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朱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朱而崇陆“,在“和会朱陆“中有贬朱褒陆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朱、陆之学各自的利弊,认为应汇两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郑玉“和会朱陆“的观点影响了当时及后代学者,为理学内部阵营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郑玉认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就是培养心中唯存"天理",无私无欲的圣人;"和会朱陆"、耕读相兼、读书与游历相结合的原则是郑玉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关于学习方法,郑玉特别强调的是小处着手与大处着眼、学与用、文与理、释疑与阙疑的结合;而居敬存善和自诚不欺则是郑玉着重强调的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7,(5):65-70
吴澄的学统与师承对其"和会朱陆"学术思想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和会朱陆"旨在解决朱熹、陆九渊末学之流弊。同时,在民族、国家遭受巨大历史变故之时,吴澄等儒者通过"和会朱陆",阐发儒学之精蕴,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儒学道统尽心竭力,表现了士人所应该具有的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和担当意识。吴澄"和会朱陆"学术特征体现出元代儒学家们综合宋代诸儒的思想,也为后学理解宋明理学发展的理路、内在张力及历史嬗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泽是元代理学家,他的“覃思”治学风格特色鲜明,是元代和会朱陆的重要思想家和学者,他一生著述丰富,虽然传世不多,但其易、春秋学研究颇有特色,其弟子赵汸作为元代新安理学的重要代表,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朝前期,朱学一统天下,陆学衰微。陆学在和会朱陆的形式下顽强地抗争着、存在着,至中叶,终于演衍成风靡天下的王学。  相似文献   

6.
元代理学最重要的特征即"朱陆和会"。金华理学作为元代理学中的重要一脉,充分体现了元代理学"朱陆和会"的特点。其"理流为文"的过程为:金华理学自"北山四先生"之一的许谦时,已有流而为文的趋向;柳贯、黄溍以逮宋濂、戴良等人在流为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理学虽流而为文,但理学之影响仍在,只是"文显道薄"。造成这一变化的最深层原因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士人心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赵是元末明初新安理学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的最大特色是“和会朱陆”,而学术研究的重心则在《春秋》的探讨。赵深研《春秋》的原因,一是新安理学重视《春秋》研究传统的影响,二是基于自身对《春秋》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的认识,三是因资中学者黄泽的引导。在对历史上研究《春秋》诸家中肯评判的基础上,赵提出了求索《春秋》“笔削之旨”的根本方法是“属辞比事法”,并指出具体研究途径是先考鲁史之法,再求圣人之法。坚持“三传”并重的原则、据传求经,由考证而索经义、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研究与著述并举乃是赵《春秋》研究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郑玉教育思想新探刘桂林郑玉(1298—1357),字子美,徽州歙县人,人称师山先生。郑玉早年在淳安曾拜融堂一支的《春秋》大师吴暾、夏大之,洪震志为师,学习陆学三年,并同这一支另一著名学者洪颐往复讨论。延佑年后,洪颐与郑玉”再见于钱塘,师山已为朱子之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元代理学宗师,许衡从宋末元初的社会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宋代理学的理论成果,不但突破了程朱理学的局限,兼取朱陆,开和会朱陆之先河,还提出了治生学说,使理学摆脱了理论清谈,成为经世致用的学说,开启了理学向实学发展的方向,许衡创造性地发展了宋明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朱陆理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展开的 ,而焦点却在“心”上 ,为了调和朱陆之间的争执 ,吕祖谦出面约请朱陆到鹅湖寺进行会讲 ,希望通过讨论争辩 ,达到两家思想的统一。“鹅湖之会”后朱陆两家观点 ,仍未达到“会归于一”的目的 ,但这次论争活动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历史命运(续)顾春(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在教育方法论上,陆九渊将“以尊德性御道问学”作为其教育方法论的根本宗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问题,是朱陆之争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朱熹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应并行不废,但又偏重于...  相似文献   

12.
听课评课的“三要”与“三忌”平罗县教研室任登全会听课和会评课是教研员做好教研工作的基本功。怎样才能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呢?笔者积多年的教研工作经验,总结出“三要”与“三忌”。一、听课(一)听课要有准备,忌随意性。教研员在听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明...  相似文献   

13.
朱熹与陆九渊生于同时代,两人各自授徒讲学,学术虽有异,难得的两次面对面的学问交流和商讨却情谊多于龃龉。学术之不同,并不妨碍两家同时并存,诚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言,朱陆“千古不可合之同异,亦千古不可无之同异”,于是,哲学史上便有了理学分派的描述。表面上看,朱陆的学术分歧在于对“理”的不同认识,后者的认识在明代理学中发展为“陆王心学”一派,且影响到清代。究其实,从宋至清,朱子哲学的形式和内容时或小有变化,但朱熹所建立的理学体系的框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在历史的沿替中仅仅发生了朱子学范型的流变。  相似文献   

14.
1175年亦即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四月,由朱熹、陆九渊的朋友吕祖谦发起和主持,在江西信州(即今江西省上饶)铅山山麓的鹅湖寺聚会。会上,朱陆就“道问学”与“尊德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朱熹因被批责为“支离”而“不大怿”,由此,“紫阳之门人,谓以支离见斥,恚不能平,诟詈蜂起,此朱陆之异,于此益甚。”在中国传统哲学史上,朱陆争异一直被视为“一大公案”。列宁曾说,“当一个唯心主义者批评另一个唯心主义者的唯心主义基础时,常常是有利于唯物主义的。”的确,朱陆争异,对以后哲学思维的发展和明清哲学家对“理学”、“心学”的批判、吸收、改造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中国哲学认识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朱陆鹅湖寺争异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释“冓”     
“冓”的本义是什么?各家众说纷纭。从“冓”的甲骨文演变及其作为偏旁构成合体字中,考证其本义——“相遇和会合”,并且还探求出了冓的其他用法。最后从语音语义上探求出“冓”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16.
新元素新材料新成果类考题在近几年高考题和会考题中经常出现。此类考题考察内容广泛,既可考察基础知识,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且题目立意新颖,又有较高的区分度。在解这类题时,一定不要被“新”所迷惑,应透过“新”的表面现象,去看题设的本质,理解题意所给的信息,采用类比、迁移、联想等方法,以“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教师“活”教,学生“活”学。在政治课中,教师要灵活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潜能,让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教师“活”,学生“活”政治课自然就“活”多了。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校注》堪称学术名。这部凝聚了黄征、张涌泉先生八年心血的精心之作,是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敦煌语言字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前半部(1—611页)为黄征教授执笔完成,后半部(612—1220页)为张涌泉先生执笔完成。这部敦煌变全集和会校会注,反映了敦煌变发现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内外研究的成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应改革考核评价标准,确立了改革考核评价标准的目标性、建构性、适应性、发展和全面性原则,采取“动态管理、量化 统计和累计学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高师学生在“学期笔试、媒体操作、课件研制、实习教案”等方面应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会学、会做和会教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对现代化师资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朱熹和陆九渊各自都分别建立了哲学思想体系。在哲学本体论上,以天理为本,这是朱陆双方的共同点。但是,朱熹以心外之理为最高本体,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而陆九渊则认为天地万物之理在我心中,强调以心为本体,心即是宇宙本原。在哲学方法论上,陆九渊以尊德性为宗,即“先立乎其大者”为宗旨,提倡简易工夫。而朱熹却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二者兼顾,同时并进。朱熹为学主格物穷理,陆九渊重发明本心。朱陆方法论上的认识差异,是由于他们哲学本体论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