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微观史学视野下研究滇西抗战文化遗址,可使我们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分析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的民族记忆,还国人和后代一段真实的民族记忆并肩负着唤醒民族记忆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历史遗址遗迹的整体价值,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保山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在其所辖的四县一区留有许多抗战遗址遗迹和大量战争实物,可从本体价值和衍生价值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卫立煌记述滇西抗战史实的长诗《颂凯旋.悼国殇》,为腾冲抗日将领家人撰书的悼词,为《滇西抗战实录》提写的落款书名,为腾冲国殇墓园撰写追悼烈士的挽联,是他遗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抗日书法艺术作品。卫立煌主持、指挥修建了司令长官部建筑群,支持修建了腾冲、龙陵国殇墓园等纪念英烈建筑群,还在远征军隆阳驻地光尊寺建筑群开办了远征中学。这些建筑群,成为了滇西抗战和爱国主义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战役则是中国远征军进行滇西反攻作战的关键性战役,由于中国军队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又得到了美国盟军的大力援助等原因,最终取得了这一战役的胜利,打开了滇西大反攻的前进通道.  相似文献   

5.
保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这段悲壮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抗战资源。对其的研究经年未绝。通过调研,查找原因,分析案例。我们认为:滇西抗战资源对保山旅游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不可多得的;保护是根本,没有保护就没有开发;保护和利用二者可以相互支撑,最终达到建立"保护—利用—再保护—再利用"良性循环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并反过来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滇西的沦陷,到滇西反攻战收复失地,都对滇西土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遗址清查的结果看,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造成损害的主要因素有两种,即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8.
“诺门罕战争遗址”旅游开发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在今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诺门罕战争,即日本关东军和苏蒙军的一场局部正规战争.诺门罕战争无论是空战或坦克战,在当时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一页.此战争遗址陈列馆于1989年5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呼伦贝尔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及区域旅游资源的垄断性,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旅游开发条件,进一步探讨了该战争遗址的开发价值及打造为呼伦贝尔市强势军事旅游品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滇西战场的形成、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滇西战场是随中缅战区战争形势的发展、交战双方的各自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等诸种因素形成和演变的。盟国间的矛盾也是双方长期隔江僵持的原因之一。滇西战场是敌我双方截断和打通我陆上通咽喉、日军确保其侵占缅甸资源要地的战场,反攻后期成为了中缅战区的主要战场,它给予亚太其他战场以重要影响,滇西抗战是国民党战场军民联合反攻获胜的典型战例。该战场作战方式的多样化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见到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时,不禁想起二战期间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说过的一句名言——在滇西采访时,我们最想采访的对象是那些曾经参加滇西抗战的老兵们。作为亲历者,老兵们对那远去的战争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战斗经历及现今的生活境况吸引着我们去探访,然  相似文献   

11.
从明、清开始至民国政府潞江安抚司一直面临被废除的危险,滇西抗战的爆发,怒江天险的形成,使潞江安抚司得以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中幸存下来,并发展和延续。滇西抗战不仅是中国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滇西各民族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扬威"号在"黄海海战"中最终的命运究竟如何,一直是"甲午战争"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一直存在争议的课题。无论"扬威"号在海战中是撞沉,是搁浅还是击毁,已有的"结论"抑或研究大多将"扬威"号的命运与"济远"号联系起来。而比较常见的看法主要有"撞伤——搁浅——焚没"说、"搁浅——撞沉"说等。但无论"撞伤——搁浅——焚没"说还是"搁浅——撞沉"说都在史实以及逻辑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嵩山地区丰富的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从跨专业组建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激励和评价机制改革等5个方面讨论了嵩山地区"地质地貌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14.
滇西抗战的特点是与云南山高谷深、山水相间的地形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滇西公路的战略地位密切相关。呈现出了突发性、特殊性、复杂性、全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嵩山地质野外实习基地,建立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这一雄厚教学实践的场所之上,历届野外实习经验的总结也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教学内容的选定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后勤保障中食、宿、行等协调与安排,实习经费和学生安全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6.
几十个民族奋起抗击、殊死搏斗,是滇西抗战最鲜明的重要特征,但以往的大量研究极少实际接触多民族战事,现予以综合介绍,并对几个学术问题做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段历史的回顾,亦是作者对故乡往事的追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旋于1942年2月占领了缅甸,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创,日军侵入我国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面对日军的入侵,滇西军民奋起反击,进行了游击自卫战,继而以重兵、名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战,并取得了全面胜利。从而加速了日本侵略军的灭亡,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8.
范立舟、曹家齐在《“乾道十三处战功”考辨》一文中认为,宋金大仪镇之战不应归到“乾道十三处战功”之内。考察大仪镇之战的规模、双方兵力、结果与影响等方面内容,上文的观点似有偏颇之处。大仪镇之战实是宋军主动出击、大胜金军的一次战役,列入“乾道十三处战功”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9.
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秦汉之际的楚汉相争、西汉盛世的汉匈大决战,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古代历史转折的三大战役。长平之战是在秦汉大一统政治取代夏、商、周三代分封建藩列国并立的政治这一历史变局拐点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楚汉相争本质是改朝换代历史变局时期发生的大战役;汉匈大决战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文明冲突,即亚洲大陆板块南方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对决的大战役。文章探讨三大战役为何发生,司马迁怎样写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历史经验教训有何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