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通讯员写稿眼高手低,看不上“豆腐块”“火柴盒”,一下笔就是三五千字,结果因版面限制而被打入“冷宫”。为什么稿件长了不易发表?这里面就有一个“版面有限”问题。就拿《陕西日报》来说,报社每天收  相似文献   

2.
“怎样才能写好通讯?”下乡采访,一些通讯员常常这样问我,我老老实实地谈了自己的体会:“多读点文学作品,必有收获。”我在走上新闻岗位之前,主要是学搞文学创作,先后在《雨花》、《青年作家》、《芒种》等报刊发表过小说、诗歌、散文40多篇(首),1986年底,我被借调到南通县广播电台(现已调入)。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知识》第2期“读者点题”专栏里读了王清平同志的《贫困地区有无新闻?》一文,我想说几句话。我也是一个地处贫困落后山区的业余通讯员,也曾一度觉得稿源枯竭,  相似文献   

4.
读了今年《新闻战线》第二期阎玉才《岂能靠“磨”上稿》,使人产生两点感想:如果就事论事,阎文说的不无道理;如果面对现实,阎文未免有失偏颇。依愚观之,某些通讯员之所以靠“磨”上稿,多半是逼出来的。或问:谁逼的?则曰:上面逼的,编辑逼的。此话怎讲? 所谓上面逼,盖指有关领导而言。据我所知,近年来有些部门乃至乡镇街道、中小学校也订有“通讯报道指标”,规定通讯员(包括专业的和业余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钱俶,是钱鏐(li挷)的孙子,是五代时第五位吴越王,在位32年,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宋。钱俶在做吴越王期间,信奉佛教,前后曾建造了许多佛寺、佛塔,还刻印了大量的佛经。钱俶,初名弘俶,字文德。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钱弘俶归顺宋朝后,为了避讳,就去掉“弘”字而单名称“俶”。那么,钱俶名字中的这个“俶”,到底该读什么音?俶,共有三音,ch敶、t尙、sh懕?砂娴摹洞呛!吩凇扒畟m”条下没有特别注音,而按音序排列正文的新版(2002年)《辞海》,将他排在“钱大昕”的前面,“钱崇澍”后面,显然是认为这个字的字音应读ch敶艽擞跋?很多出…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怎么改名“赵侠燕”了?  相似文献   

8.
近日夜读,断断续续读完了新华日报总编辑刘向东著的《东流集》。这个集子是作者从170万字的作品中选出33万字编辑出版的。读之,受益匪浅。刘向东同志即使当了新闻“官”,仍笔耕不辍,“近三年平均每年写稿三十篇。”  相似文献   

9.
陈云同志曾经对《人民日报》的记者说:“文章越长,看的人越少;越短,看的人越多。应当多写点‘豆腐块,文章。”然而。有些通讯员觉得文章短了无份量,“豆腐块”有失“笔杆子”的风度。果真如此吗?从历次“全国好新闻”获奖的作品来看,最长的不过1500字,最短的只有95字,大多数都在5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0.
读了今年《新闻战线》第二期阎玉才《岂能靠“磨”上稿》,使人产生两点感想:如果就事论事,阎文说的不无道理;如果面对现实,阎文未免有失偏颇。依愚观之,某些通讯员之所以靠“磨”上稿,多半是逼出来的。或问:谁逼的?则曰:上面逼的,编辑逼的。此话怎讲?所谓上面逼,盖指有关领导而言。据我所知,近年来有些部门乃至乡镇街道、中小学校也订有“通讯  相似文献   

11.
刘半农首先提出用“她”和“他”并用来区分第三人称的性别问题。这个主张引起了刘半农的同事、好友的关注。周作人呼应最早,在其所译瑞典短篇小说《改革》的小弓哩披露了这个消息,“她”字第一次与世人见面(见《新青年》5卷2号,1918.8)。不过周作人虽然觉得“她”字极好,但考虑到印刷厂里没有这个字,铸造新字又会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没有接受这个“她”字,而主张仿照日语用“彼”与“彼女”区分第三人称性别的办法,用“他”字下面加一个字形小一半的“女”字表示女性的第三人称。他不只是口头提倡,并且积极实行,《改革})这篇…  相似文献   

