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近年来,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所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其本质是群众态度、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三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心态、因政府个别公务人员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心态。因此,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是必要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2.
常益 《华章》2009,(20)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活跃的群体,必然会受到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实际,分析社会群体性事件对大学生安全稳定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这一工作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通常以网络诱发型、现实触发型和网内外联动型三种形式出现,其目的均不同程度地聚焦于捍卫公民权利、追寻事件真相、拷问政府良心和责任及表达爱国热情上。这些以现实性的公共事件生成网络舆论,以舆论制造为手段进行传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社会建构性。因此,从政治引导、法律强制、技术监管和道德约束四个维度,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整套综合治理框架,将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疏导理念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型危机形态.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除了要运用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外,更需要确立疏导的理念,以正确积极的舆论引导和变堵为疏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做好分导、利导和引导工作.分导是分散而导、分步而导和分头而导的统称;利导即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有利条件,顺乎社会向前发展的潮流,推动思想和事件向正确方向发展;引导即在分导和利导的基础上,指导网民主动、积极、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要群体,在所有群体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要相对较好,但是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道德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网络道德问题有: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色情以及网络诚信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与充分的重视,让大学生的道德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仍然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应运而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化背景,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基于网络的群体性事件,掌握其成因、特点和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与网络技术特点的契合,使得他们容易通过网络产生统一的、偏激的舆论情形,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我国高校在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为这种"网络——现实"模式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要在网络制度、网络道德的建设,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高校教师的网络舆情监控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冲突,必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即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其本质是群众态度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3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以及因政府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因此,必须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即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沟通渠道;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治理迫在眉睫。网络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危机属性,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应从观念意识、信息沟通、法律法规制定、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以期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获得民众的支持,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及政府的信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计算机给我们带来工作管理上革命性质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则是把这种变化发挥到极致的技术。网络的发展直接产生一个新的名词":网民",网络成了大家广泛的交流平台,因为网络交流无障碍,无法实名制,很多网民就无所顾忌的发表言论,就形成了一大批"愤青",经常在网上着急形成群体,去评论一个事情,造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这些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互动能力不断增强,加大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本文通过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将其分为生成、爆发、扩大和消亡四个发展阶段,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技术在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优化了中国的政治治理图景,其建设性作用不言自明。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现实网络舆论与民主本质要求仍相去甚远,理想公共领域的建构存在不少障碍,探索和建立适合网络发展需求的公共管理模式,成为当今极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网络群体性事件屡发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转型和媒体发展的复杂互动,它具有社会预警的功能,基层政府只有树立正确理念,妥善应对,才能确立合法性权威,进而化解社会危险,再造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4.
贺锋 《家教世界》2012,(24):150+149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高校的内外部教育环境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网络群体性事件就严重的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和社会稳定。文本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简单介绍,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以期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微思政”在预防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走近学生,走进心声;加强沟通,排解隐患;树立正确的舆论旗杆;收集信息,及时预警;扬长避短,发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遵循普遍性的形成机制,网络作为重要变量在机制的各个环节发挥新的作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体现出"网络最优选择策略"。通过对参与主体的类型学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两种社会效应:失范倾向与公共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深深地拷问着高校的教育伦理、管理伦理和服务伦理,用伦理化视角找寻其预防和化解方法应该是根本之策。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伦理路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高校制度伦理化;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高校民主精神;建设富含伦理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深深地拷问着高校的教育伦理、管理伦理和服务伦理,用伦理化视角找寻其预防和化解方法应该是根本之策.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最主要伦理路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现高校制度伦理化;加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和培育高校民主精神;建设富含伦理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新形势下高校和主管部门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利用社会管理创新,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动员基层群众力量,缓解基层矛盾,维护高校稳定,对于构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而引发事件的因素相当复杂,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有政治、管理和教育问题等诸多因素。而许多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