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定位,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其中,“人文主题”定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要素”则与工具性遥相呼应。践行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师必须融合人文主题,才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2.
<正>统编本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编排方式,从三年级开始,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2022年版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双线组元中的人文主题指向课标中的人文性,是单元学习的内容线;语文要素则指向工具性,是单元学习的能力线。语文教学如何基于教学内容,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主题教学是指从文化的层面整合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立足于"语文立人"教育价值的高度,致力于文与人、语言与精神的同构,着眼于师生的发展与成长,体现个性的生命价值。[1]主题教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建构人文主题,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它注重师生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共同发展与成长,而非以功利性目标为导向;最后,它是以生命维度为切入点,并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强调了主题教学的核心是实现个性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自如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辨明善恶美丑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版教材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要素,在单元课文中落实要素...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在我国学科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不断学习认识世界的本领,感受人文情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倾听和深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衡量学生学习效率、能力、习惯、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教材在课文编排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一条是“宽泛的人文主题”线,这是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一条是隐含的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因此教学时,只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教学有机结合,坚持“文道合一”,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是第一位的,人文性是第二位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这在中学语文界已成为共识。要想把语文这个工具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训练,语言是语文的核心,因此语文训练本质上就是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割裂的现象。究其原因,教学目标中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没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局面。因此,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用心体会编者的编写意图,结合单元每一课的特点,找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结合点,优化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效融合呢?下面,我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翻开各种语文教学杂志,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不绝于眼.应该说这种争论是很有必要的,是事关语文教学本质的问题.然而,现实中,在我们身边最迫切的问题却不是工具性、人文性孰轻孰重的问题,而是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迫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由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走向偏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语文味,弱化了工具性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过分强调文本价值观的深入感悟理解,有的课甚至变成了"思品课"。这样的课堂严重地背离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实施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这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文道统一的学科,我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把文章当作传播思想、教化百姓的工具。而如今语文学习仍然是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思想性、情感性和意向性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同时也重视语文的人文性,这样双线渗透,让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双线并构的单元编排特色,改变了语文课堂中单篇课文的阅读、语文知识点线状排列组合等各种相对闭合、独立的教学现状,充分发挥主题性群文化阅读的优势,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性学习中,分工合作,交流展示,扎实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方法,实现精神、文化的自成长。一、双线并举,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图书,2017年"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小学)全面改版。新版丛书的内容、形式有大幅改变,特色更加突出,可以看出丛书在提高学生素养中的作用。一、突出语用点,关注教学目标新版丛书强调"双线主体统合",既有丰富的人文性,又强化语用点,回归工具性,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编者对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站在育人的高度,准确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性,正确理解部编教材内容主题和语文素养双线来组织单元结构,把"育人"融进"教书"的全过程,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去伪存真、舍粕取精,让真正优秀的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学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工具性与人文性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体框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是应当侧重于工具性,还是侧重于人文性,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两者不应该是割裂的,而应该是融合的。本文着重谈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