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作为以记言为主的古典记叙散文《捕蛇者说》,其题目意义、文体特点本来是不难理解的,也很容易向学生讲明白。但是课本注释和教学参考书却将一个莫名其妙的解释拿来为题目作注,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麻烦,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请看课本注文: 相似文献
2.
《捕蛇者说》的“说”,是什么意思?《古代散文选》(中册)这样讲:“说说捕蛇人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湖北省编高中语文这样讲:“‘说’,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我有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5.
许开松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95,(4)
在散文家柳宗元的诸多传记性作品中,《捕蛇者说》是抨击黑暗现实最激烈、最直接的一篇。作品风格沉郁,历来脍炙人口。细细品之,这与其字里行间倾注作者之复杂心境不无相关。一、真实可感的怜悯之心。这怜悯之心,主要从文中两处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7.
8.
余映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1997,(11)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湖北余映潮一、训练重点:1.背诵第四、五段。2.对比的写法。3.“乎”和“而”的多种用法。二、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设想:1.多读少讲。2.选点突破。3.注重积累。4.教给方法。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认知性... 相似文献
9.
10.
张志善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5,(7)
教学重点:1、认识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剥削人民的罪恶.从而憎恨封建社会及其统治者.2、学习本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实词的活用,以及文言虚词而、之的用法.讲授这篇课文时,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1.
《捕蛇者说》作为初中教材,有些词句晦涩难解,对于这些疑难词句,课本虽有注释,但笔者在备课中发现,有些注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尚有值得推敲之处。这给准确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列举四例,辨难析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胺炙人口的作品,有多篇被选人中学课本。《捕蛇说》就是其中之一。该已深人到当代中国的千家万户,“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多少人已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尽管如流,如果贸然问一句“这篇章是什么体”,只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会回答的也可能众口一词说是散,“柳宗元在永州亲眼看到这种情景”,以自己的笔描写自己看到的实事,不就是一篇纪实性散么!我们问过几个教过这篇课的中学老师,也都是这样回答。从来没来人把它当成小说。但是,反复地阅读几遍之后,我们对“纪实性散”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它只能算作一篇小说,一篇篇幅不长的唐代言小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小说的写作。 相似文献
13.
一、然而骇者 中语课本注为“(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笔者认为,此句是描写乡民哭叫受惊的情状,不是表现悍吏叫嚷惊扰的情景。因为前面的“叫嚣乎东西, 相似文献
14.
15.
读了《捕蛇者说》,我们觉得此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一个“异”字,“异”虽然在文中只出现一次,但却象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全篇,以“异”开篇,又以“异”结束,写了异物、异事、异情、异理,揭露了一个“异”的社会制度。一、从结构上看,以“异”为暗线,环环相扣,节节相应。文章以写异蛇开篇(永州之野产异蛇), 相似文献
16.
黄华强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1979,(6)
一、从本文所记述的永州人民的悲惨生活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表示了怎样的态度?文章末尾“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应怎样评价?这篇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事例,以鲜明的对比、衬托的方法,揭露了唐代中叶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据史书记载,中唐的赋税既多又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还巧立名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英语》2019,(Z3)
<正>Have you ever heard of a rattlesnake~1? It is a poisonous~2 American snake. When it is angry or afraid, it makes a noise like a rattle~3 with its tail. It's very scary. But Heather Ramirez and her husband, from California, the United States, make a living in an unusual way. They are selfemployed snake catchers! They catch snakes, especially rattlesnakes which have gone indoors,and return them to the wild. 相似文献
18.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被作为中学教育课本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使用。〈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9.
朱维德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89,(2)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其中“以”字,有的当作介词,有的看成承接连词,而一般视为假设连词,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1980年)主张“解作假设连词‘若’”的同时又附带提到:“‘以’通‘已’,解作‘已啮人’也通。”于此,廖先生失之眉睫:贯通上下文来研究,此“以”字只应解作表已然之“已”。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异蛇究竟指什么蛇?有五步蛇、蝮蛇、银环蛇、泛指永州地区的毒蛇之说,也有人认为是虚构的。根据柳宗元的作品与永州的实际分析,异蛇是以五步蛇(蝮蛇)为基础综合加工的,是蒋氏与赋敛发生关系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