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这是千百年来为教育实践所证明的真理。要教育差生,爱是前提,爱须从严,严格要求是“师爱”的重要内容。若只强调了爱这个手段,而忽视了严的要求,那我们的爱就失掉了依据。对差生进行教育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呢? 首先,对差生的要求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不能过高。教师对差生的严格要求不等于脱离实际的苛求,如果要求过高、过多、过繁,差生一时不容易做到,不仅使要求成为空话,而且会使他们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不完成,使他们失去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据一个学校的调查,24.5%的差生不守纪律,是由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他们无法达到,所以就干脆不完成老师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守纪律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2.
时文选萃     
教育词典里无“差生”“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词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3.
一切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对学生真诚的爱,因此,热爱自己的学生既是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但人的感情有时是会游离于理智支配之外的,教师也不例外。爱好学生,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好学生品学兼优聪明礼貌,自然惹人喜爱;爱差生,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他们或是傑骜不驯,或是愚昧迟钝,并不“可爱”。在做恶作剧的差生面前,当老师的流露出激愤甚至厌恶之情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的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5.
“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热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6.
“马太效应”是科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学校里,好学生倍受称赞,可以获得好的学习条件,而差生则往往受到冷遇或歧视。这是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学校中的马太效应并不是很容易消除的,但我们可以用“教师期望的效果”来削弱它,即是说教师要抱着热诚喜爱的心情来对待差生,恳切期待他们进步,悉心帮助他们学习。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差生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好的变  相似文献   

7.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8.
信息专递     
教育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刘菁林艳兴“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  相似文献   

9.
单纯从亲属、朋友和同志的关系网络看,教师与他的学生们可能存在着亲疏之别;单纯从教师个人的观点、兴趣和爱好出发,教师对他的学生的评价可能有高低之别。但是作为体现党和人民对学生关。。爱护的教师,必须以极大的努力排除这些干扰,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热爱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不能只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得意门生”,厚此薄彼。爱好学生,爱聪明活泼的学生比较容易,但是要爱全体学生,特别是爱“差生”可就不太容易了。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得好,“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一名人…  相似文献   

10.
爱洒天下     
作为老师,爱成绩好的学生不难,难的是不歧视“差生”。可以这样说,爱“差生”的老师是“神”!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也曾信心满满的认为自己一定能成为学生心中的“神”。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在中国现有的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在学校只注重升学率不管其他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在家长只关心分数不注重人文环境的重压下,老师们也就会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将眼球、注意力、爱心聚焦到那些能为自己挣面子、捞荣誉的佼佼者——”好生”身上,而臼益疏忽和冷落那些本来就更需要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所谓”差生们”。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1月总第287期有人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就等于没有灵魂。关爱学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或者说就不配当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关爱学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素质、天职。教师应如何关爱学生呢?根据目前学校情况,结合个人实践体会,我谈以下三点:一、爱生,就要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差生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后进学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弓金环刘慧兰几点做法一、热爱学生,以情育人没有教师的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好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热爱好学生并不难,难的是热爱差生。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转变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  相似文献   

14.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15.
教育应面向所有的学生,对于每一个求学的人来说,受到教育的机会应当是均等的,但是,在现今的中小学里,存在着“优等生倍受重视,差等生倍受关怀,而中等生无人理会”的现象。日前,笔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几所学校,发现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下面是一篇《渴望做差生》的学生作文片段。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一直做着平凡的中等生。做尖子生这辈子恐怕是没希望了,智力有限,还不肯整日泡在书本作业里:做差生容易,可我又没这个胆。要是哪次我考个不及格,我妈不骂死我,我爸不打死我才怪呢。可我真的恨自己是个中等生。老妈老爸对人总是这样说:“这孩子不上不…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 ,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学生。如 :那些学习成绩与学习纪律都表现好的学生被称为“优生” ;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目前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 ,每一个学校 ,每一个班级的管理 ;对每个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班主任如何抓好“差生”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 ,“优生”的优点常常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学习、思想、劳动、文体等方面 ,都有突出的表现 ,容易被发现。同时 ,作为教师也往往处于自觉不自觉之中偏爱他们 ,这无疑激发了“优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捷尔任斯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他们。”“差生”更需要爱。所谓“差生”,是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和个性及性格差异诸因素的制约,使得一部分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道德观念、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如何转变“差生”呢?教育家魏书生也说过:“差生经受了过多的挫折、失败和痛苦。他们不再需要批评、指责、埋怨,他们需要的是关心、理解和爱护。”因此,我们应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根据“差生”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18.
“差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学校里都客观存在一些品德行为偏差、学习成绩又很不理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暂且不妥当地称之谓“差生”,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差生”已占学生总数6-10%,这是一个十分令人震惊的数字。柳斌同志曾说过:“学校要十分重视差生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20.
柳文茂 《河北教育》2002,(12):11-11
后进生即通常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好或不够好,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或心理倾向差的学生。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差生”这个词并不可取。把这个词强加于某些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差生”的行为,只是程度不同。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可能思想品德好,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班集体,乐于助人;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生”,学习成绩好,但可能不关心集体、不爱劳动。这就是说,表现较好的学生也有“差生”行为。前苏联的布隆斯基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