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养瘦马,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畸形行业。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瘦马”条记载:“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买幼女,选其俊秀者,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服,延师教之,凡书画琴棋、箫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及瓜,则重价售与宦商富室为妾,或竟入妓院,名之日‘养瘦马’。遇有贫家好女子,则百计诱之。”  相似文献   

2.
潜姓小考     
杜晓波 《寻根》2011,(4):123-126
多源流而归一宗 潜姓是一个典型的稀姓,现全国人口约1万人。其最大聚居地在浙江缙云,约有人口4600人,人口规模在200~1000人的聚居地有江西靖安、奉新,湖北随州,  相似文献   

3.
苏惠萍 《寻根》2014,(6):4-8
##正##玉门关、阳关成掎角之势分布在敦煌郡西南、西北边塞,与敦煌郡形成锐角三角形。"两关"始建于汉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列四郡,据两关"时期,西汉时为都尉治所。王莽篡位不久曾一度封闭,丝绸之路就此中断,班超经营西域后丝绸之路复通。自汉魏以来,玉门关、阳关一直是中国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沿线修筑了城障烽燧、塞墙、天田等严密的军事防御设施和候望、通信等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4.
王晓平 《寻根》2009,(1):60-65
敦煌民间建筑风俗中,在上梁之前,有唱上梁文的风俗仪式;文人写的上梁文,则从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后唐李琪,宋及以后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张耒、陈师道、程俱、孙觌、朱熹、刘克庄、文天祥、元好问、张养浩、虞集、苏伯衡、吴宽、释澹归等人,都留下过上梁文。后世这些文人上梁文远绍敦煌上梁文文体,有些则多少注入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唐代少阳院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前期,太子居住东宫。玄宗以后,太子多随皇帝居住在大明宫寝殿旁的少阳院。 有关大明宫少阳院位置,一些唐宋史料记载不尽一致。李肇《翰林志》云:“翰林院又北为少阳院。”宋敏求《长安志》卷六《右别见》亦云:“内侍省、右藏库次北,翰林门内,翰林院学士院。又东,翰林院,北有少阳院。”  相似文献   

6.
2009年北京大学人藏的西汉竹书中,有一种题为《周训》。其基本情况,我们已经向学界提供了初步的介绍。 北大竹书《周训》内容,是周君主昭文公对共太子的训诲。训诲每月一次,所以《周训》结构也以月份为纲,每月一章。各章照例以"·维岁某月更旦之日,龏太子朝周,昭文公自身贰之,用兹念也"开头,以"已学,太子用兹念斯。  相似文献   

7.
西周蒋国与期思地理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吉强 《寻根》2008,(4):136-137
在西周中后期,蒋国是豫南主要封国之一,一是其爵位比周边其他封国要高,为伯;二是其地理位置相对重要,它不仅是史灌河流域重要的农业区,还扼守淮河中游进入大别山的门户。由于历史记载中蒋国始封与国灭后楚建期思县其间有矛盾之处,笔者因编志需要,参照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8.
<正>学与问原为两事、两义。《说文》曰:"斅,覺悟也。"意为知晓、觉悟,虽非其本义,但许慎所选字形加了"攴"旁,视教、学为一体,其实是对的。甲骨文"学"字乃从臼持爻以教膝下子之形,是个会意字。后又加表庐室的秃宝盖,《说文》中秃宝盖意为蒙昧,表示启迪童蒙,故其本义为接受教育、学习,颇有点今日上学的意味。从中亦可见教与学原为一字,后来才分化为两字。《尚书·兑命》曰:"学学半。"意谓教和学各占一半,教和学  相似文献   

9.
朱崖、益州二郡皆属汉中央王朝开发经略的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郡地。汉王朝对两地的治理在形式上虽都采取了郡县制,但具体实施方略却不尽相同:南方朱崖郡守皆自中原,却对朱崖郡的治理收效甚微;而益州郡守多来自邻近的巴蜀,汉王朝利用巴蜀人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成为导致两郡之不同结局的最重要原因。从这其中也可看出汉王朝开发治理西南政策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刘燕 《寻根》2008,(5):107-107
我国古代有“赐姓”制度,就是皇帝通过圣旨(或诏书)的方式,郑重地将某个姓氏赏赐给某个臣下。“赐姓”作为一种至上的精神奖励,在加强封建王朝的君臣凝聚力方面起的作用有时远远大过物质赏赐。皇帝赐姓多是因为臣下政绩昭著,  相似文献   

11.
『干栏』小考林河中国南方的“百越民族”,因为地处水乡,霉雨潮湿,多蛇虫之害,便发明了一种牲畜住楼下,人居楼上,造走廊互通往来的居住形式,以避风湿与蛇虫之害。古称“干栏”,俗称“吊脚楼”。“干栏”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江南美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有关狐的传说,由来已久。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大禹之妻涂山女就是由九尾白狐转化而来的。《说文解字》曰:“狐,妖兽也,鬼所乘之。”大概由于狐的生性狡猾多疑,动作敏捷,皮毛有红(褐)、白、黑、灰等多色,容易引起古代先民的遐想,因而自古至今“狐”的传说不断地繁衍...  相似文献   

13.
正据民俗学家考证,"斗草之戏"起源于南朝。"斗草"一词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南朝梁人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其中有:"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民俗活动。据说,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是为了辟邪。在先秦时代,民间普遍认为五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证嘉靖《汉阳府志》和万历《汉阳府志》中"上零残"和"下零残"地名的来历,并与《海内孤本明万历〈汉阳府志〉点校心得》关于"零残"并非地名的观点进行商榷。指出"零残湖"是因生态环境变化,大湖变为零星小湖,而被当时当地人赋予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姜辉 《华夏文化》2014,(4):45-46
正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享年,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所争焦点,不在卒年。《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载:"(孙思邈)永淳元年,卒。"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此说法已为史家、医家广泛接受。而孙思邈生于何年,史书并未明确指出,据《旧唐书》、《新唐书》、《四部总录·医药编》及有关碑铭、传奇的内容推算,关于孙氏生年的说法主要有:北魏永平五年或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前后、北魏神龟元年或梁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东魏天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古者主要为建安说和西汉说,现当代以来,才渐次形成东汉说这第三种说法。西汉说之衰落,是东汉说与建安说合力的结果。在西汉说被彻底否定之后,学术界才有可能开始进行东汉说和建安说这一细致的辨析,西汉说质疑的十九首中有使用非太初历的问题,在建安曹魏说中反而可以得到圆通;五言诗体的成立,在建安、黄初之间.作为五言诗冠冕的十九首.应该是建安、黄初及其之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名牌与「民牌张久平企业也有企业的道德准则,来辉武常说:“我们是民族名牌,就要为民族着想,合国情民心。舍得舍得,先舍才有得。由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竟出人意外地喊出了“吃亏是福”的口号,这个说法曾使许多企业家大惑不解,因为它直接背逆了办企业的终极目...  相似文献   

18.
所谓“肉袒谢”,就是裸露上身请罪之意。中国古代的请罪方式并不局限于这一种,但“肉袒谢”无疑是统治阶级各层男士间最隆重的请罪方式。本文拟对西汉及其以前的“肉袒谢”情况作一阐述,以求教于方家。“礼”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包裹住躯体的衣服...  相似文献   

19.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20.
宋蕾 《华夏文化》2012,(4):29-30
楚与汉,在历史时期上相互衔接,在地理概念上也多有重合。汉王朝的建立是在秦统一各地诸侯国之后,来自楚地的力量在联合与对抗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本都来自楚地。因此,汉文化直接吸收包容了楚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在文学与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