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对于文化和教育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作为“教书人”必须首先是个“读书人”,教师要以智慧去启迪学生,以文化去感召学生,教师的阅读是教育工作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阅读不仅丰富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更是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智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幸读到《当代教育家教育智慧》这本书,细细品味着李希贵老师的教育智慧,我为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所触动。学习中让读书滋养心灵。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印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我经常翻阅的书,它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书名:《教育的智慧》。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名言集,收集了许多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教育名言,我经常地去品味这些“智慧”,却发现这本书称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些,因为智慧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东西,而名言却是时代的产物,在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教育。所以,要让“教育智慧的结晶”重新成为“智慧”,需要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解读这些名言。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造性人格是根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给“创造力”、“创造性”下定义是很困难的。在不少关于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的著述中 ,常常是将“创造力”、“创造性”、“创造活动”混用的。这在理论上不合逻辑 ,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在指导实际工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有的中小学在创造教育中重复 80年代中期的做法 ,注重思维的创造技法培养 ,忽视创造性人格因素的培养 ,这可能与认识上的误导有关。这里我无意对这几个概念作界定 ,只是想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格或培养人格的创造性是根本。“创造力”是人格创造性的智慧表现包含有智力因素 ,而思维又是智力因素中的核心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书,它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书名:《教育的智慧》。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名言集,收集了许多教师们耳热能详的教育名言,我经常去品味这些“智慧”,却发现这本书称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更为合适些,因为智慧是动态的、过程性的东西,而名言却是时代的产物,在它的背后是深深的时代印记,不一定适合今天的教育。所以,要让“教育智慧的结晶”重新成为“智慧”,需要我们站在今天的立场上重新解读这些名言。  相似文献   

7.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理想缺失的教育。也许是“高效”的,但必然是苍白的、低俗的和平庸的,必然导致精神的荒芜和心灵的枯竭。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的功能;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而教育则是爱的归宿。一位外国著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因此,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做好班主任工作。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关心爱护学生,首先要把爱放在首位,把教师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家庭及学生的性格脾气,有针对性地因人施爱。实践证明,凡是被教师喜爱、表扬、鼓励的学生,一般都能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9.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十七个春秋已悄然逝去,我也彻底蜕掉了当年的青涩,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爱学生的初心。蓦然回首,这些年作为班主任,每一天都累并快乐着。十七年来我始终怀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生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评议教师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教育评价中有关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教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方面。很多学校还把学生评议教师作为教师管理的一个“撒手锏”。然而,在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中,总是出现学生评议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背离的现象。一般来说,造成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价值引导的工作,存在于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教育的这一特质。要求教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一个教师过于讲求实际,而缺乏理想主义的光辉,他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心灵的感召力和人格的魅力。理想缺失的教育.也许是“高效”的,但必然是苍白的、低俗的和平庸的.必然导致精神的荒芜和心灵的枯竭。  相似文献   

12.
现行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这些问题比较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中国未来人才的质量。有学者将这些问题形象地比喻为“教育流行病”。而这些病症的传染者很多就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试列举较为突出的三种“教育流行病”:第一,教师认为给孩子讲清楚了诸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后,孩子从此就学会了谦让等美德;第二,认为“读书—作业—读书—作业……”是培养孩子的最佳方法;第三,很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对学生只有表扬,摒弃了批评,认为只有表扬才是对学生的尊重。如此…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研员,要经常到各校听课,这种经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不少年轻教师讲课缺乏一种厚重感,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太多。教学功力的火候不到,教师的文化底蕴不足,是制约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当好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读书是教师提升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的必然通道。很难设想,一个远离读书的教师,能有兴致、有激情作为榜样去督促和影响学生读书,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深入课文、挖掘课文并把课文的美传递给学生。钻研教材需要力量,激活学生的心灵需要智慧。教师唯有预先具备较强的内功,才有可能唤起教育的激情,才有可能进入享受教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作为中国孩子的主要教育形式,有着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我当幼儿园教师多年,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职业和我所教的孩子,我已经深感对自己的工作“爱不释手”,颇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教师是严父、慈母,教师是梯子、桥梁,教师是光明、太阳……”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将这些理念融人到自己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已是当前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是人格对人格、心灵对心灵、智慧对智慧的一种活动,教师是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开展教育活动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学明 《教学随笔》2016,(3):129-129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地对教师提出了多阅读书籍的要求:“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可见,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多读书、读好书是息息相关的。而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引导部分,更应从广泛并有针对性的阅读当中汲取知识,补充理论,开阔视野,掌握技巧;然后把从课本所获得的一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起来,最终让学生获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7.
阅读特别是“非功利性”阅读——超越学科,不在意是否“有用”,广泛涉猎各种门类的书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起着重要而独到的作用。作为一所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不少值得基础教育界关注的现象。建校一百多年来,无论处在什么时期,无论形势有什么变化,这所学校总有一批教师从不停止阅读。他们具有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深厚的阅读积累,他们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他们勤于思考、乐于交流,永远是学生眼中“真正的读书人”。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刊登该校“地平线读书社”教师的读书心得,期待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在阅读中自觉地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反思生活品质,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智慧和修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小学校长,要领导和管理好一个有几十名教师和近千名学生的学校,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我体会到,在这些工作中,善于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做到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就要时刻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教师之中,善于依靠教师,集中大家的聪明才智,做好整个学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了上述要求,甚至以“一校之长”自居,自以为是,不能平等地同其他教师商量问题,研究改进工作,遇事总是个人说了算,这样就势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自觉地把  相似文献   

19.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当过学生,都曾经遇到一个或几个难忘的"仰之弥高"的教师,都曾经被这些教师的人格所感染,甚至影响到自己的一生。几年前,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这几年的教书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就是一个关于"爱"的教育。"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时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你对学生的爱、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出你的人格内涵,而你的人格则会影响你的学生的一生!"所以,我把研究的题目定为:用师爱开启心灵——对一个纪律涣散学生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20.
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教师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课堂上,因为这样的“单脚跳”不能很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应该把课堂往前后延伸,重视过程与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与人格。在学校教育中,智慧与人格是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生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两个方面”,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