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了许多附传来写人物。他之所以用附传写人,主要是因为一些人物或权位或名行影响较大,但事迹寡少,司马迁或不愿或不能为其单独立传。《史记》中的人物附传,具有节省笔墨、交代原委、表达思想等功能作用,并且呈现出内容上详略不一、形式上灵活多变的鲜明特点。《史记》中的人物附传,无论是其价值作用还是其写作手法都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安排史记中合传时匠心独运,耐人寻味。他不只是对历史纯客观的描述,同时也加入自己颇多创见,新人耳目。《史记》中,合传占了30篇,约占全部列传的43%。在组织行文上,作者亦是用心良苦.采用不同手法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史记》悲剧人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以其数以百计的悲剧人物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光。他们的一生都在与天命、与生死、与现实的搏斗中度过的,而他们在面对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顽强抗争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正是有了他们,《史记》才显示出一种苍远而悲壮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古小说《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一直令学界感到困惑并不断引发争议,由此牵涉到《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位等相关问题。事实上,《燕丹子》并非出自秦、汉人之手,更非先秦古书,而是南朝江淹假托史事讽喻建平王景素的拟作,其写作时间当在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江淹被黜吴兴之前。至于此事不为世人知晓,主要是因为江淹碍于现实因素有意隐瞒了自己的作者身份,从而导致了一千五百年来《燕丹子》成书之谜。  相似文献   

6.
学者多言《史记》中的人民性思想是司马迁主观思想的体现,这与事实不符。《史记》中的人民性思想,主要源出于三个因素:一是司马迁从维护刘家统治的立场出发,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教训,要统治者切莫苛暴,以免造成官逼民反失天下的教训;二是司马迁自身的经历使其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反暴政精神;三是司马迁为使《史记》“成一家之言”,由是以不与圣人同是非的标准来总结历史经验。正是这些因素使《史记》在客观上有了人民性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于《史记》老子同韩非合传及老、韩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自古以来就有不同意见。文章认为,合传的原因是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要从学术源流上理解老、韩合传的道理,先须明白《老子》一书的性质;《老子》一书是人生哲理的总结,它的“道”和“德”是为人处世之道、全身远害之法。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酷吏列传存在史实记述、谴词用语、天子称谓等诸多差异.两者对待酷吏态度的不同,与司马迁、班固的身世经历、所处时代的文化专制程度都有极大的关系.班固将张汤、杜周从酷吏传中析出,另立它传,是根据类传与专传体例所作的调整,这也是班固对史书体例精细化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9.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淮南子·主述》:“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相似文献   

10.
《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传后面,附了高渐离的传,使得荆轲刺秦王的精神与意义得到更饱满的延伸。高渐离的行刺方式,比荆轲更不可能成功,行刺的准备过程更为悲苦,但却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志同道合者薪尽火传的反暴政奋斗,展现被压迫者永不屈服的意志,显示了司马迁的反秦反残暴的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11.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  相似文献   

12.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作为史传文学,《史记》熔入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字里行间翻滚激荡着感情的波涛,给读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清代刘鹗评论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老残游记序》)《史记》的抒情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14.
《史记》娴熟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其辞格类丰量大,把古汉语各种辞格的巧妙运用,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对《史记》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修辞学上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史记》娴熟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其辞格类丰量大,把古汉语各种辞格的巧妙运用,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对《史记》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史学上、文学上以及修辞学上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本文就《史记》在辞格方面的特色进行探讨。全文分上下两部分。上都已在本刊今年第三期上发表,作者论述了《史记》运用夸张、重叠、反语、委婉、联珠等方法的艺术特点,下部就其在运用比喻、警句、拈连、层递、借代、引用、跳脱等方法上的艺术特色再作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通志》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历史学上第二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游侠传》塑造了一群“言必信”、“行必果”、“赴士之厄困”的游侠形象,郑樵在袭用《史记.游侠列传》中部分材料的同时删去了篇前序论和篇后赞论这些主体和精华部分,既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时对材料的取舍情况,也反映了他不同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史记》之为孙武设计列传,是企图借孙武其人、其事的精彩表现,及前后相关篇卷撰写意图的总体安排,突现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承续前代兵法的演进态势,显示吴王霸业的军事成就,肯定约法申令的核心功能,赞许不受君命的果决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读孟尝君传》一向为人推崇:王安石在该中认为,孟尝君不足以言得士。为此,笔提出反驳,就孟尝君得士一说重新加以澄清。针对王,笔持据有三:一、此士非彼士;二、齐亡于秦,罪不在士;三、错误的逻辑推断。  相似文献   

20.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由于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文体文风以及受众视角的转变,使得季布故事在流传中不断加以丰富,至唐代敦煌变文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进而探究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