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商品与按劳分配于靖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基础和生产力发展基本形式的必然性,决定了劳动力的商品性,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不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像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价格一...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劳动力、劳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均能以商品的形态存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对劳动商品形态的否认,确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商品属性,对于解决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已实行几十年了。由于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按劳分配原则。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笔者以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按劳分配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两者有明显区别,不能等同;同时两者又存在有机联系,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统一共存。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李国武(德州师专政治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坚定不移的政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会也不可能否定作为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但会对按劳分配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分配。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但都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市场经济法则。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前提。只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宏观调节,才能实现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分配。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但都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市场经济法则。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前提。只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宏观调节,才能实现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 马列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的分配决定于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社会产品的分配,首先是按照资本进行的。谁的资本越大,谁就能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分配的多少,与其投入资本量的大小成正比例。而工人阶级却是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参加社会分配;劳动力价值是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雄厚的物质财富,但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样,就使每个劳动在收入分配上各不相同,因人而异。而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要在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前提下缩小劳动之间收入分配上的差距,由此就使按劳分配与共同富裕之间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充分参与价值分配中去。知识经济时代按“知”分配,并不是对按劳分配的简单否定,而是对按劳分配在知识条件下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劳动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劳动)作为最重要、最活跃、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超越实物资本的决定作用,从而提出劳动除了享有工资报酬外,还应该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是一种私有制经济下的“古典”型分析,在价格决定和分配方面的意义是次要的。在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简单地套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分配问题是不适宜的。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实行按劳分配,必须要求中央计划掌握所有的生产资料分配权,其结果就会出现苏联式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难以克服的弊端;如果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由市场进行分配,其结果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租金分配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而为什么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参与价值分配,怎样理解管理劳动、科技劳动也创造价值就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贯彻劳动价值论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深刻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准确把握价值的社会属性,严格区分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才能给上述问题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一提起贫富悬殊现象的存在,就会立即把它与剥削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起来,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贫富悬殊现象的产生总是由于一部分人通过剥削而致富,另一部分人则被剥削而趋贫困化。也就是认为贫富悬殊现象只可能在有剥削关系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产生。果真是由于这种剥削关系的存在而导致贫富悬殊现象的出现,试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论,理当持否定的态度。故而,我国过去长期来便是把消除贫富不均乃至贫富悬殊的现象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拼命地加以维护,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无比优越性来理解,但从不从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搞好按劳分配,必须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是因为正确贯彻按劳分配、搞好工资改革的关键在于对劳动者个人劳动的质和量的衡量和确定,而这种衡量和确定是离不开经济责任制的.当前,理论界关于按劳分配中"劳"的确定有"多元论"和"一元论"之争.所谓"多元论"就是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包括潜在劳动、流动劳动和物化劳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又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按劳分配”方面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连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其它方面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都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因此,弄清“按劳分配”的性质,正确实行这一原则,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对于削弱资本主义因素的滋长,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与按劳分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知识经济的本质规定性、知识经济时代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实现形式的新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知识经济的本质规定性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知识经济时代,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必然会呈现许多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公平理论研究社会交换中的报酬分配现象。现代公平理论认为,公平是交换者之间合理地分配报酬与代价的过程,是个体将其报酬或利润、代价与其交换对象进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对交换关系予以评价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公平不等于平均或平等,社会报酬分配的最高理想是公平,而不是平均或平等。西方公平理论有其不合理或错谬之处,但其基本原理和公平分配的法则应该说是科学的。文章对霍曼斯的行为主义公平理论、亚当斯的认知公平理论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阐述,并基于科学的公平原理,对我国实施的按劳分配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如何使之更趋于合理和实现标准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目的、身份、经营场所的多元化,使语言的使用在商品市场中也呈现出不同色彩。本文以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作为两个主要阵营,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并结合语用学当中的诸多理论如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目的原则等对语料进行分析,不仅验证了礼貌、合作等原则的广泛使用性,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廖美珍,2003)关于目的原则的理论较之礼貌,合作原则更具基础性,它不仅适用于法庭话语互动,与经济市场乃至日常会活中适用面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