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办的第8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于1995年7月22日至29日在芬兰坦佩雷市举行,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0人报名参加大会,实际到会的约2000人左右。以中国报道社副总编、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谭秀珠为团长的中国世界语代表团一行3人出席了大会。我代表团参加这届国际世界大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征求读者对我世界语书刊的改进意见,开展推广和征订工作。大会期间,我们广泛接触各国与会者、我书刊代销人和读者,召开了代销人和读者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100多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怀念     
冯文洛、方善境、陈土德和张闳几都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老前辈,为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都是中国报道社的元老,为《中国报道》的创刊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年华和智慧。我有幸在我开始世界语职业生涯之时,就与他们共事,亲聆他们的教诲,得到他们的关爱和帮助,直至他们逝世。在此,我谨用自己这支拙笔记下他们的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们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杂志社从1994年开始自办世界语书刊的国内外发行。3年来,我们利用世界语的优势,在加大推广力度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是我们在自办发行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充分认识世界语的优势,增强做好自办发行工作的信心我社自办世界语书刊的国内外发行,其工作流程与国图公司一样,但我们缺乏经验,财  相似文献   

4.
1995年3月24日,中国外文局召开了“通联工作研讨会”。局长扬正泉、常务副局长赵常谦、副局长黄友义以及局属各书刊社分管通联工作的领导、通联人员等约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大家就通联工作的性质、作用及如何做好新时期的通联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现将杨正泉局长在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及会上的部分发言整理发表,以期引起外宣部门对通联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加强刊物的针对性,提高宣传效果,一直是《中国报道》编辑工作中首先考虑的问题。这里我想就《中国报道》的读者特点和刊物特色等问题,谈几点体会。关于编辑方针《中国报道》是1950年创刊的一份世界语杂志,面向外国的世界语者。50年代.它的编辑方针中提到的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有4个: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语运动。这是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外国世界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道》创刊47年来,通过通联工作始终与广大的外国读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把读者的意见和要求作为改进自己工作的动力和加强杂志针对性的关键因素。1996年,中国报道杂志社通联部门收到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00余封读者来信。来信涉及订刊、购书、捐款、投稿、对刊物的反应等许多方面。本刊请该社从事通联工作的同志,将外国读者来信中对该刊文章和图片的反映以及建议的内容,摘要归纳整理,发表在这里,以供外宣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刊物。世界语作为一种国际辅助语,不属于某一国家或民族,所以《中国报道》的读者涉及范围之广是单一民族语的对外刊物所难以相比的。另外,世界语者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学习、运用、推广世界语,达到各民族人民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世界和平。因此,广大世界语读者与我社联系密切,感情深厚。《中国报道》从1950年创刊之初,就非常重视与读者的联  相似文献   

8.
《人民中国》开展通联工作较早,伴随着杂志已有40多年的历史。我是从1993年开始搞通联工作的。卫作之始,社领导跟我谈话,通联工作是《人民中国》这本杂志直接对读者开放的窗口,通联工作即是外事工作,从事通联工作既需要较高的日语水平,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责任心,听了这番话,我唯一的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是一本世界语的综合性杂志,她创刊于1950年,在各国世界语者中拥有一批读者。他们从这本刊物中了解中国,并与中国的世界语者建立联系。发展友谊。读者喜爱《中国报道》,称誉她为“最精美的世界语刊物”,这其中有我们摄影记者的功劳,是他们不辞辛劳,用照相机记录下中国优美的风光、多姿多彩的风情、丰富有趣的人民生活,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们展现了中国美好真实的形象。受到了读者的好评。现在我们摄影部的记者以年轻人为主,他  相似文献   

10.
李奈西是一位值得人们敬佩的世界语者,今年已届90高龄。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有70年的世界语者经历,并专职从事世界语工作20多年.他的经历虽然不是世界语界唯一的,但他那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他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却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李奈西190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在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军阀混战中长大的他,从小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社会。在中学时代他阅读了许多进步的书刊,其中有一本《学生》杂志,  相似文献   

11.
重视通联工作是我们社的优良传统。自1952年创刊起,社里就充分意识到读者的意见反馈对于改进工作、提高杂志针对性的重要作用,并对通联工作定下了“来信必复”的原则。总编室还根据各语文部门提供的来信,编辑“读者信箱”栏目,在各文版刊登。这个栏目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在工作中认识到,通联人员需要有很高的素质。历来一些水平很高的编辑、翻译都曾直接做过通联工作,其中包括邱茉莉(爱泼斯坦已故夫人)、顾淑型等资深外国专家,甚至我刊创办人宋庆龄同志也经常亲自给读者复信,定期向部分读者寄赠杂志,增  相似文献   

12.
至今,《中国报道》创刊已经45年了,我和它一起度过了32年的美好时光,经历了杂志社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为传播世界语而发展壮大《中国报道》创刊初期只有三四个专业人员。1963年,我到编辑部时只有14人,他们大部分从事翻译、通联工作。当时杂志是双月刊,由于没有专门的编辑、记者,所载文章和图片大多从国内报刊选编。随着1967年改为月刊,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世界语翻译就是把汉语语言文字用世界语这种人造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中国报道》翻译部承担着把编辑部每个月发来的中文稿译成世界语。这项工作对《中国报道》杂志的出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翻译部是编辑部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要起好这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在太空中经过21小时绕地球14圈的飞行后于10月16日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报道》网络版及时进行了报道,读者反响较大。近日来,中国报道社陆续收到来自19个国家的世界语组织和个人发来的24封贺信。国际世协主席雷·科尔塞蒂及副主席李种永、汤金也分别发来贺信,他们在贺信中表达了对中国的祝贺,称赞“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并将有助于世界和平。下面将读者贺信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报道》创刊45周年之际,国际世界语协会以及许多国家的世界语组织和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表示祝贺。它们充分表达了各国世界语者对中国、对《中国报道》的热爱,也显示了这本杂志在对外宣传中的积极作用。现选摘数则,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世界语者,我在中国报道杂志已工作了35年。我热爱世界语,它的高尚的理想和便捷的运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接近,使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的人们交流更加方便。世界语开阔了我的视野,和国外世界语者的通信,也获得了不少启发和教益。在近20年中,我曾三次出访,有时在世界语者家里小住,无拘无束地交流,可以近距离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喜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以及人们对中国、对世间种种事物的观念。这些世界语者的真诚和盛情,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不少动人的情景,至今还时时在眼前闪现。  相似文献   

17.
通联工作是办好杂志的耳目,通联工作是联系读者的桥梁。因为它可以直接与读者联系,可以听到读者的呼声、意见、要求和建议。它是我们办好杂志,使杂志办得更具针对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今日中国》历来重视通联工作今日中国杂志社的老领导陈翰笙、李伯悌同志在纪念《今日中国》创刊40周年时写的《回忆杂志的诞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一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语((中国报道》网络版通过“十六大专题”对这次盛会进行了集中详尽的报道,在世界语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世界语《中国报道》网络版通过“十六大专题”对这次盛会进行了集中详尽的报道,在世界语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道》一如它的名字一样,从创办时起就确定了它的办刊方针,这就是报道中国,让其他国家的世界语者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中国古老而神秘,而在50年代初,由于政治和技术的原因,信息的传递远不如今天这样顺畅,《中国报道》便成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少数媒介之一,也成为连接中外世界语者的一座桥梁。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如何全面地介绍中国,对于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