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义波 《考试周刊》2009,(51):112-1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我们所营造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动态的对话过程。随着“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等新课程理念进入课堂后,学生发言机会多了。那么,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  相似文献   

3.
张大冬 《江苏教育》2006,(1B):27-2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数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数学课堂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存在着真正交往与虚假交往,互动式交往与应答式交往这两对不同的形式。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摒弃虚假,追求真实.努力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进课堂互动,彰显动态生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胡雅珍 《海南教育》2014,(16):88-8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环。课堂中数学交流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通过语言与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以实例说明,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应在平等中进行对话。平等对话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和心灵的交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在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几点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看出,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成就精彩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意的过程。数学教学就是双边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共同探究,合作交流过程。本次讨论就是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际出发,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为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既不能单靠教师讲,也不能只凭学生听.那么,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数学教学必须通过师生间有效互动来实现高效.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1.转变角色,平等互动互动课堂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才能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的积极参与,更是有效的体现了师生、生生的平等互动.  相似文献   

11.
程爱国 《考试周刊》2013,(99):70-70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产生教学的共鸣,从而彰显课堂活力,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玩乐"中互动、在"思考"中互动、在"操作"中互动、在“运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殿堂。  相似文献   

13.
吕月花 《考试周刊》2011,(27):89-89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达思 《教育艺术》2009,(7):68-68,6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分享理解.  相似文献   

15.
吴芳 《教书育人》2014,(6):30-30
"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生成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应该流淌于数学课堂中,贯穿于学生求知的全过程。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由此可见。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中心。《数学课程标准》也同时指出,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文本、教师之间“对话”,即不同的思维之间的对话.从而构建轻松、活泼、智慧、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18.
韩梅 《陕西教育》2011,(10):35-3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追求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和老师、同学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