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年服膺于救国救民的殷海光,去台后开始批评“五四”前辈们的思想学术肤浅不力。当时林毓生先生初出国门,与殷海光先生隔海问学,信中对五四一代的代表人物——胡适先生颇多臧否之词:“自五四以来像他这种只会‘眼到、手到、脚到’,内心深处平淡的像一杯白开水的人,怎么会领袖群伦数十年?傅孟真以霸才闻,又怎么会居然被他罩住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周良发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3):37-40,68
作为"五四之子",殷海光对五四运动有着独特情结,并多次著文阐述自己的"五四"观。随着国内形势与自身认知的变化,殷海光的"五四"观经历了科学民主观到自由民主观的嬗变。他对五四运动基本内涵及其与新文化运动之关系的认识与剖判,很大程度上揭橥了五四运动的整体风貌。透过殷海光之论,今人可以明晰那一代知识分子对苦难中国的忧患之思与现代追寻。  相似文献   

3.
殷海光早年就以“五四”为旗帜,极力的提倡科学、民主与自由,揭露中国传统的缺陷,进行着激烈且全面的反传统。殷海光晚年对五四运动、五四反传统现象都有了理论上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5日是著名的鄂籍赴台教育家、政论家、哲学家殷海光诞辰的日子,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法学系和湖北省团风县人民政府协办的"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及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纪念殷海光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5.
殷海光是台湾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第二代西化派伦理思潮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弘扬“五四”精神,批判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以思想启蒙为己任.殷海光的伦理思想是第二代自由主义西化派伦理思潮中熠熠生辉的精华,他所主张东西整合之道德重建论,至今仍具有弥足珍贵的现实意义,理当置于我们的思想资源之中.  相似文献   

6.
以个体本位为文化基因的"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却与殷海光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个性暗合,因而成就了他最近乎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观."志道之士"的历史使命又决定了殷海光个体本位自由观"分裂"与"两难"的本土命运."自由思想者"与"志道之士"两难取舍的背后,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生存之道的冲突与较量.殷海光以生命为代价向世人昭示的,与其说是西方自由理念,不如说是对西方文化的质疑,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7.
郭云 《许昌学院学报》2008,27(1):109-11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对"五四"精神向来就有不同的阐释和评价.胡适喜欢用"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来形容"五四";殷海光则用"启蒙运动"一词来表达"五四";中国共产党人更强调的是"五四"的革命性.这些不同的阐释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现在,我们也应该从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出发去理解"五四",接过"五四"的大旗,用理性和科学充实我们的头脑,创建中国型的民主.  相似文献   

8.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的家境很贫寒,金岳霖一直在学习和生活上资助他。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了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都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80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殷海光“道德重建”的思想展开述评,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道义为之根”这一命题,具体分析该命题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评述殷海光对传统旧道德尤其是儒家德目的批判;第三部分,评述殷海光对东西道德的整合以及新人本主义的提出,笔者力图指出该思想中的独到与不足之处。一言之,殷海光并未彻底解决现实道德问题,但不失为一次大胆而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殷海光早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激烈地反对和批判,到晚年转而反思并重估传统,且试图整合中西、融贯宗教与道德,以期在自由主义的框架下实现中国文化的重建.考察殷海光前后期文化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剖析其转变原因,对于当代文化事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殷海光晚年是否成为一个基督教徒?对此,殷的亲友与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从殷氏1950年代的言论看,他一方面坚持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坚持启蒙精神,对基督教持拒斥与批评态度。而在1960年代,在哈耶克思想的影响下,他对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有所保留,开始相信冥冥之中有一至高无上的主宰,但他并未将这一主宰归于基督教的上帝,而且他也未完全否定理性的价值,他的信仰事实上止步于一种自然神论。自然神论不等于基督教信仰,因此,可以肯定殷海光晚年并未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徒。  相似文献   

12.
殷海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是台湾现代逻辑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逻辑新引·怎样辨别是非》是殷海光的代表作,它对逻辑的本质,逻辑的功能等作了富有新意的阐发。  相似文献   

13.
牟宗三与殷海光之间的断交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桩重大公案,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与新儒家之间的大论战,关联到众多学术人物与学派,尤其是与中国当代思想史以及现实社会的历史进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以大量翔实史料为基础,对这桩学术公案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地考察与论述,回顾与反省了中国当代两大学派:自由主义与新儒家之间在思想上从交往互动到对立、冲突与论战,再到对立、冲突消解而趋于一致的历史和前景;指出:“‘一个继承五四自由主义传统,而不受五四反传统思想所囿的新时代的到临。’是当代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者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与殷海光——兼论当代新儒家与自由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与殷海光之间的断交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桩重大公案,直接引发了中国当代自由主义者与新儒家之间的大论战,关联到众多学术人物与学派,尤其是与中国当代思想史以及现实社会的历史进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以大量翔实史料为基础,对这桩学术公案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地考察与论述,回顾与反省了中国当代两大学派:自由主义与新儒家之间在思想上从交往互动到对立、冲突与论战,再到对立、冲突消解而趋于一致的历史和前景;指出:“‘一个继承五四自由主义传统,而不受五四反传统思想所囿的新时代的到临。’是当代新儒家与自由主义者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无疑是以五四反传统的精神构筑他的"疑古"理论的。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才能借助西方的近现代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6.
郑振铎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现代编辑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其编辑活动是我国现代编辑史上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他身兼数职,所以对其编辑思想的研究应该放在一个立体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具体而言,他的政治信仰与文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编辑原则、编辑宗旨和编辑策略,也决定了他在选题、组稿、整理、校勘时的编辑理念,而与此同时,他的编辑活动也是其政治理想与文学观念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胡先骕先生在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曾为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创立和完善提出了许多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他的关于留学生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关于中国的师范教育与师范大学制、关于建立学位制度、关于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等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重要代表人物的殷光海,对个人主义是情感上认同、理智上服膺,从而形成了比较丰富的言述。殷海光对个人主义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规范个人主义中的政治个人主义上,在政治个人主义方面,殷海光明确认定国家是一个法治联合体,各个个体是国家的真实主体,各个个体的交互关系组成国家,故而也可以说国家是一个关系丛。作为个人主义者的殷海光对中国传统社会持一种较为严厉的批评态度,该现象的实质是纯正的个人主义者和非个人主义社会之间的紧张与对峙。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