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玉萍 《考试周刊》2014,(90):184-184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促进家园合作的三项有效策略,即多元化学习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平等化沟通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识、互动化活动改进家园的合作方式,旨在全面提高家园合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立体式"家园互动模式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家长社团为载体,赋予家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发言权"、"决策权",让家长主动对幼儿园教育作出反应,借助家长力量,提升幼儿园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幼儿园办学特色的打造和积淀。文章从"立体式"家园互动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策略两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家园栏的创设,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架起了互动的桥梁。本文从如何促进家园"对话"的角度阐述了有效创设家园栏的策略和模式,为推进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共同提高做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家园合作在劳动教育中的意义与策略。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塑造勤奋、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品格,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生活和职业技能,并增强社会适应性。家园合作通过资源互补、经验共享,能增强教育效果,并促进亲子关系。实施策略包括明确目标与期望、加强沟通与协作、创新活动形式、鼓励家长参与,以及进行评估与反馈。  相似文献   

5.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本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家园合作操作策略: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平等合作,增强家长参与家园活动的热情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6.
家园合作、家园共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目前,对家园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家庭地位不平等,教师与家长沟通不畅通,家园开展互动活动等问题上。目前,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建构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的研究极其缺乏,文章指出家长、教师之间在"教什么""怎样教"方面应达成共识,提出家园设置课程的策略,以丰富家园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家园合作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好坏。因此,幼儿家园合作作为教育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策略,也成为了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家园同步教育发展受到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幼儿家长仍然具有较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并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于家园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要想加强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教育,就要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出发,努力实现家园教育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在"大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教育显得越发重要,而家园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园合作教育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缺陷,家庭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实效性不强,探索新型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深化幼教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家园合作的现状,从中找到更好的解决策略,整合并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园和家庭互动共育,形成教育合力,保证幼儿健康、全面、快乐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园=成功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教育不光光是自身的教育,更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家园互动是课程框架中的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因此,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家园互动才是成功的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地给家长提供机会,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协助老师的工作,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以至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一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颇具成效。一、沟通交流,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社区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如何借鉴国外家园合作的经验,整合并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19):179-180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应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幼儿园应活化家园互动模式,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阶段性任务、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家园合作载体,拓展家园合作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家长更有效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家园形成统一的合力,提升幼儿劳动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21):183-184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应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幼儿园应活化家园互动模式,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阶段性任务、幼儿身体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家园合作载体,拓展家园合作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家长更有效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家园形成统一的合力,提升幼儿劳动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本文以幼儿思维的发展为切入口,探讨如何以家园合作的方式开发促进幼儿的思维。从家长资源的优势分析,到如何合理有效的挖掘和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逻辑思维训练,寻求科学的教育策略,达到家园协作共同发展幼儿思维的目标,使幼儿在丰富的多元环境中潜能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14.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家园合作的双向互动;发挥社区的教育资源优势,与社区联合开展早教活动,切实抓好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幼儿的成长发展不仅要受制于幼儿园的教育,还要受到家庭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运用"家园互动"形式实现"家园共育"目标,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本文对如何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家园互动"的有效途径、方法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践研究,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心转变为"家园互动、平等合作"的新型互动模式,提高家园互动的实效性,最终营造家、园两位一体、和谐互动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园互动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36岁儿童发展指南》也要求我们凸显家园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实践证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家园互动,且融目的性、时代性、适宜性三合一的家园沟通方式,可以更好地优化家园沟通的实效,最终提升家园合作水平。本文总结了课题组在实际的家长工作中的经验,就建构家园网络平台的方式、实施策略、产生的效果等方面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66):191-192
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家园互动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3—6岁儿童发展指南》要求我们突出家园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本课题即以此为指导思想,本着科学的态度,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家园互动。本文总结了课题组成员在实际的家长工作中,针对建构家园网络平台,促进家园互动的认识、实施过程、实施策略、产生的成效及进一步的思考等研究共识。  相似文献   

18.
家长园地,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旨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调查,发现幼儿园"家长园地"存在许多问题,如汇报多,指导少;指导家庭教育的文章缺乏实用性;设计的互动性不强等.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提高家园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边行动边研究的方式,以瑞吉欧的"互动合作"理念开展民办幼儿园的家园互动合作。通过调查家长的需求、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提高家长与幼儿园互动的意识、拓展家园合作的渠道,达到一个有益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陈心雅 《家长》2022,(35):147-149
<正>当下幼儿教育中,幼儿园采取线上游戏的互动方式,通过具有趣味性、科普性的线上互动小游戏,使家长和幼儿在互动游戏中学习一些小知识,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针对性地对幼儿和家长进行指导,同时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家长是幼儿园进行教学的重要合作对象,家长有责任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教育任务,幼儿园也有责任对家长的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拥有良好的成长氛围,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园合作的深化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