1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音版《论语》(2002年9月版),是专门给小孩子背诵用的,其中“曾”字的注音却有些问题。因为是给孩子读的,所以应该予以纠正。《论证·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上二句中的“曾”,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均注为c啨ng,很可能是受成语“曾几何时”的影响。但实际上,这里的两个“曾”字都不应该读c啨ng,而应该读z叆ng。《汉字大词典·日部》“曾”收有以上两音,但在c啨ng音下有三个义项:①副词。尝;曾经。②深。③通“层”。而在z叆ng音下有9…  相似文献   

13.
你愿意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成长为优秀的新闻写作人才吗? 你愿意在这个“培养新闻界明星的‘摇篮’里锻炼成名编辑、名记者或名通讯员吗? 你希望你那个地区的通讯报道事业蓬勃发展吗? 那就请订阅《新闻爱好者》这份普及型的、着重采写实践辅导的新闻知识刊物。《新闻爱好者》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广大青年新闻工作者、新闻系学生、中小学教师、在乡知识青年和其他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5.
《天气好晴朗刈麦正当时》,这是刊登在某省级晚报一版头条的标题。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对“刈麦”的“刈”字感到冷僻,就像见到了熟人,怎么也叫不出这个人的名字一样尴尬,只知道是割的意思,可怎么也读不出“yi”音来。笔者好事,拿起电话便要通了责任编辑(现在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八月二十五日头版头条消息《袁凤翙钻研业务取得领导生产主动权党委书记由外行变内行》,我们几个人刚读到第三个字“翙”,就被拦路虎拦住了。岁乎?羽乎?抑或其它?忙翻字典,《学文化字典》、《工农兵字典》、《新华字典》都没找着。直至找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查出翙,读绘[huì],鸟飞声,才算解开了难题。一个生字,一番周折,由此我想:为什么有些报刊,明知个别难字(或词)  相似文献   

17.
战斗中,班长英勇捐躯,一战士挺身而出,带领全班杀败了敌人。几十年后,一位通讯员前去采访这位“老革命”:请问,您老当时是怎么想的?”“没想什么。”“那您当时有什么心理活动?”“没有什么心理活动。”“那么,请您谈谈当时的动机好吗?”“动机?什么动机?在战场上杀红了眼,从战场上下来,见了狗我都恨不得踢它两脚”。这是王安忆在中篇小说《小鲍庄》里描写的一位通讯员采访人物心理活动的一个片段(大意)。  相似文献   

18.
谈起老年期刊的宗旨和特征,十有九人会说,无非是一个“老”字。这话似乎也不无道理。期刊的性质是“老”字号,刊名上大多都带着个“老”字,如《中国老年》、《老人天地》、《山西老年》等;有的刊名中虽然不见“老”字,但也是“晚霞”、“晚晴”、“夕阳”、“金秋”之类象征着老年的字眼儿;期刊的读对象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于是,老年刊物无论从刊名到读,从内容到形式,一切皆“老”了。  相似文献   

19.
说“媒”     
桌上一张陶都艺术节的请柬,一份南通民间艺术节的报导,两者都突出了一个字:“媒”。似文为,“媒”,以“陶”会友,振兴经济。“媒”,解作“媒介”。就其本意来说,妇孺皆知的是“媒人”——婚姻介绍人。我们祖父母辈的婚姻,大都是借助于媒人促成的,他们都熟悉这个“媒”字,对它既是感激又是怨恨。要是没有“媒”这一行,封建社会真不知如何维持下去呢!试想《西厢记》’里,要是少了红娘这个角色,没有她来穿针引线,张生和莺莺怎能成其好事?《西厢记》能演到第五折——“张君瑞庆团圆”?张生和莺莺见一面都难,何况红娘还不是名正言顺的媒人哩! 汉字的含义也实在丰富,一个字除本义外,还有所谓引中义、假借义等等。引申的结果,“从女某声”的“媒”字,被赋予沟通、联系、牵线搭桥等含义。例如“新闻媒介”一词,固然有忽视新闻的宣传功能的片面性,但从沟通信息这一点说,也还有可取之处。一个地方,给报刊电台一报道,有了“知名度”,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写的稿件被新闻单位采用的日渐增多,并连续被《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工人报》等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因而,有的同行间我:你是凭“关系”还是凭“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