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斌 《声屏世界》2013,(9):17-19
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穿皮衣、戴雷朋、骑哈雷,抗日英雄徒手撕烂日本兵,这是抗日剧还是抗日科幻剧?若侵略者可如此轻而易举地消灭,八年抗战怎么过来的?抗日剧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这是爱国还是愚民?2013年4月10日,央视《新闻1+1》节目播出《“抗日剧”可以这么拍?》,顿时将“抗日神剧”现象推向高潮,与之同时步入高潮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与奚落。  相似文献   

2.
2011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巳对抗日题材剧庸俗化、游戏化、娱乐化现象提出批评。时隔两年,这股庸俗抗日剧的浪潮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创作层面分析,抗日“神剧”的批量生产凸显出四对矛盾。一、同质化题材饱和与电视剧创新之间的矛盾 教条的历史没人看,敏感的历史又无法呈现,逼迫着创作者借历史的壳装游戏的梦,将抗日剧改编为一个个充满现代消费元素的舞台秀,披着政治正确和民族正义的外衣,行着肆意篡改历史真实的实际,在博取观众的讶异和谑笑时,把民族经历的残酷与创伤,转变成充满各种刺激元素的商业游戏。  相似文献   

3.
正抗日题材电视剧是指中国人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不论是宏大背景的措置,革命生活细节的描绘,还是战场情景的再现,典型形象的多元化建构,抗日剧都成为民族、国家意识表达序列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近年来,抗日题材电视剧竞相在电视荧屏上绽放,这些电视剧大多以讴歌民族英雄为主题,其中不乏佳作,但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跟风剧、闹剧、神剧。  相似文献   

4.
"三农"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的主要构成之一,但当前其与所处的观众、媒介等"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叫好又叫座的《马向阳下乡记》以其轻喜剧风格、时尚感和"一独多线"的营销推广模式,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发。这表明,新环境对于"三农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转换创作观念,创新制作播出模式,以实现"三农剧"的突围。  相似文献   

5.
曹榛 《视听》2016,(11):41-42
谍战题材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电视剧题材,也是被业界认为容易出精品的电视剧类型。而作为谍战题材剧优秀代表之一的电视剧《潜伏》,在较短的时间里引起极大的关注和热议,也直接说明我国观众对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喜爱。而在湖南卫视这样一个受众面极广的平台播出的《麻雀》,同为谍战题材电视剧,但和七年前播出的《潜伏》相比,出现很多新变化。本文旨在分析由《麻雀》带来的新变化,以及我国谍战题材电视剧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寻茹茹 《新闻世界》2011,(12):186-187
都市情感剧(《男人帮》播出后成热门话题。这是一部男人版的《欲望都市》,只不过谈情说爱的主角从“女”变“男”,不变的是这类都市情感剧的类型化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季文 《声屏世界》2010,(3):40-42
1997年,央视八套播出的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刮起第一阵“韩风”。随着《星梦情缘》《真情》《可爱先生》《妙手情天》等剧的连续播出,“韩风”热度渐渐上升。2002年悲情剧《蓝色生死恋》在我国21个电视频道播出,风靡全国,在广大观众尤其女性中培育出忠实的“哈韩”一族。之后,《情定大饭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爱上女主播》《浪漫满屋》《乞丐王子》等等在中国形成一股“哈韩风”。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受众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观看行为来研究人们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并以众所周知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中的片段为例进行调查。将集体记忆与抗日题材影视作品联系到一起,关注在情节夸张、违背史实的"抗日神剧"中,人们的集体记忆是否会被消解与解构,以及是否与原本的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目的相悖而行,以及进行集体记忆断裂与连续的争议的思考。期间在借鉴其他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一份适用于问卷调查的集体记忆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问卷,并最终通过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的消解与重构。加强叙述抗日历史的电视剧的创作与审核,尊重事实,推陈出新,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大众媒介产品对人们的集体记忆的消解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10,(6):12-12
相关事件 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播出才四年,新版《亮剑》又已开拍;赵薇版小燕子每年寒暑假都在荧屏上出现,而湖南卫视重拍的《还珠格格》已经热拍;江苏卫视重拍的海岩三部剧即将陆续与观众见面……一时间,这些曾经的热播剧,纷纷都有了“剧二代”,不过随之而来的评价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10.
梁琛 《新闻窗》2011,(3):97-98
近10年来,全国荧屏出现地方语短剧火爆的趋势。第一个出色的动作或许可以算是广东电视台从2000年10月份开始播出的系列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广西电视台影视频道推出的纯广西本土制作的栏目剧《南国故事会》,播出仅三个月就受到观众的关注。地方电视短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屏幕上的成绩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电视剧的播出中港、台剧不断增多,国产剧生产的港、台化现象日益明显,其发展势头正方兴末艾。台湾电视剧“六个梦”的播出,在国内兴起了琼瑶热。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断掌顺娘》、《星星知我心》等剧的播出,也深受观众的喜爱。与台湾剧以缠绵言情擅长不同,香港电视剧则以古装武打言情和警匪动作片火爆大陆。继电视剧《霍元甲》《陈真》播出之后,《精武门》《洪熙官》《新神雕侠侣》《国际刑警》等剧播出后收视率屡创新高。港、台剧之所以会受欢迎,究其原因,一是港、台与大陆血脉相连,历史文化上的亲近性使其更易为…  相似文献   

