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对普通人群力量、最大摄氧量与最大有氧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8)
目的:探讨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对普通人群力量、最大摄氧量和最大有氧功率的影响.方法:30名普通健康成年男性进行10周的渐进性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力量和有氧能力.结果:力量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最大蹲起负重(Loadmax)、60%最大蹲起负重下的的蹲跳功率(P 60)、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了显著性增长.与训练前相比,在最大摄氧量测试过程中,随着工作功率的提高,通气量呈下降的趋势,摄氧量呈上升的趋势,氧差有增大的趋势.结论:10周的渐进性抗阻力量训练,使实验对象动力性最大力量、动力性爆发力、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以及最大工作功率都有显著性提高;实验对象有氧能力的提高与肌肉用氧能力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
1 前 言徐妍玮 2 0 0 2年已经 1 8岁 ,处在生长发育即将结束的阶段 ,其心肺功能的提高在发育上仍有一定的潜力。 2 0 0 4年的奥运会还有 2年时间 ,有必要结合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比赛要求。采用心率、血乳酸、肌酸激酶、血尿素等指标对最大摄氧量训练进行训练监控 ,促进了徐妍玮有氧能力的提高 ,为亚运会创造了良好的竞技状态 ,并为备战 2 0 0 4奥运会奠定了基础。2 研究对象与方法2 1 研究对象徐妍玮 ,一般情况 :身高 1 72m ;体重 69kg ;入队时间 1 998年 ;项目 :5 0m自由泳、1 0 0m自由泳、2 0 0m自由泳 ;健康状况 :良好、无疾病… 相似文献
3.
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运动生理学反映机体心肺功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根据以前的文献资料,就VO2max的判断标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水平,可以采用测定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方法加以评价。1 最大摄氧量及其应用最大摄氧量(VO2max)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有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各个环 相似文献
6.
7.
最大摄氧量速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了最大摄氧量速度(vVO2max)及其相关指标最大运动时间(Tmax)和达到最大摄氧量后运动时间(tlim)的概念、意义和在有氧耐力训练中的应用情况,提示这些指标可有效地指导有氧耐力训练及评估运动员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分析3名少年皮划艇运动员选材所做最大摄氧量测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发现摄氧量曲线呈现的"V"型与运动选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最大摄氧量作为运动生理学领域里评价心肺功能与有氧耐力的经典指标,其概念与有关理论在最近10多年备受争议与质疑。总结回顾了研究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与判定标准的文献,发现各研究的.VO2max测试方法不一;测试的运动方式、负荷方案仍没有具体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不同测试方法影响.VO2max测试结果。判定.VO2max的指标标准不统一;各研究采用的判定指标数量不一;存在受试者达不到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最大摄氧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摄氧量是与运动成绩及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一个生理学指标。作为第三代DNA多态性标志,单核苷酸多态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个体或群体的特异性。寻找并确认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基因位点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耐力项目的科学选材及心肺功能的合理训练具有重要价值,对心血管疾病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交变负荷训练法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交变负荷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每周3次,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测力台和B 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缓冲能力,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琨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3)
电刺激是现代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教练员对电刺激及在肌肉力量训练中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1.电刺激训练肌肉力量的效果;2.电刺激提高肌肉力量的机制;3.电刺激训练方案;4.未来的研究。本文旨在为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士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振动训练运用在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经过8周训练后观察训练效果,以探讨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改善效应。将16名吉林省速滑队女运动员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力量训练与常规训练和振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8周振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的振动训练与常规力量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效果。尽管8周振动力量训练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下肢肌群的最大力量无明显优势,但能显著性提高下肢肌群爆发力与耐力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速滑运动员的下蹲跳成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增强下肢肌力方案、探索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法,筛选身体健康,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的专项排球运动员1人,对其下肢进行加压力量训练。使用Biodex System3.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他训练前后的伸髋肌群,屈髋肌群,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最大肌力,比较训练前后肌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压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肌力的影响。结果经4周加压力量训练后,受试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强。结论 4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观察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及氧化酶与无氧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6 w力量耐力训练的影响,Gn、LDH、SDH以及ATPase含量明显升高,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线粒体嵴致密,表明力量耐力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速度滑冰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会影响到其技术水平的形成与发挥。为了解决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不足的问题,结合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特点,提出了利用动力性训练法、动静结合法、衰竭法、意念训练法等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操作手段和注意事项,促进速滑运动员提高小肌肉群力量。经过有计划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发现速滑运动员不但小肌肉群力量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伤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速滑运动员小肌肉群力量训练方法上的再创新,既提高了速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也使常年枯燥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通过有针对性的小肌肉群力量训练,能促进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女子赛艇运动员VO2max与专项力量在月经周期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月经周期规则的女子赛艇运动员VO2max与专项力量在月经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显示,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和专项力量与月经周期有关系,黄体期运动能力要明显强于卵泡早期,这与月经周期的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承重关节,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性的发生扭伤,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因损伤严重,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并出现习惯性踝扭伤,继而造成踝关节的不稳。本文通过分析踝关节不稳的损伤机制,总结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肌力康复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