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文,是一泓清清山泉,静静倾听方能闻其天籁之音;语文,是一片绽放的绿叶,细细浇灌才能四季常青;语文,是一杯味甘香醇的清茶,慢慢品味才能尝出个中悠远滋味。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带领学生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感性认识,营造与之心灵相通的情境。因此,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应该是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语言、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以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东风下,该如何正确开展语言积累的实践呢?  相似文献   

2.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厚实的积累才能施展大作为,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记忆能力强于理解能力,让他们积累语言,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要求积累背诵的,在小学教学中做好语言积累,对学生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需要深入解读文本以成就高效精彩的课堂.可以通过咀嚼字句,读懂意蕴;搭建支架,破解难点;一"语"立骨,增强张力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由此学生才能学会正确解读,最终语文教学才能绽放出特别的美.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语文知识教学实效?除遵知识之道,完善语文课程建构外,还要遵学习之道,完善语文教学实践;遵教学之道,攻克语文教学难关.娴熟掌握知识,使知识应节舞蹈,这将是可期待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这话说起来有点悲壮,但却是大多数语文老师发自心底的慨叹。教语文教到今天这个份上,要在斗争中求生存,确实有许多无奈之感。为什么要做斗争呢?究竟要与谁做斗争呢?怎样做斗争呢?难道语文在今天非要通过斗争才能获得生存吗?你看我说这话是多么苍凉,然而这恰恰就是我  相似文献   

6.
厚积而活用     
综观《语文课程标准》,“积累”一词几乎贯穿始终。可见,做好语文积累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长期的积累,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感悟和运用,当然就学不好语文。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面向生活,建立开放性教学,进行开放的语言运用教学体系,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面目一新,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又露尖尖角".因此,语文教学要走进教材,更要走出教材;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更要走进生活;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教学改革的意识,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语文教学要拎清"作文"与"作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愿学语文学科,症结在于他们常常是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参加各类语文训练,教师很少引导他们用心感悟语文之美.而要领略语文之美,就要借助于语感的培养,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领略到语文之美,从而愿学、乐学,语文学习才能达到其乐融融的境界.学生在美的氛围中积极求学,才能大大提高语感,而这也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所以,切实培养学生语感,使之感悟语文之美,应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缺少对语文的审美观照,学习语文就成了机械化的操练,自然不受学生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古之学者孟轲主张在学习上以“自求”的手段达到“自得”的目的,其后.张载、朱熹、陆九渊、王夫之、梁启超等人.也都赞赏这一观点.主张学习要自求、自得、自化;近来的教育家们更是强调这一主张。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又认为.“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以,我们应该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语文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和其它智能去有效地获取语文新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学科自学  相似文献   

10.
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可以领悟语言之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情操;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表达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重视读的训练。一、加强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只有从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才能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而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有两个:一是死抠语文知识,搅得语文教学支离破碎,拖泥带水,山重水复;二是“行话”名堂层出不穷,使得语文教师殚精竭虑在概念、术语上做文章,挤掉了钻研教材、设计训练方法的时间。课堂上,过多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12.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或深刻、或深情、或生动、或灵巧的细节构成的,课堂的细节是贯彻语文课程理念的最佳载体;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感受语文、触发情思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朗读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周国平指出:"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朗读尤其如此,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朗读是一块吸引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美丽磁铁,常常琢磨着如何让这块磁铁发挥它的效力,让孩子们爱朗读、爱语文。  相似文献   

14.
郑丽芳 《现代语文》2014,(10):120-121
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可以说,语文因阅读而精彩,学生因语文而修身养性。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阅读教学,更要加强阅读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在重视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实施阅读教学的建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才能提高学习的热情。语文不是无情物,当学生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语文自然学得好。所以,当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先学会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我要读”的欲望。而这个过程实现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提倡“以瘦为美”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遵循语文学科规律的前提下冷静思考,深入探究课堂教学“瘦身”之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它从帮助学生审题、选材、构思到立意,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就上述环节进行指导,还应从多方面渗透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文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因此,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思维需要条理性。 要想通过作文教学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打破框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崔峦先生说过:"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当前某些语文课堂教学中"乱花渐欲迷人眼"已经使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大为褪色。而当我们无数次被乱花迷眼之后,重新把眼睛定格在教材上时,我们明白了:大道至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需要把握住教材,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凸显出教学之根本,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和写作犹如语文教学这只大鸟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同步启动,相互渗透,才能使语文教学振翅高飞。小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读”与“练”的关系,恰当地把握小练笔的时机,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面,但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实施美育呢?一.创境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感知美。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篇目,如《春天来了》、《山峡之秋》、《山雨》、《桂林山水》等,或春意盎然,或秋高气爽,或电闪雷鸣,或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