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 ,必然要了解什么是近代化及中国近代化是从何时开始的 ,这是一个前提。一、对于近代化概念的理解及中国近代化的起始。“近代化”一词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概念。“在世界历史范围内 ,近代化 (亦称现代化 )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尚未完结的动态过程 ,是一种普通的历史现象”。① 在近代化模式上 ,世界各国因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条件的不同而大体上遵循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即内源性近代化和外源性近代化。例如英国就是典型性的内源性近代化国家 ,它是通过自身的工业革命完成近代化进程的 …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友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化思想是鲁迅贯彻始终的思想主线。他以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为背景内审外察,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和方法;他紧紧抓住“国民性”这个“根基”问题,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性格的主张;他本着深邃、冷静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中国进步之路、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4.
张人健 《历史学习》2002,(12):14-15
《历史学习》2001年第11期刊登了杨思冰先生的文章《太平天国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该文写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索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按照该文逻辑,中国人民为了近代化这个主流,就要接受“屈辱”,任人宰割,任凭侵略者掠夺、鲸吞、瓜分……因为这是近代化的必要代价。而抗争则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会阻碍近代化这个主流的进展。所以,作为近代最早掀起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  相似文献   

5.
杨思冰 《历史学习》2001,(11):36-37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更是近代化的历史。“屈辱”是中国注定要为近代化付出的必要代价;“探索”则是探求赢得民族独立的道路,而实现近代化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这个角度观察研究太平天国,就会发现它明显迟滞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报春鸟陈岱荪,季羡林,张岱年,业治铮,陈荣悌,茅家琦编者按本刊上期推出了“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研究者以及其它读者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当今中国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对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近代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轨迹中国教育近代化经历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五四”这一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通过教改和学西方两个基本途径进行的。(一)清末19世纪中叶,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开眼看世界,提出并努力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揭开了“西学”思潮的序幕。此后出现了洋务派思潮。洋务派实践“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同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和学习“西技”。首先办起培养外语人才的高等学堂,随后又办起培养工矿企业、军火工业、新式陆海军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在维新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基本特点即以学步德国为能事。这一历史进程如果不能说是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主要内容,也至少可以视为首要契机。因而中国军事近代化包含着并同时呈现出深刻的文化意蕴。一、旧式军队的衰落与购买、仿制西方新式武器有清以来,用于作战的部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在建立中国历史上空前一统而又广大的疆域和镇压民众以巩固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八旗”和“绿营”自然有其无  相似文献   

9.
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学东渐与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郭齐家葛新斌教育目标是对人才培养性质和规格的价值限定。中国教育目标的近代化,是指从培养具备封建纲常的“圣贤君子”向培养资产阶级健全人格“共和国民”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从“圣贤君子”到资产阶级“共和...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倾注极大精力致力于“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等限权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以分权制衡、民权监督、法制监督、政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监督行政思想,成为真正开启中国监督行政体制近代化新纪元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1996年7月23日至25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研究康有为的学者、专家、教授在美丽的海演城市青岛,举行了“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青岛康有为研究会、青岛社会科学院和青岛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得到青岛市委和市府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与会期间,组委会不仅收到数十篇有关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追求近代化的途程走过了三大阶段: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清政府的自强新政,都没有超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范围,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萌芽阶段;从康有为领导戊戌维新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尝试阶段;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把科学与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仍然是追求生产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深入实践阶段。  相似文献   

14.
日中近代化起步前后西洋观变迁的比较郑祖铤日本和中国进入近代化之前,均属于东方儒教文化圈的农耕社会,家庭手工业未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近代化起步不是“内源”,而是“外源”启动的,即伴随一西学东渐@的过程启动的。结果.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学西方卓有成效;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的考察,分析了“中体西用” 开创变革传统封建教育的划时代意义和为中国近代教育带来的诸多可近代化教育因素,从教育近代化这一角度对“中体西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总结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总结报告《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是杭州大学教育系主任田正平教授。课题组成员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杭州大学的14位同志组成。课题的最终成果,由下列...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至少有一个重要贡献,即突破了“冲击——反应”模式。这种模式把近代中国的一切变化都归于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大部分西方学者都认为西方的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条约口岸等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以至是打破中国“传统平衡”或“贫困循环”的唯一动力。在中国,人们则常把鸦片战争以来的一切演变都视为帝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版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新质,这些新质是出版近代化的内容,本文从机器文明的技术物质基础,知识分子的转型,新出版观念的介入,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出版近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中国出版近代化的指向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近代化,是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与几千年来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语文课程,逐步向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语文课程转化、演变的历史过程,其具体时间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至1923年新学制中小学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颁行,凡61年。可以说,中国语文课程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过程。语文课程体系的建立、语文课程课时比重的演变、语文教科书的革新,是语文课程近代化最集中的体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之时,回顾中国语文课程近代化的历程,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近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以2006年高考为例,广东省历史卷第8题、北京市文科综合卷第37题、上海市历史卷第38题等都从正面或侧面考查了这一知识点。那么,怎样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呢?第一,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思想。洋务派强调中学是“本”“体”,而西学只是“末”“用”,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但毕竟也承认了“中学”还有不足,还有待于“西学”来补充,“西学”确有超越“中学”的地方。这就动摇了“礼义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