12.
热心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90年的电视屏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电视剧现象:一是造成万人空巷、举国轰动的大型室内剧《渴望》;二是借鉴小说而摄制的具有较高审美品位和文化品位的电视连续剧《围城》。然而,饶有兴趣的是,这两部作品由中央台与地方台几乎在同一时间播出时,大多数观众却选择了被行家们认为较“糙”的《渴望》而疏远了《围城》,这个在影视圈里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再次说明了“观众更关注现实”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黎丹 《现代传播》2006,5(1):164-166
涉案剧在中国内地的出现要追溯至20多年前:1979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神圣的使命》和《刑警队长》是大陆电视屏幕上最早的涉案剧。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便衣警察》等作品在当时都引起了普通观众和研究者的关注。但直到90年代以来,涉案剧才得以成为电视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涉案剧是观众收视最多的电视剧类型之一。涉案剧之所以会成为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固然与它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在涉案剧中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满足人们亘古有之的叙事心理需求,也有激烈矛盾冲突中人性的展现引…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医疗剧迅速发展,先后产生了《医者仁心》、《心术》等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2014年,从2月《爱的妇产科》热炒到5月《产科男医生》热播,再到7月《产科医生》热议,一年之内三部聚焦"妇产科"的医疗剧不断冲击着观众眼球,也刷新着收视率纪录。然而,在一连串傲人的收视率数据之后,"妇产科三部曲"也成为普通观众、专业医生、业内专家吐槽的焦点。国产医疗剧近几年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收视率?被吐槽的背后指向的是医疗剧的哪些尴尬和不足?想要实现中国特色医疗剧的长远健康发展,还要做多少、走多远?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1)
《文汇报》于1996.8.29刊出大题目《国产电视剧占据荧屏主菜单》,副题是《一批现实题材剧一扫虚假弊病,实实在在走进观众视线》。读者自然会想到,这主菜单是什么?观众可以意会是“一批颇具特色的国产电视剧在荧屏频频亮相”,占据了荧屏黄金时间的主体。但“...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12,(3):17-17
事由:《甄嬛传》的大火使得其他古装剧名也向“甄嬛”靠拢。近日,有观众发现,黑龙江卫视播出的《宫》被冠上了(《甄嬛前传》的名字。而另一部热播剧《悬崖》也被搭了顺风车,山东卫视播出《雪狼》时打出了(《悬崖第二部》字样。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电视剧无人问津的今天,《还珠格格》为什么会受到观众普遍的喜爱呢?我们不妨对此现象作一点剖析,看看当今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心理趋向和文化需求是什么。一、定位要准确在《还珠格格》之前,琼瑶的电视剧几乎都是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的悲剧。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生活在象牙塔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俊男靓女。这些剧刚在大陆播出时,让人有新鲜感。但是看得多了,观众觉得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一套、八套和一些省卫视台播出的52集电视剧《闯关东》在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反响,收视率不断创新高。为何一部看似平淡的长剧题材最终成为央视黄金强档的开年大戏,又能引起各地观众的共鸣呢?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影著名导演张艺谋几年前曾说过“文学驮着影视走”,有趣的是如今“影视驮着文学走”。一部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中播出后,众多出版社闻风而动,聚集《钢》剧,“大炼钢铁”顷刻成为电视剧“催热”出版业的一个闪亮的热点。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就在《钢》剧播出以前,缘于电视剧的播出导致出书热卖的现象早就有过。从80年代的《新星》、《四世同堂》,到90年代的《围城》、《孽债》,《红处方》、《雍正王朝》和《过把瘾》等文学读本,无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央视引进首部韩国电视连续剧(简称韩剧)《爱情是什么》开始,韩剧以自己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刚刚过去的2004年,央视似乎对韩剧特别热衷,央视八套连续播出了几百集韩剧,有《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明成皇后》、《人鱼小姐》几部超长韩剧。虽然是在深夜时分播出,观众收看的热情丝毫不低于黄金时段,荧屏上如诗如画,荧屏外如痴如醉,全然忘记了时间,忘却了疲劳,像是一份精美的夜宵,吃得个个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