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的理论及引发的散文“诗化”思潮,在散文回归中国古典“诗”的艺术传统与创造“载道”、“言志”兼容的文本两个主要方面,为当下散文诗性的重建提供了不可漠视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散文和“小女人散文”是90年代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散文流派。新生代散文主要由60年代后出生的作者构成,他们以其纯粹的文学追求体现出一种“雅”的风貌;“小女人散文”则由一些女性作者构成,她们主要写一些娱乐性的晚报专栏散文,体现了散文“俗”的一面。两个流派各自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现比较如下:一、在文体意义上有巨大区别;二、在写作风格上有明显不同;三、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因得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的催化,出现了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共荣的“散文年”。就理论批评而言,30年代关于小品文的争论,形成了小品文理论的某种框架;60年代的“笔谈散文”,其对散文“多样化”和“诗化”的倡导,在非常年代拓宽散文的表现空间、矫正散文非艺术化的偏向,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散文观念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是 6 0年代初 ,确立了“形散神不散”的一元论散文观 ;二是 80年代初 ,主要是对一元论的解构 ;三是 90年代开始 ,散文观念也进入了多元建构的时代。透过当代散文观的嬗变可以看出 ,我国的文艺研究从单一的集体思维向多元的个体思维转变 ,这是我国文艺得以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 ,出版界、批评界先后出现了“大散文”、“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的提法。这些提法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联系上述提法产生的具体背景 ,结合夏坚勇同志的散文集《湮没的辉煌》 ,对此做了分析 ,认为题材的重大、体制的宏大、内涵的丰富深刻、行文的自由大气 ,是“大散文”的主要特征 ;“文化散文”则是“大散文”的一种类型 ,也被称作“学者散文”。  相似文献   

7.
“文学散文”概念的提出是一次对散文“在”本体的文学性的逼近。它的产生是 2 0世纪初西方文学观念引入当时中国文坛的结果 ,源于当时作家对西方文化、思维霸权的敬畏和遵从。“文学散文”从众多的散文文体中凸现出来 ,标志着 2 0世纪中国散文依据文学性强弱来划分散文等级的制度已开始形成 ,而这种制度的形成与当时作家对文学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其实对散文本体而言 ,以“文学散文”指称 ,还是以“文章”指称 ,都不过是一种命名而已 ,它不可能改变散文的正宗 ,这必然导致人们对散文本体认识的“遮蔽” ,并深深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女人散文”之“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上的“小”和意义上“小”的特点;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因素是“小女人散文”曾经风行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而“小女人散文”最终却归于沉寂,其中不乏有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大都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去评判“小女人散文”。本文认为客观、合理而公正地看待这种文学现象,是批评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摘要:“势”是我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20世纪早期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势”范畴,目前,“势”范畴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从60年代开始到现在,“势”范畴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初为“势”范畴研究的初步发展期,80年代至90年代“势”范畴研究迎来了繁荣期,21世纪“势”范畴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在这三个时期,“势”范畴的研究视野被不断拓展,研究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势”范畴得到了多层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初的董桥散文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桥散文“传神”的表达特点。从董桥散文的形式和主体精神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特点及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散文具有鲜明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它勇于袒露自我灵魂,凸现自我本色,是一种有我的艺术、心灵的艺术。散文的这股潮流是80 年代初中期文学“表现自我”思潮的延续和发展,它对于五四散文传统的回归和超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散文仅仅表现自我还不够,还要表现时代与社会。既要言个人之志,抒一己悲欢,又要载社会之道,显时代风云,这才是散文“自我”与“大我”、“言志”与“载道”的辩证关系,也只有这样,新时期散文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文坛散文批评滞后,60年代余光中的《剪掉散文的辫子》打破沉闷空气,成为散文改革的宣言书,倡导现代散文的新范本: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提倡以“感性”与“知性”相济做为散文审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代散文的“文体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散文文体变革,始于80年代中期,繁盛于90年代;在艺术思维的新变与拓展上,表现为抒情的放逐与象征的离异;同新时期的小说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发展与深化也有“向内转”的过程,从而引发了散文文体众多因素乃至全方位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走到今天实属艰难。话题作文出现之初,被誉为重大的变革。但今天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大量“伪文化散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经常会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对文化散文批判、否定的声音,可是我在想,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次在《新华文摘》上看到了几篇对所谓“文学新人类”的批评。批评的对象是棉棉、卫慧这拨美女作家。对于文章中称她们这些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为“新人类”,我很不以为然,如果仅按这种说法,我们80年代的新生代,则应划为“新新人类”了。文章对这种文化现象作了详细的探讨,包括其背景、思潮、特点等。总的来说,文章指出这类文学对欧美60年代文化怀有一种“古怪的激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初期,我国当代散文出现突发性繁荣,形成建国后散文创作的第一个黄金季节。尤其是1961年,不少散文作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浑然成家;许多散文名篇争相面世、广为流传。所以当代文学史上称之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化权力秩序制造了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语丝体”散文作为这一年代最具代表性成就的散文创作,正是如此文化权利秩序下现代文学坚韧表达的结果。对于“语丝体”散文语境的着意考察,可进一步认识现代散文这一文学文体的复杂性品格,也可以使我们对于20年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及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更为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有人写了一篇《母亲的姿势》,系回忆童年往事的散文。作者写道:“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时.有一回和母亲走亲戚。”在这个句子里.“初懂事理”无疑指孩童时期.那么“黄发垂髫”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散文”具有重在探寻、弘扬、传承民族主流文化脉胳与内在神光,充满着“我性”的文化对话,注重语言的艺术知性与感性完美融合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其产生可上溯至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文化散文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使散文走出了狭窄的感性空间而具有了旺盛的艺术活力,且润泽着当代文化散文。因此,当前所谓“文化散文”热,其实质是对“五四”精神的呼唤与回归,对功利、虚假、平庸散文的一种检讨与反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化权力秩序制造了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语丝体”散文作为这一年代最具代表性成就的散文创作,正是如此文化权利秩序下现代文学坚韧表达的结果。对于“语丝体”散文语境的着意考察,可进一步认识现代散文这一文学文体的复杂性品格,也可以使我们对于20年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及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更为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