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玉芹 《宁夏教育》2007,(12):75-76
走近窦桂梅老师,倾心阅读她的《为生命奠基——实现"三个超越"》一文,文中谈到的"三个超越"是她在语文教改中独到而深刻的教学理念。窦桂梅老师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要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去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肩负着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乃至于其一生的成功打好基础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像人们所尊敬的那些优秀教师们那样去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去正视课堂、善待教材。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前,在我任执行主编的一期《语沙龙》上,刊发了窦桂梅的诗教长《不信东风唤不问》。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把注意的目光投向这位年轻的小学语特级教师。其实也用不着留意,套一句俏皮的话来说:“这年头,想不认识窦桂梅都难!”是的,她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在中国教育的天空中,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成才之路》2011,(14):1-F0002
窦桂梅,女,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从1994年开始从事“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意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出版《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生长》《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等专著。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小学语文课改中有人提出了"三个超越",即小学语文教学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乍一看,此论还颇有开拓创新精神,也似乎给小学语文课改打开了一个前  相似文献   

7.
江海平原,陶冶笔者对语文的一腔热诚。近年来笔者有幸涌入课改浪潮。现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丝思考与大家共勉。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子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笔者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  相似文献   

8.
无数事实证明,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教科书作为“惟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固化将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造。因此,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单列一章,专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列举的资源达到21种之多,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种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打破  相似文献   

9.
回首课堂,曾有许多精彩的回忆让我怦然心动;也有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探求科学真谛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自由还是束缚,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顺应时代要求,努力使学生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11.
为“训练”正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几年,人们谈语文教学,大多讳言“训练”。一些高扬人文主义的同志,理所当然对“训练”不屑一顾。有的老师虽然没有打出什么“主义”,但也普遍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谈“训练”已经不合时宜;有位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训练“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尽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  相似文献   

13.
史彩平 《湖南教育》2006,(10):18-19
“超越教材”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理念,强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因素,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渠道的拓展与语文素养、人文品质的全面提升,因而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最嘹亮的主旋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其中的诸多做法有失偏颇,试举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超越教材”、于永正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都曾经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仅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一种理念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是,走进实验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教教材”的依然大有人在,我们不禁要问:“超越教材”,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相似文献   

15.
窦桂梅 《师道》2003,(1):7-9
1967年4月,一个美丽的小生命诞生在长白山下一个小山村的普通农家。15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师范学校。4年后,因不愿留校做行政工作,她被分到了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在那里,她和学生一起,锻造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2000年,她调入清华大学附小任副校长。做完这一切,她才35岁。她的经历向人们昭示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一个教师“修成正果”需要多久,我们大概无法以时间来计算;但一个教师的“脱胎换骨”,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考量。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教材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什么是一堂好课,是大家探讨最多的话题,有人说,一堂好课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有人说,好课是追求学生收获的,如同农民没有收获的耕耘是徒劳的一样,学生没有收获的课是失败的,收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有人说,一堂好课不仅是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课,教师不但能答疑,而且还能启疑,能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还有人说,一堂好课,学生应当觉得轻松,感到兴奋,感到自信,好课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满足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感触颇深。窦老师以其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把小学语文教学演绎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课堂上的她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黄兴安 《云南教育》2008,(10):16-18
在“用教材教”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此背景下,“超越文本”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那么,让学生体验超越文本的快乐,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