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报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公文味”浓,“新闻味”淡。所谓“公文味”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公文化。企业作个决定,发个通知在厂报上摘发;领导在会议上的讲话,在厂报上摘发或全文转发。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2.
3.
一、公文与新闻的联系公文与新闻的概念勿需赘述,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与范畴,但公文内容与新闻要素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就公文来说,它出自政府,具有信息的权威性;针对现实问题而发,与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乃至日常  相似文献   

4.
羊城晚报国际版的连载,颇具特色,读者管它叫“时令快餐”。其一是短,绝大多数仅连载五六期,很少有十期以上的。二是新,有新鲜感,趣味性强。如《当代国王纵横谈》《漠河探金》等,都是令人感兴趣的现代题材。三是快,国际上发生什么大事,不久就能在连载上见面。如《马尼拉饭店闹剧》等,补充了新闻的不足。四是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王子婚礼》仿佛要把读者带到伦敦去“经历”那无法经历的场面。羊城晚报的连载,同新闻配合得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曾与一位在机关搞文字工作的朋友闲谈,对方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你们记者中有人也真会省事儿,拿去我们的材料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发,这样的记者谁不能干?” 乍听起来,话是尖刻了些,仔细想想,也难怪人家有气。人家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在报纸上发  相似文献   

6.
套用刘禺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句,是否可说“新闻不在小,有味则灵”。谓予不信,试举一、二例见之。比如,光明日报5月31日二版配合六一儿童节宣传,抓到一则很有味的小新闻,题  相似文献   

7.
一日三餐从吃饭到喝茶,谁不尝味,而且总是希望味美可口.广播新闻也有“味道”可言.  相似文献   

8.
羊城晚报国际版的连载,颇具特色,读者管它叫“时令快餐”。其一是短,绝大多数仅连载五六期,很少有十期以上的。二是新,有新鲜感,趣味性强。如《当代国王纵横谈》《漠河探金》等,都是令人感兴趣的现代题材。三是快,国  相似文献   

9.
10.
11.
有一些地市报,存在着新闻公文化的倾向,影响着报纸的新闻功能的发挥。产生新闻公文化的倾向,从外部看,来稿的通讯员大多是机关人员,他们对公文比较熟悉,又常写公文,而对新闻写作往往生疏,写起稿件来,容易把公文当作新闻。从内部看,编辑或者对通讯员写稿指导不够,或者自己在编稿中贪图省力,没有很好地加工,把一些公文式的稿件搬上了报纸。从党政领导方面看,  相似文献   

12.
吴言 《新闻三昧》2004,(10):25-25
读报很喜欢看社会新闻,但社会新闻如果过多地报道一些鸡零狗碎的刑事新闻,就显得乏味了。最近新民晚报抓的两例社会新闻绝对有意义,既有趣又有味。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新闻语言的“文学味” 新闻语言的“文学味”指的是新闻语言在“准确性”基础上的生动,在“客观”前提下的形象。 新闻语言的“准确客观”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含义:即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形态、色彩等方面,即通常所讲的“五个w(什么)”方面,语言所指与客观事物高度吻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320公里的往返距离;6个小时的驻留;一个简短的表彰仪式;一群不会干农活却又生龙活虎的城里人;一次人数众多但又别开生面的走基层采访经历——这就是第十二个记者节也是第十届省十佳评比活动盘锦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淡化表彰但又不失规格,让每一个获奖的人不会觉得这个奖很轻;强调基层的采访,提醒了每个获奖  相似文献   

15.
盖岩 《军事记者》2005,(6):50-50
军事新闻学包含于新闻学,军事新闻写作遵从一般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却又有自身的特殊要求与个性。《军事新闻写作》,一本试图兼顾两并真正具有“军味”的写作教科书,于日前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1日,有关公文的消息,在武汉几家报纸上占了相当大的分量。先来看看《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头版头条登的都是“武汉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办法(试行)”的消息。楚天都市报的标题是:(主题)公共突发事件,让百姓早知道(副题)武汉颁发市府令保障市民知情权。金报的标题花了更多心思,新闻要素更全:(肩题)7月1日起,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守护”江城(主题)发生重特大事件,市长任总指挥(副题)信息  相似文献   

17.
翻开国内都市类报纸,经济版均以证券类、产经类的新闻居多,而消费类新闻大多揉杂于普通新闻版,显得很"低调"。从笔者就职的温州都市报看,近几年来,报纸每周会安排证券新闻5个版,消费新闻每周仅安排2个版,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还被缩减,每年近百个版消费新闻,最终见报的只有80个左右。那么,都市类报纸为何要"低调"对待消费新闻呢?实际上,从目前不少都市类报纸操作消费类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味     
一条新闻,就是炒好的一盘菜,做好它,要经过采、写、编、校等工序。这盘菜味道如何,自然得由读者来品评。尽管有人说新闻无学,但其中的道道还是很多,其中的规律还是有的。我想,作为一名采编人员,要完成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加入事实、生活和动词这三种味道,少了这三味,新闻就很难成其为新闻。  相似文献   

19.
多年不见的报友突然来访,自然是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一阵寒暄之后,相互间攀谈起工作上的事情来,一向十分健谈的报友却愁闷地摇了摇头。经详细询问,了解到原来报友所在的报社,是一家地区报社,成立较晚,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采编激励机制。比如,每年推荐新闻作品参评全省、全国好新闻稿件的名额,基本上就被总编辑、副总编辑、各个部室主任占了去,余下的则根据这关系、那关系进行分配,且大多是暗箱操作,很少向全体采编人员公开。总编辑、副总编辑或有的部室主任无论作品好坏,几乎年年都有作品参评,甚至连从事行政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黄晓红 《新闻世界》2004,(10):67-67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出于职业的习惯从心理上对新闻事实迅速而灵敏的反应.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