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在先秦儒家美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先秦儒家美学对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的:否定的方法,强调审美意义上的“美”不是“善”;肯定的方法,一方面强调美与“情”有关,这种情不是生理快感,另一方面强调“美”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文”。先秦儒家美学之“美”可以界定为能传达情感或引起情感反应的“文”。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道礼学思想有几个本质不同之处,具体说来,儒家重视礼之文,道家重视礼之质,道家认为礼的形式本身不如礼的内容重要,即认为内容与形式,也就是文和质难以两全。儒家强调礼之等级差别,道家强调礼之平等。儒家强调行礼时服从社会和群体,道家提倡循性而动,率情而为。儒道礼学思想相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儒道两家对礼的界定不同,道家所界定的礼基本相当于儒家所界定的物质形态的礼。儒道政治观念和政治地位不同,对礼的对象认定的不同也会带来二者礼学思想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墨家、道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修齐治平说。一方面,由于三家政治原则不同,所以对身、家、国三环节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己的政治学特色:儒家重修身,墨家重齐家,道家(黄老)重治国。另一方面,儒、墨、道三家,都注重政治上身、家、国的一贯性,其途虽殊,其致则一,皆欲实现平治天下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隐逸思想的产生由来已久,自其产生时就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隐逸,本身就是一种对政治的态度。隐逸思想在其产生后对后世士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出仕和隐逸的思想,根植于士人的血液之中,成为调节其进退出处的依据所在。士人隐逸思想的产生渊源,既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隐者,也可以从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窥得一二。隐逸思想背后蕴含了士人对道德的坚守、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及对社会的批判。研究先秦时期的隐逸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后世士人的隐逸思想渊源,从而对隐逸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6.
道德冷漠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道德批判尺度,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它取决于对"人-己关系"的合理性的判断。就先秦哲学来说,墨家以兼爱否定道德冷漠,道家以自然否定道德冷漠,儒家以仁爱否定道德冷漠,但三家的立场不同,理据不同,且相互批评。法家的非道德主义是一种特别的道德观。仔细分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但又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道德冷漠的判断没有绝对的终极真理,而应从不同视角开放地、综合地、辩证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较为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孔子等人教育思想的评析,揭示儒家、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于形成审美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根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强调社会化为特征的先秦美学与以关注个性化为特征的魏晋美学 ,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两种互补的美学形态———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的基础。因而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试论先秦儒道养生心理学思想的异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先秦时期儒道养生心理学思想在养生心理观等方面存在着异同点,并形成一种互补的养生心理学思想,现代人在进行养生活动时,应兼顾两家之长,而不可偏执一方  相似文献   

10.
水作为五行之一,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其影响,先秦的儒道两家都推崇水德,将其对水德的理解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典范和施政治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一词虽由林语堂在现代译介自西方,但以“大一统幽默观”来看,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幽默文化,先秦时期的幽默正是中国幽默文化的起始阶段,伴随着生产力和思维智慧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幽默种子在《周易》、《诗经》的时代里孕育萌发,在家国离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茁壮成长.“谑而不虐”是先秦幽默的基调,讽刺寓理性幽默是主要类型,诸子文集、史传散文、俳倡活动是载体,寓言故事是其独特形式,比、兴则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门客"是先秦时期独特的社会群体,论文针对"门客"为养者效力的方式、"门客"为养者效力的动机、"门客"在养者门下所处的地位等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种种"门客"的行为动因有趋利性和交换性,但是以客观视角来看待"门客"精神,其可贵的品质——独立人格意识和自由不羁精神、诚信意识、道义观念,仍然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的大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不同言语的各族群在交融分合中产生了言语翻译的需要,而最早的翻译记载是在商朝时,到周朝时已设有翻译机构和人员。从翻译人员及翻译活动的不同称呼,可知先秦翻译的艰难。  相似文献   

14.
汉唐以来,各家受《汉书.食货志》的影响,从先秦文献中推演出井田制度下农夫的居住形式,即自春至秋居于田间庐舍,入冬回到聚居的廛里。宋代《陈农书》的"居处之宜"将这种先秦农人的生活方式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发挥。通过对这种说解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秦简文字的分析,发现,先秦农人是住在里之中的,他们并没有两处住宅。田间即使会有一些简易的茅舍,通常也是不居人的,偶有住人的时候也都属非正常状况,并有诸多的限制,这样的茅舍就是《汉书.食货志》所谓先秦田庐的蓝本。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还要解决学生的长远发展问题,它内含着一整套有关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后劲"的培养问题.所以,大学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丰富的可能性,以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为进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仪礼.士昏礼》问名仪式中“敢请女为谁氏”的提问包含着丰富的礼教内涵,郑注仅理解为“谦也”,大失其旨。春秋时代“择偶自由”、“性观念开放”的结论与史实差距甚远,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在于未能在概念上将周王朝主流婚礼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支流婚俗作明晰区分。  相似文献   

17.
拭目重观,气象壮阔--论先秦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先秦学研究,第一要有历史的观念,既要考虑到历史流传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又要结合考古的成果,对于上古献中反映的内容,不能轻易否定,先秦学研究要体现出时间的进程;第二要用学的眼光,要突破经学思想的束缚、史学的束缚,还要破除成见的束缚;第三要坚持从学史的事实来揭示学发展的进程和总结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赵氏崇拜的图腾玄鸟是人们常说的凤凰,而凤凰这一神鸟来源于形体较大的孔雀与鸿鹄。《赵世家》记载赵氏多神的资料一部分可能来源于赵人所作谱牒,一部分则可能来源于太史公在赵地所搜集到的流传于赵人中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9.
古典功利论在中国依次经历了先秦功利论和明、清功利论两个阶段。先秦功利论包括墨家、杨朱和法家三种,道德与利益关系的探讨成为他们共同的课题。由于先秦功利论自身的悖论和缺乏自足性资源的支持,因而它始终未能取得支配地位和成为主流伦理形态。明、清功利论的一大功绩就是道出了肉身对心灵反叛的现实,它从人的本能达致人性自然,从君主专制中赎出私利的身份,但它从没有从商品交换的立场肯定这种利益,没有从契约关系中认可多元的利益主体,使明清功利论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20.
在美学意义上,先秦"以貌论人"时尚是一种积极性现象,反映出先秦人自我欣赏审美意识由注重外美转向关注内美的深化迹象。它奠基于先秦美学对人之外美与内美相通性的意识自觉,同时又是先秦以形写神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和取象思维共同作用而催化成熟的身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