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美学辩护     
为美学辩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美是什么”?因为没有“美”,就没有“美学”。其次是“美学是什么”,它要论证的是一种专门认识(叙述)“美”的科学(话语)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即使世界上到处都有“美”,但假如不能通过一整套符号、形式和概念把它明确下来,那么人们依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美的或不美的。在这种意义上讲,“美是什么”和“美学是什么”,是为美学辩护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而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其实,在枯燥的语文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着黄叶是一种美;置身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4.
与语文对话     
我轻声的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的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那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然飘落的黄叶是一种美;那置身事外在浪涛中收获鱼虾满舱是一种美,那放弃安逸舒适而去笑傲霜雪的梅是一种美,那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种美。美无处不有,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5.
康德前传统美学偏执于美与科学的纠缠,以理解物的方式去理解美,致力于建立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试图通过科学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来证明某物是美或是不美,陷入了对“美是什么”追问的怪圈,美学走进了误区。康德认为“没有关于美的科学”,并勇敢地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由对“美是什么”的探索,转到对“审美何以可能”的研究,实现了美学的革命转换,从而创建了一门新的科学:美学。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来,“美是什么”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一直困惑着众多的思想家们,这正如普列汉诺夫曾经谈到历史发展的自由与必然时提出的那样:“这个问题,象斯芬克斯一样向每个这样的思想家说:请你解开我这个谜,否则我便吃掉你的体系。”在美学发展的漫长历程里,多少古圣先哲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美学体系,不就是这样被吃掉了吗?而美学的斯芬克斯却巍然屹立在通往真理的荆棘之路上,向勇敢探索的人们发出挑战。前  相似文献   

7.
智力滑板     
是与不是一个小岛上住着两种民族。在X民族的语言中,“是”说成“美拉”,“不是”说成“塔底”;而在Y民族中则相反,“是”是“塔底”,“不是”才是“美拉”。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在岛上遇见两个人,陌生人说:“今天是好天气啊!”他们一个回答“美拉”,另一个人回答“塔底”。后来不管问什么,两个人回答都相反。但有一个问题,他们却都回答“塔底”。你猜猜,陌生人打听的是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8.
笑话二踢脚     
张三在看电视,李四问:“你在看什么?”“看电视。”“什么电视?”“彩色电视。”“我问你看什么片子?”“译制片。”“我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张三。”  相似文献   

9.
反映论美学走向终结。实践论美学与后实践论美学的出路在于类哲学的引导。“美是什么”难以索解,并非因为提问方式有什么问题。“美”这个词可以多义使用。美属于人类精神活动范畴,“美是愉悦”是对美的恰当定位,这一观点曾经长期被指责为唯心主义主观论,是不公正的批评。动物有前美,与人的美相联系又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怎么老是你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are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oldareyou?’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李婕  相似文献   

11.
问句 ,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这里 ,涉及是非问和特指问。例如 :这是你的行李 ?你是什么地方人 ?所谓“是非问” ,是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句 ;所谓“特指问” ,是要求对方针对“谁、什么”之类作出回答的问句。如前一例是“是非问” ,后一例是“特指问”。语法书里告诉我们 :用于问句句末最典型的语气助词 ,有“吗”和“呢”两个 ,它们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吗”出现在是非问句末 ,如“这是你的行李吗 ?”如果是特指问 ,句末就要用“呢” ,如“你是什么地方人呢 ?”但是 ,也有特殊情况。有的时候 ,句子中用了“谁、什么”之…  相似文献   

12.
空姐的智慧     
机长要聊天,而空姐却只想看她的杂志。机长说:“我们玩个游戏吧。”空姐嗤之以鼻。机长又说:“这游戏是这么玩的,我问你一问题,你不会答,你就给我5美元。然后你问我一问题,我不会答,我就给你5美元。”空姐又嗤之以鼻。机长觉得很没趣,于是加大筹码:“这样吧,你不会答,你给我5美元;我不会答,我给你100美元。”空姐放下杂志,盯着机长看了5秒钟,然后说:“你问吧。”机长问:“747的巡航速度是多少?”空姐想了一下,掏出5美元给机长。然后机长得意地说:“到你问了。”空姐问道:“3个眼睛,6个鼻子,9条腿,还有尾巴的,是什么?”机长想了半天,掏100美…  相似文献   

