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4月11日,太阳发威,爆发了M6.5级太阳耀斑,这是今年观察到的最大一次太阳耀斑活动。同时,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NASA的科学家曾经预言,今年5月,我们会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要狂飙了,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监测太阳?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事实上,自201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西部太阳观测选址"行动,目的是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5,(8):45-45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已自主研制成功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射人太空。这台中国造“哈勃”望远镜近日通过了权威部门的验收。据介绍,目前遨游太空的空间望远镜全部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这些“太空眼”使天文学家得以发现了一个更为深邃、久远的宇宙。中国造“哈勃”望远镜将装载在人造卫星上,围绕离地球约73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设计运行寿命为3年。它的主要科学任务是研究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组成、太阳耀斑,并提供太阳活动预报。  相似文献   

3.
文中回顾了空间天文学的发展状况和主要特点,以及迄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中国空间天文学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空间太阳望远镜的计划。  相似文献   

4.
位于怀柔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观测站的太阳磁场望远镜于1987年投入观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太阳耀斑出现在0.5至2小时之前的HB多普勒速度场反变线红移一侧等大批观测资料,在世界上首次与美国大熊湖天文台开展了“日不落”联合观测(即利用中美时差,对太阳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观测),自1988年以来,平均每年进行4次联合观测。并与日本国立天文台、京都大学飞弹天文台、前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等也进行了联合观测,自1990年以来,该站学术带头人艾国祥研究员已4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引起良好反应。1991年7月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1次大会第10和第12委员会上做“中美合作的磁场研究”特邀报告,这在中国太阳物理学界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一组科学家使用陆基天文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平台观测到太阳表面出现超级巨型“龙卷风”的情号、,科学家认为这些巨型“龙卷风”由炙热的等离子体组成,每个可延伸达1800英里,大约为2900公里的高度,每小时可旋转移动达9000英里。在此之前,研究小组曾于2008年首次观测到疑似太阳“龙卷风”的踪迹,但直到本次观测前还无法确认这些巨型涡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6.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将在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之巅建造设计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建造资金达到10亿美元,这台30米径的光学镜面将是当今集光面积最大陆基光学望远镜的九倍。目前,巨型光学望远镜计划已经被批准建造,项目提出方为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大学,其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通过这台巨型望远镜,科学家能够观测到遥远宇宙中正在形成的恒星,以及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等物质,甚至能洞察到130亿光年外的宇宙。  相似文献   

7.
中国SONG项目     
恒星观测网络(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简称SONG)由丹麦天文学家于2006年发起,计划在全球建设一个1米级望远镜网络,进行恒星和系外行星的观测研究。第一台SONG望远镜由丹麦出资,建设于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泰德天文台。中国于2009年正式加入该计划,成立中国SONG项目组,并建成第二台SONG望远镜。中国SONG望远镜经选址建设在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的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2018年被命名为“落下闳-SONG望远镜”,2019年基于新的台址勘测结果和专家评审,计划搬迁至新的冷湖台址。本文介绍中国SONG项目相关情况、科学目标、已有进展和未来预期前景等。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2,(5):111-111
近日,中国和印度均已参与夏威夷30米望远镜的制造计划。在这个十年完成制造时,30米望远镜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据悉,这架望远镜的制造成本预计超过1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将承担部分成本,同时分享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9.
这颗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200万倍,位于天炉座螺旋星系(NGC1365)内,距地球约5600万光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于美国东部27日宣布,根据美国"核星"太空望远镜(NuSTAR)以及欧航局XXM牛顿望远镜(XMM-Newton)的观测数据,科学家首次准确测量出一颗大质量黑洞的旋转速度,这有助于了解有关超大质量黑洞成长和演化的谜团。  相似文献   

