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吉霞 《寻根》2006,(6):102-103
北,《说文》:“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属皆从北。”唐兰在《释四方之名》里也说:“北由二人相背。引申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也说:“北,甲骨文写作,与小篆同,象二人相背之形。北就是背的初文。”  相似文献   

2.
"辟雍"考     
王军花 《寻根》2007,(3):59-61
“辟雍”一词,亦作“鐾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大学,是“天子之学”的场地,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古代重视教育,把老师列于“天地君亲”之后,天子亲临太学讲学行礼,叫临雍,表示关切。  相似文献   

3.
寻味洱源     
田心吃米 风景秀丽的山村田心位于洱源、漾濞两县的相夹之地,向北过乡政府所在地炼铁,再往东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罗坪山到达洱源县城有七十多公里;往南沿江而下,过漾濞后再到州府下关,同样也得七十公里.闭塞的交通,天造地设地成就了一个山明水秀、绿树环绕、民风纯朴的桃源圣境,背倚高耸入云的“世界地质公园”苍山,村前有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澜沧江支流黑潓江蜿蜒而过,每每听友人提及,一种神秘之色就在脑海之中生发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4.
黄帝居轩辕丘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上是说黄帝活动的地域范围很大,虽然曾“...  相似文献   

5.
顾关元 《寻根》2002,(2):82-83
我国古代的城市有许多称谓,如:国、都、京、畿、邑等,都有“京城”之义。根据古代的礼制与格局,其称谓所指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秦德公“磔狗邑四门”宗教文化意义试说王子今历史迈上文明初阶之後,随著聚落规模逐渐扩大以及相对确定的地域文化中心的形成,於是出现了具有行政领导作用的以夯筑城垣作为基本防御形式的城邑。考察中国古代城市史,可以看到“象天法地”以造筑城邑的传统原则,有著久远...  相似文献   

7.
郑金洪 《寻根》2011,(3):138-141
溯源 魏姓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姬姓。以邑以国为姓。据《史记.魏世家》等载,周文王第13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至裔孙毕万时被西戎攻灭,奔投晋国,成为晋大夫,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芮城县),子孙以邑为氏,  相似文献   

8.
扬州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淮南江北海西头”,连江而襟海,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之间的一大重镇。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建筑邗城以屯兵马,使扬州成为四会五达的咽吭之地。历经汉、唐、明、清的高度发展,扬州似一颗璀灿的明珠,点缀在江北大平原上。扬州城内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一条街;北郊蜀岗上有着“汉唐遗迹一线连”的人文景观。扬州汉墓博物馆就是坐落于蜀岗风景区内的新增景观,它东邻铁佛寺,西接古唐城和观音山,南望笔架山,北近雷塘隋炀帝陵和清代官员、学…  相似文献   

9.
南京是一个古老、美丽、富饶的城市,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又是沿海开放城市,在中国经济、地理、历史上都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中心,东路长江入海口约300公里,西为皖南丘陵区,北有江淮大平原作屏障,南有太湖水网地区作后盾。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长江横卧于北,秦淮境蜒于南,形成了古人所说的“龙蟋虎踞”的优越地势。1993年在南郊汤山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和猿人头骨化石,标志着南京在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的聚居之地。“龙蟋虎踞”这个成语,是“钟山龙皤,石头虎踞”…  相似文献   

10.
周文华  徐桦 《寻根》2014,(5):64-67
豆沙关,位于云南省北部昭通市盐津县之西南20公里。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为中原文化入滇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昭通是云南与中原接触最早的地方,是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盐津县东北与四川交界,距昆明市560公里,距昭通市145公里,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人滇的第一关便是豆沙关。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隱的<錦瑟>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篇.在中國,所謂名篇的含義就是誰都説不清它是什么意思.關於這首詩,各種各樣的説法大概有一二十種.有以爲悼亡者,有解以咏物者,有釋爲諷喻者,有歸於自傷者,有釋作哀時者,有謂爲暗戀者,有視爲集序者,有疑爲思鄉者①.但諸家之説皆爲鈎沉史料、稽考史實,試圖由復原詩之背景來尋繹詩之主旨,乃至以詩篇爲斷片,以背景爲主旨,最終也都是無充足理由的推理,亦即猜測.  相似文献   

12.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human civilizations passed on between generations, the key to exchang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ond of cultural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There are different cultures behind difjerent languages. "No culture will exist without languages."  相似文献   

13.
王风 《中华文化论坛》2003,1(4):122-126
《周礼》以“三易”、“三兆”、“三梦”并列,这种并列,可能隐藏着古人以“易”名筮的原因。本认为,由于“兆”指龟甲之裂罅,占人凭借裂罅在空间中的延伸形态占断吉凶,相应地,“易”可能指挂力归奇之策(溢策),筮人凭借溢策在时间中的演变占断吉凶。上一世纪的甲骨研究和金研究可佐助“易即溢策”的推测。“日月为易”不是“易”字的原初合义。  相似文献   

14.
顾关元 《寻根》2001,(6):103-104
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不以药物而以动作“模、接、端、提、按、摩、拿”八大法达到疗效的一种治病方法。《医宗金鉴-整骨心法要》说:“按,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谓徐徐揉摩也”,“推、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为两手捏定患处。酌其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推拿”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按摩”与“推拿”只是名称不同的同一个治疗方法。关于按摩和推拿名词之互换,明代周于藩氏有记载说:“按即拿之说也,前人所谓拿,兹则以按易之。”此后按摩与推拿遂并用于世。  相似文献   

15.
『女娲陵』和『中华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仁 《寻根》2002,(5):4-6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相似文献   

16.
李志超 《寻根》2003,(4):95-97
在现代汉语里,物字极常用。辩证唯物主义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哲学,物理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一切人文和社会科学离不开物质生活问题,物质、物体、物理、唯物……这些词中的物字含义很抽象。很多人不知  相似文献   

17.
陈榴 《寻根》2003,(5):42-45
“非典”成为2003年流行词语之一,我国古代虽然没有“非典”,但各种传染性疾病却经常骚扰我们的先民。在长期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既有科学防治的手段,也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巫术。  相似文献   

18.
19.
林河 《寻根》2001,(2):61-63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艺术中的精品,出土于洞庭湖畔的湖南宁乡县。造型是一只张着大口的猛虎搂抱着一位少女,好像要吞吃那少女的模样。一些学认定是“虎在吃人”,于是,这件青铜器便被命名为“虎食人卣”。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论"智"     
追求智慧,成为智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理想.早在<书>、<诗>中即有"哲"、"哲王"、"哲人"、"哲夫"、"哲妇"、"既明且哲"、"知人则哲"、"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等言辞,而"哲"即"明智"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