13.
当孩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时候,家长不妨反过来问问:“你看这是什么呢?”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事物的兴趣。一天,我们领着孩子散步,走至一处建筑工地前,见工地上有辆吊车正在吊水泥板。孩子停住了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看了一会,他问:“爸爸,这是什么?”我们即反问他:“你仔  相似文献   

14.
“继承”     
“扬扬,过来,妈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呀?”看着聪慧可爱的儿子,抚摸着他的大脑瓜,我疼爱地问。“我?我没有优点,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儿子低着头说:“什么?你凭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15.
美伢:“游泳真好。”小新:“美伢,你愈来愈像鱼了。”美伢:“你是说像美人鱼吗?”小新:“不是,你的鱼尾纹愈来愈多了。”吉永老师:“蝌蚪长大以后变成什么?”小新:“平底锅。”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中文自修》2024,(8):7-8+15+33+40
<正>有一天,儿子问妈妈:“吃肉的是什么龙?”妈妈说:“霸王龙。”儿子又问:“吃草的是什么龙?”妈妈说:“梁龙。儿子想了想,又问:“吃馍的是什么龙?”妈妈无法回答,反问:“你说呢?”儿子坚定地说:“蒸笼。”小可大学几年基本没学到东西,这天他去应聘,经理说:“你的简历里说,英语只是你的第二外语,请问你的第一外语是什么?”“阿拉伯语。”小可信心满满地说。“请写几个阿拉伯文让我看看。”小可便在纸上写下:1、2、3、4……  相似文献   

17.
你来信问道,什么是美?“四美”有没有共同点?这说明你在五讲、四美活动中做了深入的思考,也说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需要我们懂点美学理论。正因为如此,在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出的通知中才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把文明礼貌列为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课要向青少年讲授道德修养和美学知识”(见1981年3月3日《人民日报》)。我对美学研究得不深,仅就个人的理解简复如下。美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只有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才能透过复杂的美学现象来概括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承认客观世界是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第二性的。人们的审美意识是形象思维,它既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又是对事物的外观的欣赏。认识和欣赏是这种思维活动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尽管这种认识具有着欣赏者的强烈的感情活动,有它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也有人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美是什么?却又扑朔迷离,人言言殊。古希腊赫赫有名的美学家柏拉图考察了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以为都不如女神美,但终究说不清什么是美,只得慨叹“美是难的”!当代美国以倡导“科学美学”著称的美学家托马斯·门罗认为:“对于‘什么是美’这一问题的唯一简单明了和正确的答案是:‘美是指那些曾经运用过美这一名称的许多不同的事物,对这些事物,人们至今尚未  相似文献   

19.
蛤蟆小姐一直觉得自己很美,因为她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一天,蛤蟆小姐看见小猫在照镜子,就问:“小猫,你在看什么?让我也看看。”蛤蟆小姐从猫的手里接过镜子,看到里面有一个人,嘴巴这么大,肚子鼓鼓的。蛤蟆小姐说:“里面的人这么难看,有什么好看的?”小猫说:“你看见的,就是你呀。”“什么?是我?”蛤蟆小妞吓了一跳,“原来我挺丑的……”这么一想,蛤蟆小姐开始生气。她一生气,肚子里就鼓气:“咕噜噜……”结果,蛤蟆小姐的肚子鼓得越来越大了。朋友们看她这个样子,都来问她:“怎么啦?什么事不高兴呀?要我们帮忙吗?”蛤蟆小姐一句也不回答,只管…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学?艺术同美学的关系如何,或者说艺术的审美本质是什么?对诸如此类美学研究上不容迥避的问题,中外许多哲学家、美学家都作过深入探讨。但由于人们往往把问题悬浮在超时代、超民族的“真空”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