上,学生的桌上摆满了土特产,有桔子、板栗、山芋……一张张小脸红扑扑的,急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收获。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搜集学习资料,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有意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互联网搜寻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将这种搜集和整理的活动作为必要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做好课堂学习的思维热身,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背景,更好地体验文章的整体情感和意境。教师要科学地设置预习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课走进初中课堂并没有太多的年头,但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体系中日渐重要.为此,我市在2007年开始进行了无锡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毕业考查.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信息环境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纵观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超然 《宁夏教育》2003,(11):38-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谁最先掌握和拥有了先进、可靠的信息,谁就拥有优先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可见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为一个人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从小抓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呢?一、搜集自然存在物,将直接经验、情感体验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教材并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生活…  相似文献   

5.
【活动背景】本课程是以中小学生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培养其尊重生命的素养和能力。【活动目标】1.课前组织学生搜集生命孕育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知道“我从哪里来”,了解胎儿形成、生长、发育过程,每个阶段胎儿的特点,了解自己的出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课教学应如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突现人的发展?我在《居家安全》一课时作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效益 备课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体验,关注学生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将生活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从生活中走进课堂,有意识地挖掘相关生活经验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居家安全》前,学生已深深了解到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已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有效运用资料,把占有的资料与课堂学习中的熟悉人物、了解背景、拓展视野巧妙结合起来,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预习课文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如何进行课文预习呢?一浏览全文,了解大意将课文通篇浏览一遍,约略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或写的什么事,或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大致表现了什么中心,做到心中略知一二,达到了解大意的目的。二解决生词障碍预习课文时,可同时  相似文献   

9.
胡康彦 《教师》2008,(10):102-103
鼓励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课堂上.将是今后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社会在进步,谁了解和掌握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可以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侯文明  慈明华 《山东教育》2002,(28):31-32,36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你们搜集了有关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年到1936年,长征途中最艰苦的是爬雪山、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深泥潭,人一旦陷进去就再也上不来了。 生:我知道红军过草地的时候,常常忍饥挨饿,有时候,吃树皮草根,甚至烧牛骨头啃,煮皮带嚼,生活极其艰苦。 生:我还了解到红军过草地时,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如一位老战士为了救一个小战士而陷进泥潭里牺牲了,一个炊事班长为了几个伤病员,自己活活饿死。 [评:因为故事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时代较远,课前让学生搜集阅读有关资料,目的是了解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红军队伍艰苦的生活条件,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做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历史新教材下册第十四课《公民社会》,主要叙述公民身份发展史、公民社会形成史、权利与义务三部分内容。我在备课时设计的德育渗透思路及目标是通过学习公民身份发展史,使学生知道公民身份的由来;通过学习公民社会形成史,使学生了解公民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将公民身份从城市公民、国家公民上升为世界  相似文献   

12.
合作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了解和探究.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着不同个性的个体,在生成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怎样探究,从而降低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对主体性带来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说就说,想做就做,课堂上常常是乱得很.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底下高举起的小手如林,“老师,我说,我说“声不断.请一个学生发言,下面常常是插嘴声阵阵,谁也听不清谁的发言,所有的学生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也没法上课,只得停止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对待课堂教学中的“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富有诗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一、搜集信息,感悟语文之趣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虽已具备初步的搜集信息的能力,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往往会从电脑上、书上直接下载或摘抄。资料繁琐,不能为课堂服务。为了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习每篇课文以前,我也要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  相似文献   

15.
课堂到底是谁的?当然是学生的。我们应该坚决把课堂还给那些亲爱的学生。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我已经经历了八、九个年头的教学生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的同仁才知道。政治课的苦在于学生不爱听、家长不重视、社会不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但我以为,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在给人耳目一新之余,又为教师漠视学生“思维”的现象留下了隐隐的痛。一“、自主”的背后是“垃圾思维”现象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板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爱因斯坦是哪国人?小女孩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她家在哪儿?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现象2:师:课前老师布置搜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现在谁来汇报?生:我…  相似文献   

18.
正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感受门罗,请上网搜集有关门罗的信息,了解诺贝尔,了解诺贝尔奖金,了解诺贝尔文学奖,了解门罗和她的小说。学生还只有十一二岁,有的还拖着鼻涕,有的还会因为丢了橡皮而哭泣。课时很紧,我也只打算花一个课时,跟他们谈论门罗。我不知道孩子们会分享哪些感觉,他们对门罗,对文学,对诺贝尔又都感受到哪一步,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我的识见有限,他们所知更少。我引导他们分享自己搜集来的  相似文献   

19.
情景再现还清晰地记得去年预备班的一节语文课,那是上海市新教材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我上《花脸》一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有关花脸的知识,以便在课堂上相互交流,比试一下谁了解的知识多。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