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教育专家严凌君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读李白、杜甫,背屈原、陆游,走进“红楼”探访“聊斋”,和鲁迅一同“呐喊”“彷徨”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读不同的书,你会品尝到不同的滋味,感受到不同的快乐。小说里的波澜曲折,散文中的诗情画意,古籍里的激扬文采,不仅能提升同学门的文化素养,还能为写作打开一扇美不胜收的窗户。  相似文献   

2.
刘智俊 《新作文》2004,(10):33-33
目前,“下水”指导学生作已为广大教师采用,因为“下水”指导有如下好处:1.教师按照自己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下水”作。能让自己深知学生作的甘苦.能深刻体会到学生作时困难在哪里.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了解了作的具体过程和甘苦.指导起学生来自然是更具体实用.更得心应手;2.由于教师“下水”体现了作指导中的民主思想和平等观念.所以易于消除学生与教师之  相似文献   

3.
张晓梅 《文教资料》2011,(30):93-95
盲生因为视力障碍,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皆与常人不同,因此盲校写作教学长久以来都是困扰着师生们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基于写作教学还应回归文本阅读的出发点,站在教材文本阅读、课外文本阅读的角度,从不同的侧重点展开阐述。旨在说明.只有落实好实实在在的阅读积累,从“读”中悟“写”,“写”与“读”紧密相连,才能有效改进盲校的写作教学.引导师生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2007年间,笔者所任班级作文课堂状况不尽人意:能主动写作,写作动力强的学生占全班总数18%;能被动写作,基本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占全班总数48%;而写作动力严重不足,不能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与全班总数34%。面对作文课堂上的“34%现象”.本人无计可施,焦躁不安。后来我又发现.这种写作动力不足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类学校.严重左右着作文教学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写作常常“有话说不出”或“无话可说”,为了能看到一篇篇文字通顺、情真意切的文章.我绞尽脑汁找方法,求创新。一日翻阅杂志时,一行新颖的标题——“倒出茶壶里的饺子”吸引了我,我突发奇想,何不用此法来改变学生们“有话说不出”的毛病呢?几年来我以此法搞试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验分三步:  相似文献   

6.
乌龟的教训     
廖好 《现代语文》2004,(12):36-36
一只乌龟想到陆地上找点吃的.它出了水面.慢吞吞地爬上河岸.刚走几步,就“啪”地一下翻在一个小凹坑里四只脚朝空中乱舞着,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刚好被一只白兔看见了,它蹦蹦跳跳地跑过去.很有礼貌地说道:“乌龟伯伯,你摔倒啦!我扶你起来吧。”  相似文献   

7.
徐伟 《学周刊C版》2011,(10):44-44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害怕习作.教师可从四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其一,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了浓厚兴趣.就能激发写作的欲望.就能更大地挖掘自身的写作水平。其二.重视积累.为写作打下基础.有对素材的积累.对写作枝巧的积累.对词语佳句的积累。其三,重视作文的讲评.提倡“二次作文”,使作文教学程序变成:命题一写作前指导-批改-讲评-“二次作文”.其四.通过“小作文”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罗小军 《现代语文》2004,(11):31-31
同学中.会凋侃的最有“人气”。有时,你一段风趣的独白,能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一段诙谐的谈笑,能架起与亲友沟通的桥梁;几句幽默的话语,能帮你拾起远去的情谊。作是一个道理,也需要生趣。个性幽默的同学,不妨把那些妙趣横生的语言,自然地加到章中,或许就在稍稍闪出的那么一点点不正经里,章的个性便显露出来了。一  相似文献   

9.
李清梅 《学周刊C版》2014,(5):173-173
通常的作文教学训练比较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但实际效果并不见佳。问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无话可写。我国传统写作向来重视文以载道,无“道”何以成“文”呢?学生无话可写也即心中无“道”。所以要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难题.关键还在于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关注人文性.让学生从机械僵化的模式化训练里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以我手写我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恰当的方法.真诚、真切、真实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要做到“真”.首先得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生活中有许多事.有些虽然很平常、很细微,然而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了,用“心”感悟了.写出来的文章就具有了真情实感,也就能够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初中生对客观世界已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看法,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能作出判断、分析。引导他们将这些心理活动如实记下.既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他们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观察所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且说“抄”     
写作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抄”是最重要的写作积累。抄能积极地消化、吸纳材料,养成精益求精选用案例的习惯:抄.还能促进理论观点的形成。阅读、抄录、积累和反思.是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方法做深入思考、催生思想的途径。现就教学论文写作中的“抄”字,谈谈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广阔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文写我心.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但要写好“话题作文”也并非一件易事。由于“话题”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而材料的遴选、题目的拟定、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章主题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这样一些问题,在采访学的专著里都能找到答案:但是,熟读一本采访学,而不去实践,仍然写不出一篇好的采访稿来。采访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专修新闻传播的人,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被告知:“要采访.到现场”。  相似文献   

15.
网络化电子教室,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习变成一种“超市式”的各取所需的过程.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为学科教学贯彻和实施教育部新的课程标准.推行和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如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和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撑和技术层面上的支持。特别是它一方面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无限的资源,使学生可以像逛超市那样地选择充裕的素材,另一方面实现了“生-生”“师-生”“人-机”“室-网”交互式学习.扩展了学生写作的思路、内涵、意蕴。每一位学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素材开展写作。教师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写作为一种追求和享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陈义准 《现代语文》2004,(12):36-36
外国一位著名诗人说过“诗人的天赋正是找到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并把它们的这种联系揭示出来.”而找到“这种联系”的有力工具便是联想。联想,用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话说是“故寂然凝虑.恩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即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过程,按形式可分相似联想、因果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等几种联想一  相似文献   

17.
学生时代、革命时期和在狱中是方志敏写作的三个时期。而抒发个人情怀、为着实际的革命工作及强烈的存史意识是三个时期里的不同写作动机。方志敏写作文风朴实、体例规范,常常运用“标序”的表达方式,其叙、描、抒、议语言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好作文题的标准,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一是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需要过多解释、说明;二是好立意、好写,学生一看到就有写作的冲动.有极强的写作欲;三是关注人的普遍情感.含着人文性、理性.不限于一时一地的写作.可以是“全天候”的写作;四是有区分度.好学生能写出好作文.差一点的学生也能写出作文.关键是思维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作文档次。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现代新八股”现象.大多数习作都中规中矩,找不出特别薄弱之处。然而,几十本批阅下来,如同一张脸孔.引不起阅读者的兴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习作者的现状。过多依赖教材范文.过多仿照充斥市场的作文宝典.学生习作失去生活本真.缺少独特的体验、个性的语言及洋溢在字里行间里灵动的思想。而写出个性,有创意是作文的关键所在。“个性化作文”提倡展示个体生命的原生态.抒发个体心灵体验,做到实事实写、实话实说、实情实抒。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让学生认识写作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提高思想的过程,体会写作本身是一项让人愉快的经历,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0.
写作具有人文性,它可以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文化积淀和综合品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伦理、信念的载体,即“文以载道”。鲁迅曾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都是血”(《革命文学》),这正是“革命人”写”革命文学”的最高典范。学生写作也是如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审美品位.开阔其文化视野和思想境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渐入佳境,继而才华毕现,如水满自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