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九○九年一月袁世凯突然被“开缺回籍”,咎其原因,史家咸以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满汉斗争及西太后死后摄政王报“戊戌之仇”所至。笔者颇不以为然,故敢陈愚陋,恳求大方斧正。 一、袁世凯不是满汉斗争的失败者 清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满汉斗争发轫于清初,激化于同治(一八六二——一八七四年)以后,而形同水火则是“立宪倡导以来”,当时北京城内“满汉司员,见面不交语,对于政务满人专断处置,汉人敢怒不敢言。”于是荣庆与张百熙、奕劻与瞿鸿矶之争前后相随从。满人操生杀之柄,汉人辄被褫职免官,张、瞿去官后满汉斗争则表现为满清贵族的排袁(世凯)斗争。但此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实  相似文献   

2.
满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其用人政策存在着明显的满汉差异。这种满汉差异亦体现在对布政使、按察使的任用上,因此对清代地方官员族籍进行勘误,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对于地方史的研究当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李龙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112-116
20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满清王朝已是日暮途穷,革命派大兴。作为革命者的一个重要口号——“反满”,亦是喧嚣一时。与之相对应,满清统治者也提出了“排汉”主义。而在此二者之外,以满族留学生为首的满人新知识分子,站在立宪的政治立场上,却认为满汉已经没有明显的民族问题,极力倡导“融合满汉”,认为只有“融合满汉”才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一个以满清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廷内部满汉界限分明。太平天国起义后,为镇压起义军,清廷不得不起用大批汉族官僚组织地主武装,湘军因此而崛起并对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自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的一百多年间,北部中国出现了各族统治者混战割据的局面。其间,各族上层分子在北方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主要的有十五个,加上蜀地的成汉,史称“十六国”。因十六国政权多由匈奴、鲜卑、羯、氏、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贵族所建,故习惯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政权,既非同时并存,也不是前后相承,而是交错兴亡,这段历史也就因此而显得混乱纷杂。十六国时期,由于各割据政权之间为争夺地盘和财物而进行了长期、频繁的战争,加上落后、野蛮的少数民族贵族统治集团的残暴,使各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屠杀,中…  相似文献   

6.
保举制是清代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清王朝的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晚清时保举制盛行,汉族地主势力以此为契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打破了满清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本文拟从成同时的保举制入手,谈谈它对当时官吏成分的转变也就是汉族地主势力的兴起所起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满洲贵族定鼎燕京,由一个弱势民族转变成为强势民族,面临着多种文明的抉择。他们毅然选择了中华文明,采取多种措施,接续中华文化脉系,认同中原王朝法统。尊孔重道,"心崇正学",将此作为王朝的主导文化。在"中华"的名义下,糅合华夷文化,实现"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一统思想,这有利于消除满汉等民族隔阂,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清代"中华"一词的普遍使用,不失为满洲贵族顺应历史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由传统“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转变,晚清作为我国农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晚清农业教育产生的背景、表现、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从而体现其近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明清鼎革之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由此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本文则重点剖析了李自成招降吴三桂的真实目的,及大顺政权铲除吴氏家族的必要性,指出李自成的真实意图是诱降并抓捕吴三桂,计划败露后迫使吴三桂投降满清。当时,明、顺政权腐朽,满清政权崛起,历史借吴三桂之手引清兵入关,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在半个多世纪里,经过一代代学人和政治家的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内容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近代化。但“理念层面”的近代化却相对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便有注意到的也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事实上,理念层面作为大学发展中的“灵魂层面”,其近代化的实现对大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其一,就学理而言,一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完成与否,标志该国整个高等教育近代化是否最终完成;其二,就大学发展的实践而言,理念的近代化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不可超越的阶段,只有完全实现了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用琊器的批判动摇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彻底扫荡了以江浙为中心的空疏无用的“考据之学”;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兴起了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同时从器物层面引进了西方文化的科学技术,掀起了“自强”、自救”的洋务运动,从而启导了晚清文化的深刻嬗变,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权后,湘西永、保二土司被纳入到新的中央王朝的大一统格局中,史称"改土归流",这是满清朝廷对湘西土司辖区的一次法律移植。在此进程中,原有的等级森严的贵族制度被清朝的大经大法所取代,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满清对湘西地区的立法上,进而深入到司法领域,而原湘西土司辖区的各族人民也在这样的社会进程中内地化了,这一过程也是湘西土司从特权阶层转化为平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萨尔浒战争     
一六一九年明、后金之间发生的萨尔浒战争,是明朝中央政权和后金地方割据政权争夺东北地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是明朝汉族地主阶级同女真族奴隶主阶级之间的一场搏斗。它不但直接改变了东北地区的力量对比,促进了明朝的复亡,使满州贵族以少数民族上层的资格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及蒙族贵族登上中央政权的宝座,而且成为中外战争史上战役上以少敌众,战斗中以众击少,各个击破,取得全胜的著名战例。明朝对女真族各部“以夷治夷”“分而散之”的政策,由于努尔哈赤为首的后金政权的勃兴而趋于瓦解。从建州左卫中掘起的后金不但讨平了建州、东海窝集、虎尔哈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随着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逐渐进入近代化,并经历了从“公共图书馆运动”到“新图书馆运动”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古代藏书文化向近代图书馆文化的转变。在特性上从私有、封闭、专享,向公共、公开、共享转变,“图书馆”一词就是在此时产生。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使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完成了由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也为文学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在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丘逢甲的思想意识与创作实践都体现出对诗歌近代化的追寻,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开拓和新变。用传统的诗歌载体反映时代新变;以“横贯东西球”的题材与话语取向,开辟诗中世界;从民间、民俗、民谣中吸取诗料,发展诗体这便构成了丘逢甲诗歌近代化追寻所关注的三个视点。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调停满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用事,满汉矛盾不见消解,反而日益尖锐,国事不堪收拾,终至崩溃。张之洞虽身为枢辅重臣,眼见亲贵并出,国事日非,却在专制体制的钳制下谏诤无效,一筹莫展,最终忧郁抱憾而卒。满汉畛域对于晚清政局的演变和张之洞的政治生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急剧变革的的时期,即从旧奴隶制转变为新的封建制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有奴隶们奋起反抗奴隶主贵族残酷统治的起义,如跖率领九千人“横行天下”的那种流寇式的战争;有新兴地主阶级为夺取奴隶主贵族政权的战争,又有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以求天下统一的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学习或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过程。从个体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和训练大学生承认和接受国家政权,并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视为近代化的百年历程。百年近代化的实践过程和特点突出了一个“变”字,而百年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过程和特点则凸现为一个“新”字。新政、新民、新文化就代表了百年思想文化的进路。新政旨在构建近代化的国家政治模式,新民旨在实现国民素质的近代化,新文化则是奠基于二者之上的全新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