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丹琼 《考试周刊》2009,(6):188-189
针对跨文化交际中一些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本文从东西方民族文化差异探讨民族性格差异,主要是对中、关两国的文化、民族性格差异作一些对比研究。认为民族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传统文学艺术在其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即中国趋向表现型艺术,而西方则趋向再现型艺术。总体而言,中西传统文学是写意与写实、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区别。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不同的民族文化性格,不同的民族文化性格又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性奠定了基础。由民族文化性格及思维方式等构成了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观要素,而传统文艺观则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追随对象,指引并制约着文学创作,影响着中西传统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增加,民族性格差异成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表现在静与动、内向与外向、面子与实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哲学思想的产物。东方与西方民族历史各异,社会环境因素不同,因而形成了既定的各具风采的民族性格。同时,世界各民族在发展、演进中又相互渗透、融合,异中有同,使各民族性格又具有共同点,籍此成为各民族互动、共进、互补的基础。悉心考察东西方人的性格特征、行为差异及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于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往与沟通具有重要意义。跨文化交往需要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又反映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位主义的差异、价值取向的不同、民族性格的区别、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中关家庭教育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同所产生的中西差异。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又反映着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位主义的差异、价值取向的不同、民族性格的区别、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中关家庭教育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同所产生的中西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起来,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文章着重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寻找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将会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发展,并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中西民族性格特征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民族性格特征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也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哲学思想的产物。东方与西方民族历史各异,社会环境因素不同,因而形成了既定的各具风采的民族性格。同时,世界各民族在发展、演进中又相互渗透、融合,异中有同,使各民族性格又具有共同点,籍此成为各民族互动、共进、互补的基础。悉心考察东西方人的性格特征、行为差异及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于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往与沟通具有重要意义。跨文化交往需要正确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普遍存在.因而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语用失误现象。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文化教学,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现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鲁晓丽 《海外英语》2012,(2):239-240
语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交工具,其功能就是沟通信息。语言禁忌现象普遍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之中。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了中西方语言禁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人们才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地交流信息。由于汉英民族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中英语言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一些差异。通过对中西方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希望提升人们的交流技巧,减少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由于两种语言形成的历史环境,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使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以解决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语言作为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地位日益突出。而数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在宗教、神话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植根于特定民族文化的数字文化也存在巨大差异。本文试着从中西文化的不同来分析数字文化的差异及成因,以加深人们对数字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跨文化交往活动有时会发生交际者始料未及的交际障碍,小至误会,大至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即为“文化空缺”,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以及文化差异.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基础,“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有几种类别:语言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包括能够反映文化内涵差别的词汇;交际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在文化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如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语篇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的语篇组织结构方面的不对应.造成文化空缺的原因有:民族性格、情感等的差异,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差异,礼仪禁忌的差异,典籍、典故以及宗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一种特定表达,不能根据其各个组成部分而确定它的具体含义。它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及宗教信仰。也就是说,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习语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英语习语的学习和研究,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中人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胡明涛  张辉 《考试周刊》2010,(11):44-46
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隐性文化主要埋藏物是观念,而观念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它的观念都会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价值系统是文化的深层内核、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挖掘出民族文化深层结构部分,找出民族问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各民族交际的策略,可以提高跨文化有效交际,因此揭示隐性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难点。而在日常口语中隐藏着深层的文化价值取向。本文试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亲属称谓中探索蕴于其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取向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曦 《时代教育》2007,(9Z):54-55,62
时间观是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涉及人们的知识,信仰,法律,风俗等诸多方面和文化的不同层面。研究民族文化,必然要研究民族的时间观念。中国人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传播了多彩的中国时间文化,而西方工业文化酿造了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的时间观念。时间作为一种无形的向导,对人们的言行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差异入手,分析时间观念在中西民族文化的体现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从体态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态语是交际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着重关注非语言行为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通过比较中西体态语的共性及差异,探讨了中西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民族性格等四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文化交际这门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人们越发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然而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间的跨文化交际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西方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价值观差异,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差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80后价值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差异性,以便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0.
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其语言渗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质。不了解本族文化与异族文化相关内容的某些差异,就会产生文化冲突。 本文通过对比,论述了汉俄礼仪用语的民族文化差异,能帮助两个民族,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实现正常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