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体现在:年龄小、数量庞大,学历水平不断提升,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流动性强、职业地位低,消费观念开放,追求时尚。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特点体现在:动机的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城市化,体育消费积极且理性;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对于加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宣传,提高农民群体素养,提升农民工体育维权意识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民体育需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农民体育需要结构、需要内容、需要项目、现状满足程度及体育需求程度的调查研究表明,资源配置类和组织管理类是目前山东省农民体育需要的主体类别.不同性别农民对体育需要内容趋于一致;不同年龄段农民对体育需要呈现不同特点;务农者与农民工两大农民群体对体育活动项目需要略有差异.山东省农民对体育需求满足总体状况为"较差".经过体育需要平均值及均值差异检验得出:男、女农民对体育需要差异不明显;相比较而言,农民工对体育需求动机表现较务农者更为强烈;不同区域的农民体育需要具有层级特征,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对体育需求欲望表现相对较强.提出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城市要有所作为,满足农民对体育的需求,促进农民体育的开展以及农村体育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体育研究中关于"农民工"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民工概念切入,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对现有农民工及相关群体的体育研究的深入思考,认为:农民工概念的合理界定对于农民工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是农民工体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农民工分层、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农民工概念又是一种重要补充,在农民工体育研究中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农民身体素质,而且在丰富农民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以定西市安定区7个乡镇14个行政村的农民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体育科研方法,对定西市安定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农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体育健身的观念存在偏差;农村经济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压力过大影响着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农民体育健身消费主要处于实物消费的初级阶段;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和设备相对匮乏.本文认为定西市安定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应基于当地的文化特征、经济基础、农民年龄组成等相关因素,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体育健身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中小学的体育资源,拓展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空间;培养农村体育骨干人员,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结合地域特点,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农民工体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现代化进程在逐渐加快。而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迁移己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开发这个特殊群体的体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农民城市化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是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农民工体育现状入手,提出了发展农民工体育的思路,深入阐述了我国农民工体育尽快改善的相对措施,以改变农民工体育相对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汪大昭 《新体育》2014,(1):92-93
从一名上海知青到从事农民体育30多年,钱方良说:“我是江西省农民体协秘书长,专门做帮助农民的事情,这不也是农民工吗?”  相似文献   

7.
差异公民视角下的农民工体育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存在教育普及程度低导致的农民工体育文化认知上的偏差,经济资本不足影响了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愿等。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就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主要原因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借鉴成功经验,赋予农民工群体以特殊的群体代表权;代农民工立言,建立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重文化差异,着力提升农民工群体自我认同感和城市归宿感等对策和重要举措,以期改善和改变农民工体育参与相对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存在经济资本、余暇时间的严重不足;存在社会歧视和农民工体育权益屡遭侵害,等诸多问题。为此,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本文就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提出:借鉴成功经验,赋予农民工群体以特殊的群体代表权;代农民工立言,建构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重文化差异,提升农民工群体自我认同感和城市归宿感等相关对策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演进,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体育强国要求规避片面强调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有机协调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企事业职工、农民以及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程度、健身意识和体育场馆的建设已成为构建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从上述四个层面入手,考察其体育发展现状、阐明各自群体健身现状与发展体育强国的辩证关系,深入探讨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0.
顾伟民 《体育与科学》2011,32(1):60-63,6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实证分析是当今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研究的新领域。农民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健身背景下深入开展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寻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成功经验,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为新农村体育建设及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4.
超量恢复理论是指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恢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爆胎”训练理论描述负荷刺激超过运动员机体极限承受能力时机体能力突然为零的现象.把爆胎训练理论与超量恢复理论进行组合,必将弥补超量恢复理论的不足,并且填补了训练学一理论空缺,使机体机能能力的动态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对应,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撑船"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自尊、自信能力. 2.锻炼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3.发展学生上、下肢及腰腹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传电"     
一、游戏目的 1.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机智和灵敏素质.  相似文献   

17.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一书出版发行。在该书中作者阐明,社会分工既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也是职业形成的缘由。"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  相似文献   

18.
"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差异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质和健康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背景、包含范畴、实现途径等的深入认识,指出“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内涵,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了一整套锻炼方法,具有保健、养生、增强体质和开发潜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初学者对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很难理解,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太极拳中的“力”与“劲”的关系、力学简析和强身作用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角抵”和“手搏”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部分文献资料中还存在有相关“角力”、“角抵”、“角抵戏”、“手搏”等词语混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对古代武术典籍的研究。对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竞技活动“角抵”和“手搏”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述。认为“角抵”与“手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对研究古代武艺至关重要,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