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和环境》一课中认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学生做这两个实验,观察到了蚯蚓活动的结果,为使全班学生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情况,我做了如下改进: 1.把8条蚯蚓放在一块玻璃板的正中间,用纸盒罩住。 2.把干土和湿土分别放在蚯蚓的两侧,并用黑色水笔在玻璃板上注明“干土”、“湿土”的字样。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自然第五册《动物和环境》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刚刚得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螃”这一初步结论,马上韩笑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把蚯蚓放在一个光亮的环境中,它会不会死呢?”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蚯蚓对环境的适应性,而且涉及到环境对蚯蚓的存亡关系,是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逆向思维的结果。它说明学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方便教学,1990年秋季我担任学校的自然课后,便在办公大楼的楼项上开辟了个“生物园”——用花盆、塑料桶来种植物、养蚯蚓…… “喂喂!”有人可能要问了:“养蚯蚓干吗呀?” 干吗?当然是让孩子们进行观察、实验的啰!在自然课里,四年级的《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五年级的《动物和环境》这些课文,都讲到蚯蚓。这种无脚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它们是怎样行动的?喜欢什么生活环境?上课的时候,我从养蚯蚓的塑料桶里拿出一二十条蚯蚓来让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五年级《自然》中有一节“动物和环境”的课文。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蚯蚓为例,进行实验,研究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取一长方形的扁盒子,把盒内壁涂黑,将盒盖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把5条蚯蚓放在盒内明暗交界处。经过5分钟,把盒盖掀开,我们观察到,5条蚯蚓都向黑暗的一边爬。这说明,在温度和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自然课的关键,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这些材料一部分是实验室提供的,还有一部分要靠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像这样的观察、实验材料应尽量组织学生自己参与课前准备,因为自然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儿童认识一些具体的自然事物,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可以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为学习研究新知识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课文中有两个引导学生认识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的实验,实验材料主要是蚯蚓。乡村小学的学生找蚯蚓是比较容易的事,课前我布置每个实验小组自备5条蚯蚓,学生在挖蚯蚓时就在无意中获得了在什么地方能找到蚯蚓的感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让学生初步懂得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1 明确实验目的,掌握教学要求  教学要明确教学目的,实验也同样要明确实验目的。因此,不论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小实验,在进行实验前必须由教师讲清实验目的,只有当学生明确目的后,才能动手做实验。如在做“植物与环境”、“动物与环境”两个实验前,应首先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植物对阳光和水分,蚯蚓对阳光和温度的反应,来证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学生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要有了明…  相似文献   

7.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8.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而不是满足于获得分数、结论。下面就自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作的一些初浅的探讨 ,汇报如下 :1 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实验是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实验 ,让学生在思维中动手 ,在动手中思维 ,手脑并用 ,动思结合 ,能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例如 :第十二册《动物与环境》中“蚯蚓适于生活在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中”的对比实验 ,我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实验。尽管有的学生手上、桌上弄得脏 ,但他们亲眼目睹了蚯蚓探索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课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中的主角“鼠妇”在有些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来说,“货源”不足,影响了实验的开展。而蚯蚓。则比较容易得,学生也熟悉。我们经过实践,用蚯蚓替代鼠妇来做“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取得较好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地处靠近外蒙、苏联边境的高寒地区,办学条件差,动植物的分布和温热带地区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这里的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克服困难比照教材和教师用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例如,我们在第五册第二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课文中以蚯蚓为例研究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目的是指导儿童认识蚯蚓对光和湿度的反应,从而认识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培养儿童用差异法进行实验,以判明事物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12.
观察蚯蚓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基础实验,该实验材料易得,操作容易,因此,实验开课率较高。对于该实验有几个小问题值得教师注意,如果这几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实验效果。笔者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观察蚯蚓实验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一、选好采集蚯蚓的地点虽然渔具店有袋装的商品蚯蚓出售,但为了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笔者一般安排学生亲自到自然环境中采集蚯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疏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的课外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课外兴趣培养的内容主要有简单的实验、制作、观察等。课外活动的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也可以个人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课外兴趣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简单的实验能力。例如,“动物和环境”一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实验小组开展第一个实验,即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于土和湿上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 《探访蚯蚓的家》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经过前4个单元《十万个为什么》、《“五官兄弟”》、《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有趣的动物》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提问能力得到了提高,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与提问。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花园里初步观察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并收集土壤带回教室进行课上观察。但是,也发现学生以前对蚯蚓的有关知识,包括身体、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动物和环境》是“九义。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的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属于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光、温度、水等。以认识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为例,进一步说明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动物,从而发现动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更好地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充分给学生创造合作机会,创建合作平台,体验合作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就此谈一点做法和体会,与各位同仁商榷。一、合作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准备器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在仪器室中准备;二是由学生自行准备。由教师准备,量太大,而且不利于发挥学生实验主体性;由学生自行准备,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带全材料。比如,“动物与环境”一课需要蚯蚓,可有的女学生因怕蚯蚓,结果就不带来;“电磁铁”一课需要废电线,可有的学生家中没有废电线……当然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在生物课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五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一、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受到光、大气、水、温度及其它生物等环境因子和人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为使学生树立这一辩证观点,我引导学生分别做了蚯蚓与阳光、水分、温度关系和菜豆的向光性、向水性实验,再通过蚯蚓生活之地的环境、菜豆生长的条件的观察,使学生弄清蚯蚓、菜豆个体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再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8.
我知道,很多动物都离不开阳光、氧气和水。为了弄清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离不开阳光,在一节自然课上,老师讲《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这一课,指导我们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实验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纸盒,把它的里面涂黑,并把盒底挖掉一半,再贴上透明的塑料薄膜,另外还要准备一块黑色的湿布和五条蚯蚓。把湿黑布铺在桌子上,把五条蚯蚓放在湿布的中间,用事先准备的纸盒罩住,仔细观察,看蚯蚓将往哪边爬。大约过了五分钟,我们发现有的蚯蚓朝有光的一端爬,有的蚯蚓往黑暗的一端爬,但爬到有光的地方的蚯蚓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爬,直到爬到黑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1动物和环境一、填空题。1.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里,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由于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里,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__________的动物。二、连线题。蝴蝶生活在炎热的丛林蛾子多在白天活动猴子只能生活在水里白熊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鱼儿多在夜间活动骆驼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三、简答题。1.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捉到蚯蚓?2.蚯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2植物和环境一、填空题。1.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__________的环境里。植物生活的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20.
一、热热闹闹“玩”蚯蚓教学《蚯蚓》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每人自带2~3条蚯蚓。上课开始我便宣布:这节课自己玩蚯蚓!于是,用铅笔拨弄的有,用放大镜细照的有,用小刀将其碎尸万段的有,将蚯蚓开膛破肚的也有。有的把蚯蚓放入水杯让它游泳,有的将蚯蚓浑身沾满灰尘看其挣扎,有的看蚯蚓钻泥块,有的开展蚯蚓爬行比赛……学生的玩法五花八门,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二十五分钟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举手急欲一吐为快。在学生的汇报发言中,预定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学生不仅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