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视手语翻译是让聋人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途径,电视手语翻译员的专业化问题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认同并尊重自然手语的语言地位。服装造型专业干练,直播时采用轮换制,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给予翻译员足够的电视画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培养培训聋人手语翻译员,河南中州大学设计并建成了“手语翻译实验室”。这是该校考察了美国聋人大学后,结合本校实际建立的国内第一个此类实验室。该实验室由手语练习、手语自习、中国手语测评和手语翻译岗位模拟等4个功能区组成.能完成手语自拍自查、手语翻译岗位实训和手语测评的教学任务,还有手语采集、分析和研究的功能,并能支持网络手语教学,实现远程手语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源源 《职业技术》2007,(9):33-33
2006年9月,上海50名手语翻译员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格认证。2007年1月,手语翻译列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职业。市残联也正在将手语普及工作从一般性推广培训逐渐向行业性培训拓展。今后该市医务、银行、社保等系统的行业培训中都将增加一门手语课,以培养这些服务行业的手语翻译人员。  相似文献   

4.
张敏 《林区教学》2014,(5):26-27
手语作为聋人的母语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不但要正确规范地运用手语,更要重视聋人自身的特点,因人制宜地进行手语教学。同时,通过手语故事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手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手语翻译要同时通晓汉语和中国手语,就是既要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又能熟练使用中国手语,能迅速准确地把听到的、看到的汉语翻译成中国手语,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聋入的手语和口型准确恰当地翻译成汉语。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手语翻译研究领域的热点,对2009年至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核心合集SSCI来源期刊的手语翻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国际学界对手语翻译的关注度日益增长;国家/地区科研合作网络相对紧密;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家为文献高产国家且相互合作紧密;作者科研合作网络相对简单;手语翻译的五大研究热点是手语翻译的信息化建设与创新、手语翻译服务医学健康、手语翻译员的特征、手语翻译的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分析、融合教育教学中的手语翻译应用;研究前沿聚焦手语翻译技术的开发与更新、手语翻译服务改善聋人医疗保健质量两方面。研究结果为我国开展手语翻译研究和手语翻译服务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河南中州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个手语翻译专业,经过3年的严格训练,今年首批毕业生除一名升学以外,已全部顺利工作,就业形势喜人。年初,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手语翻译员为一种新职业,这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美好前景。6月份,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来校选招了2名学生,经江苏省公务员统一考试合格后,被录用为公安系统公务员,从事聋人手语翻译。  相似文献   

8.
近日,张宁生教授主编的《手语翻译概论》已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我国第一本手语翻译类教材。本书由中国台湾和大陆两地的手语翻译学者专家通力合作完成,对翻译理论、手语翻译职业化进程、双语间互译、手语翻译员守则、口译和手译的操作要求等作了阐释,本书可作为手语翻译专业学生或聋校教师、残联干部等教学培训用书。  相似文献   

9.
手语语言地位的确立是手语翻译走上职业化道路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国语言学界对手语所进行的语言学研究虽历时不长,但进展较快,手语的语言地位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加之社会需求和行政力量的推动,对手语的研究(包括学术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呈现了十分火热的场面。这无疑对加快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对这段开创史进行了回顾,同时揭示了其中的某些隐忧,以期使我国手语翻译的职业化之路走得更畅、更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是中国聋人使用的语言。手语工具书系统汇辑手语方面的资料,并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阅。本研究意在描述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概况,梳理编纂的特征,并提出中国手语工具书编纂的建议,进而推动中国手语的基础研究,完善中国手语工具书的编纂,最终促进中国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满足聋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聋人大学生书面语的发展,研究采用课堂实践的方法,对聋人大学生进行手语故事转写的训练。结果发现手语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聋人大学生的手语能力,有效地提高聋人的书面语言的能力。手语故事的转写是训练聋人大学生书面语的一种快乐的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语的运用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手语运用与有声语言之间存在对应 关系。有的手语运用与有声语言之间没有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差异,我们可 以把手语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手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 明确这两种手语的异同对于手语研究和聋教育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从聋生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关系入手,从与《中国手语》不同的自然手语、聋生自创的《中国手语》中没有的自然手语及表示短语和句子的自然手语等方面,通过对一些常用词语及短语、句子的比较与分析,初步探究学生自然手语的特点和规律,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手语产生:过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语产生是聋人借助于手形的变化并辅以相应的表情、姿势来传达思想的过程。手语产生的核心过程是词汇通达,包含词条选择(语义提取)和音位编码(语音提取)两个阶段。手语的获得年龄、手语的象似性、手语词的语音相似性、手形位置和手语加工的脑偏侧化影响手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The Educational Interpret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r EIPA, is an evaluation tool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educational interpreters. An evaluation using the EIPA considers the child's grade level, the sign language or sign system that the interpreter is using as well as any other child-specific factors. Fifty-nine educational interpreter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EIPA. They had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training, and used different types of sign language or sign language or sign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t all of the educational interpreters were qualified to provide a child with an 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classroom discourse. Less than half of the educational interpreters assessed in this study performed at a level considered minimally acceptable. These data also show that sign vocabulary skill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grammatical skills. Eighteen interpreters were evaluated twice in order to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hich showed that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evaluations.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from these data is that many deaf children receive an interpretation of classroom discourse that may distort and inadequately represent the information being communicated.  相似文献   

17.
聋校课堂和媒体中出现的手语翻译多是对汉语的翻译,即使用的是文法手语,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的聋人对手语翻译的信息接收不畅。文章旨在论述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的关系,认为手语翻译是手语和汉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扩展版对手语能力的描述,提出我国通用手语等级标准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将手语能力分为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3个部分,设置5个手语能力量表,分别为词汇能力量表、语法能力量表、表达内容量表、表达效果量表和社会语言能力量表。量表的级别在初步确定的"三级六等"的基础上,每个等级增加半级,以满足不同手语使用者的需求。对手语能力的考查,建议灵活使用多种方式,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2个方面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手语语言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虽然近些年来聋人手语的语言地位在中国大陆逐渐得到认可,针对手语的研究也日渐丰富,但同美国及欧洲等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手语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手语的语言学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音、形态、语义、语用、句法及其历史发展和演化这几个部分对现阶段中国大陆的手语语言学研究做个归纳总结。总的来说,中国大陆手语语音学、音位学和形态学的研究已初见规模,而手语语义学和句法学只有零散的研究,手语语用学的研究则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言的脑加工机制研究主要是根据口语语言的研究所获得的.既然手语在国外已经获得了独立的语言地位,因此可以通过对手语语言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关于语言的特征,从而判断以往研究中得出的语言特征是否是口语或听觉语言所具有的特征.实际上,已经有研究相继表明了手语和口语在脑加工上的相似性,并在神经系统上找到了相应的支持:比如这两种语言都激活了优势的左外侧裂周区网络系统的加工.不过除了共同点,研究人员也试图进一步发现二者存在的加工差异.毕竟手语与口语是使用不同信息通道的语言,对其差异性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一般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加工的特殊性,从而促进聋人的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