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考试现象一考试了,“唉,又是考试!”学生在声声沉重的叹息之后,开始埋头苦做。批卷了,“这么简单的题还要错,我苦口婆心不知  相似文献   

2.
试卷讲评课时一种常见的课型,但一直以来研究得比较少,公开课上的基本是新授课,其次是复习课,很少见试卷讲评课.好多老师拿起一张试卷问一声哪几题不会做啊,就开始讲题.讲题时就题论题,不注重系统与拓展,只见知识不见思想,学生急着抄答案,不知其思维过程.讲完之后,学生会做的题还是会做,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老师下次讲题时还会多加一句: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可做题时却不会解题”。应该说这是日前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反映一道题讲了几次学生还是不会.学生反映考试时原题做不出。总结原因,我认为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一种现象正周而复始地演绎着:初中时的学习佼佼者进入高中就无可奈何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窘境,学生困惑,家长无奈,老师也一再感叹"一代不如一代".这种现象,在语文这一科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究其原因,除了高中语文知识更深更广更复杂以外,关键还在于考试考查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老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老师展示的多,学生看的多;老师自问自答的多,学生随声附和的多;关键点、难点被老师直接点破的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的多.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结果是:课堂上学生仿佛都能听懂,课后自己真正会做的少.于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如何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听老师们说:"这个考题在试卷上都做了好几遍了,也讲了好几次了,考试时还是有这么多学生出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老师反复讲,学生反复错的"现象呢?首先,我们要反思其过程本身:1.有些试卷讲评课,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一讲到底,从试卷的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想把自己想到的、知道的都告诉学生,最终成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思考与参与的时间。这节课也只能说学生听过了而不能说学生学会了。2.讲评课变成了"批评课"。在课上常听到老师  相似文献   

7.
试卷讲评课时一种常见的课型,但一直以来研究得比较少,公开课上的基本是新授课,其次是复习课,很少见试卷讲评课.好多老师拿起一张试卷问一声哪几题不会做啊,就开始讲题.讲题时就题论题,不注重系统与拓展,只见知识不见思想,学生急着抄答案,不知其思维过程.讲完之后,学生会做的题还是会做,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  相似文献   

8.
正一直以来,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总以为只要是我讲过了的知识点学生就一定能掌握,只要是我讲过的题一般我也不会再重复再讲.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有些知识点反复重复学生都没有丝毫印象,考试时候出现老师讲过的原题学生依然无从下手,对此我们常常去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者下课之后没有去复习,而教师自己也时常因此懊恼不已.其实面对学生学习的正常遗忘,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它广泛存在于所  相似文献   

9.
常听学生说:课上也能听懂,就是自己不会解题;也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这道题都讲过多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这两种现象非常普遍.其实质,是学生"知道"但"想不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知道"但"想不到"呢?笔者对此研究多年,现将点滴思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高三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试卷讲评课成了高三数学复习中重要的课型之一,而试卷讲评课上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订正之后类似题目仍然不会"的尴尬局面。教师常报怨学生"这类题都讲了多次,怎么还会错?",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评的时候,问题都明白,思路也十分清晰,可是轮到自己具体解答的时候就稀里糊涂的。为什么试卷评讲过后,学生的错误会依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矛盾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课讲得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要上好考试评讲课,必须了解学生对待考试评讲课的心态。一般地,学生对考试评讲课的心态主要有: 少数成绩较高的学生流露出骄傲自满情绪,对已经做对的题不愿再听;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掌握知识的过程看得过分简单,听过评讲后不愿再认真订正错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求上进,不想听考试评讲。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学生对待考试评讲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正>运算能力作为高中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能运算会推理"是学生数学学习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考一直持续重视运算能力的考查,甚至可以说"得运算者得数学".但每次考试后总听到学生抱怨:"我这题又算错了",老师感慨:"学生的运算能力一届不如一届".事实上,学生的运算能力弱与教师对运算教学没有真正的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着"上课教条条,下课背条条,练习抄条条,考试考条条"为特征的"应考型"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成了敏感的话题.在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认为课改考试评价的标准正在探索阶段,"乐观地"从以前的考试压力中完全松懈下来,不考试了,由此已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负面影响;另一些则"未卜先知",尽量回避"考试"一词,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练习",并且由于课改后新内容的加入,"练习"的容量大幅度增加,结果导致学生的考试压力变本加厉,使学习成了"为考试而学习".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评讲试卷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做了试卷,老师进行评讲能使学生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是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在试卷评讲中,不少教师自觉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然而,也有相当部分教师在试卷评讲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面面俱到多,重点突出少;板着面孔多,生动有趣少。这样的结果免不了耗费时间多,学生收获少。下面,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一些反思。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现象:不少老师评讲试卷时,总喜欢从第一题依次讲到最后一题,担心学生这个知识点没掌握,那个知识点没弄清楚,…  相似文献   

16.
看到2014年北京大学等学校联合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的最后一题,想到了以前给学生讲过的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题目,两道题可以算是姊妹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里,有教授学富五车,但课讲得不太好——可惜;有教授讲课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但考试时卡学生“脖子”——可恶;那些讲课既生动,考试又轻松的老师就显得尤其可爱了。  相似文献   

18.
临近期末,时间紧张,这节课我必须精挑细选,讲评好这份单元练习卷。课堂上,我很快讲完了第一题,按照预设,直接跳到第三题。"老师,第二题还没讲呢!"第二题是一道判断字型结构的选择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我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个知识点,况且也不会考试,所以在备课时我考虑不去讲它。"第二题有点难度,考试时不会考这个知识点。""讲一讲嘛,我们想听。"不料,有很多同学大声地提议。看来,如果讲讲汉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肯定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学生也会感兴趣的。其实,我也曾经有过偏离课堂预设大谈迁客骚人、唐诗宋词的经历,当时学生听得两眼发亮、满心欢喜。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头疼:教了不会,学生头疼,学了不会。常见的做法是老师把所有的与某项语法项目有关的语法规则都全部灌输给学生.老师讲得很全面,很系统。认为学生肯定掌握好了。但实际上一考试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试题一讲就懂,考试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究其原因,学生只是听懂了某一道题的答案,而对解题思路并没有理解,即对物理的原理并没有理解透彻.这样就会出现前面的情况,除非遇到基本相同的题目,否则即便对于同类题目,只要命题者对试题有较明显的改编,学生可能就会出错.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