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分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分数知识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基础,在数的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分数的意义”作为一节概念课,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等各种方法使学生经历情感认识、形成表象、抽象概念,即使学生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分数的意义,但是学到后面的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很多学生总觉得困难,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没有完全理解分数的意义。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好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以下几点:1.让学生充分认识单…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分数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自身意义的多层级,其相关教学内容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那么,突破之路在何方?如何才能促成分数意义的有效理解?本文基于这些问题,通过理论解读,对课标、教师用书、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学习起点的研究,以《分数的简单计算》课前思考与实践为例,找到了促成概念意义理解的有效路径——多元表征。  相似文献   

4.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相对忽略了分数的认读和书写,以至于学生写分数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在以后的学习中(甚至到高年级或中学),学生书写分数时经常“颠三倒四”——书写顺序极不规范。为了不让这种“失败”的教学再次重蹈覆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5.
“数与运算”主题教学的重点包括让学生感悟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感悟运算的一致性等。“分数与整数相乘”是这一主题的重要内容,包含乘法的意义、算理一致性和分数特殊性三个方面的大概念。文章根据上述分析的主题大概念对“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教学进行了流程探究,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师》2020,(4):F0002-F0002
2019年11月7日,“辩课进校园”第三十二站走进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龙津实验学校。来自本校的邬盼盼老师与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苏明强教授同台献课,共话“分数”。长期以来,分数教学既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亦是难点。如何上好“分数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顺利完成数概念认识上的飞跃呢?两位教师都作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分数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自然数到分数,这是数概念的一次重大拓展。分数概念的产生,是人类对数认识的一个飞跃。学生对它的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关系到其数感、模型思想等方面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从学生本位出发,才能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分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郭峰 《湖南教育》2007,(1):17-18
“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中95页的教学内容,由于内容较少,通常将它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放在一起教学,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在教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在第一个班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9.
林艳 《教师》2015,(9):34
[案例背景] “分数除法”作为数的运算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很多算理教学都要借助于图形的直观刻画帮助学生理解,再加上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科学运用数与形的有效结合,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通常是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者的分析,提出教学方法设计,学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本文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十册课本中“分数的意义”一节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期待对教师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比美国的enVision math(简称EVM)和中国人教版两个版本的三年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分数的认识”部分(主要包括分数的引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的编写依据、主题、内容设计、组织结构和核心概念及规律的呈现方式等.结果发现,美国的EVM教材在三年级“分数的认识”部分强调不同的分数模型,比较忽视对分母、分子意义的理解;重视概念和规律的严谨性/完整性,但较少鼓励学生探究;同时,该教材注重不同的表征和方法,但是内容之间缺少较为紧密的联系.相比较来说,人教版数学教材在“分数的初步认识”部分则更强调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意义(整体、分子、分母)的理解,而不是不同模型的介绍;强调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进行大小比较;鼓励学生对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重视计算和运算规律;内容设计由浅入深、逻辑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2.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基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数是小学阶段“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而分数“量”含义又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为促进学生对分数“量”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次遵循以下两条学习路径开展教学:一是利用“个”情境模型初步认识分数“量”含义,二是利用“米“”时”情境模型夯实巩固分数“量”含义。其中,第一条学习路径为: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单位分数—夯实巩固单位分数—初步认识非单位分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契机,带领学生感受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量的多与少或数的大与小,渗透“大小比较”,并将“大小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与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其中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教师很好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落实教学重难点,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单位一’可以是一个物体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一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是分数几?学生们愣了,忽闪着眼睛瞪着我,仿佛在反问我:我怎么是个分数呢?沉思片刻,有几个学生仿佛顿悟了其中的奥妙,几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李明说“:我是分数1/31,因为我们班有31个同学,我是其中的一个。”张君说“:我是1/3,因为我们家有3口人,我是其中之一。”还有人说“:我们学校有1600人,我是1/1600。”在这几位学生的启发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举了起来,说出了几十个不同的分数。在理解这些分数…  相似文献   

16.
“分数的意义”一节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分数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不仅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无疑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特别是单位“1”的含义,理解起来更为困难;分  相似文献   

17.
尹汶  晓峰 《辽宁教育》2002,(10):60-6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知识的结构与联系而言,“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解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依据;确定单位“1”和找准“量、率”对应关系是解析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和切入点;发展思维能力,理清解题思路比具体计算更重要。为引导学生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进行专项思维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思维训练要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我们采用的基础性思维训练有以下几种。一、确定单位“1”的训练根据题意确定单位“1”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分析含有分…  相似文献   

18.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目前的教学较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算法背后的算理。历史上分数除法的运算主要是用代数推理的方式演绎计算过程。教师可从历史中获得教学的启示,重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从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的过程,突破分数除法算理理解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度量情境,开展度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五年级学习这个内容重点在于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能够说出具体分数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单位“1”的理解,说课时我便有的放矢,重点讲述了我对单位“1”教学的处理和习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