10.
方成院士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座太阳塔(塔式太阳望远镜的简称)的研制。该太阳塔定天镜口径60厘米,配备有特色的三波段CCD二维太阳光谱成像系统,开辟了国内CCD二维光谱研究的新领域。太阳塔的太阳光谱仪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性能最好的。该成果曾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国利用太阳塔取得了一大批宝贵的观测资料,其中1991年10月24日白光耀斑光谱观测的时间分辨率(5个波段同时,5秒)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高的,首次观测到耀斑红外连续辐射增强,还有一批耀斑脉冲相和日珥的多波段两维光谱资料,在国际上也是不多的。  相似文献   

11.
坍缩     
程龙 《发明与创新》2009,(11):46-49
坍缩将在凌晨1时24分17秒时发生。 对坍缩的观测将在国家天文台最大的观测厅进行,这个观测厅接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太空望远镜发回的图像,并把它投射到一面面积有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型屏幕上。现在,屏幕上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12.
全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大口径全景巡天望远镜(LSST)”.已于日前开始在智利北部的帕切翁山动工建造。这部超级望远镜预计将在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观测能力最为强大的数字化天文观测系统.能够自动地对夜空进行观测。LSST将对太空进行不问断地扫描.以研究那些遥远的星系、小行星、超新星、彗星、恒星和其他天体。LSST计划的总投资将超过35亿美元。建成后的LSST天文望远镜直径将达到84米,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一代太空望远镜——韦伯太空望远镜计划在2013年6月被送入太空。进入太空后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接替第一代太空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在月球之外"凝视"浩瀚的宇宙。韦伯太空望远镜以"阿波罗"时代的NASA局长的名字命名,除了NASA,欧洲、加拿大的航天主管部门也参与其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14.
仰望苍穹,空旷黑漆的天幕上,群星闪耀,有时还有一轮弯月洒下银色的光辉。白天,这些景象全消失了,往往是碧蓝的天空上,耀跟的太阳撤下万丈光芒。至于宇宙深处,我们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但普通望远镜看到的也就是一些恒星、星系等,恒星、星系之外的宇宙空间还是黑漆而空旷。这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宇宙面孔,对于我们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文化》2007,(4):9-9
遮罩太阳计划很久以前,科学家就提出:让一面巨型镜子绕地球旋转,以阻拦太阳光线。但由于这样巨大的装置势必十分笨重,以至专家们无法将其送入太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教授安格尔提出的新设想是:将几万亿个又薄又轻的玻璃“过滤器”代替一面巨型  相似文献   

16.
英国的一家公司在伦敦和美国的纽约同时建造了两台巨型望远镜,人们可以通过这两台望远镜穿过大西洋互相看见对方,并彼此问候,这使得两座遥远的城市被拉得如此接近。  相似文献   

17.
天有四日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10):F0002-F0002
天上如果有四个太阳,将是怎样瑰丽的景色?假如在HD98800星系里有外星生命,它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 HD98800是一个多恒星系,科学家发现,这个星系里有两对恒星。其中的一对被尘埃盘所包围。现在通过望远镜发现,在尘埃盘内部有一个圈非常干净的空间,这很可能是因为那里生成了一颗行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和宇宙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们日前成功地获取了一个巨型星系团中暗物质迄今最精确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哈勃望远镜是人类发射进入太空的最大而且最灵敏的光学望远镜,它发回了数不胜数美丽得让人震撼的天文照片,从此开辟了天文观测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最近有人归结了历史上最颠覆认知的十大科学发现,读后颇有所感。 这些科学发现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就是地球并非宇宙中心,地球只是宇宙中再渺小不过的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而在上世纪初的中国,连“地球”这一名词都是匪夷所思的:全体国人几乎都相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古不易,中国就是一个四海归一、八方来朝的中心之国。如果不是哥白尼振臂一呼,对自己的主张至死不悔;如果不是伽利略等发明望远镜,不断寻找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证据,并以这些铁证、几代人的时间,最终才让世人折服。时至今日,若依我们的感觉,目睹日落日出,云聚云散,哪里有半点大地在自转又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迹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