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12,(9):5-6
新闻出版总署发放网站记者证首批均为央级网站8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显示,目前已经开放部分网站的记者证发放。已经开放记者证发放的网站均为中央级: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财政部或出数十亿资金助国家有线网络公司成立国家有线网络公司成立方案再生变数。此前先整合再挂牌的"转企方案"被打回修改后,新方案再次出炉待批,预计2012年底完成组建。据知情人士透露,财政部将出启动资金来组建"国网",金额约在数十亿至一百亿元之间,通过"一面组建,一面整合,同时还进行着有线数字化整合转换"多路并进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可以申领记者证了,这个消息的公布着实令网站从业人员兴奋。以前,由于没有记者证,新闻网站采编人员的身份认同感比较低,大多数同行对此都很纠结。同时,在进行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等采访报道时,没有记者证则不易开展报道,这也制约了新闻网站媒体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如今要在新闻网站核发记者证了,这些纠结自然就会少了,不过,面对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新闻出版局: 根据国务院赋予新闻出版署的职责,1990年和1998年新闻出版署两次核发、换发了全国新闻单位的记者证及特约记者证。经过对全国近30万名记者的资格审核及证件发放,进一步规范了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记者证的发放使用与管理监督,有效地保证了记者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当前在记者证的发放和使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新闻     
新记者证计划10月起发放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获悉,新的记者证将于10月开始发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加紧建设中国记者网,所有记者将在明年1月开通的中国记者网上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5.
中国记者网(http://press.gapp.gov.cn)从2003年12月31日起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日起正式启用的新版新闻记者证全部上网,供社会各界随时查验监督,承担舆论监督责任的新闻记者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12月31日上午举行的“中国记者网开通仪式”上,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宣布中国记者网正式开通,网站从即日起向社会各界开放,新版记者证同时启用,社会公众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可以登录到中国记者网,输入记者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和记者证号码,即可查验前来采访的记者身份是真是伪。石宗源署长说,建设中国记者网是新闻出版总署履行监管职能、加…  相似文献   

6.
新闻出版总署将建立“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统一进行除解放军系统新闻机构以外的全国新闻记者证的申请、审核、发放工作。 该系统简称“中国记者网”,与网上文凭查询系统有类似之处。公众登录该网站,便可查验记者证真假,了解到持证人的有关信息,并可直接通过网上信箱投诉违法违规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旧版记者证一律作废,新闻记者将使用新版记者证。从此,那些到处招摇撞骗的假记者应该说是“寿终正寝”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新版记者证采用了9项高科技防伪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仿冒。另外,新版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核发,所有经审核发放的合法记者证全部上网,社会公众可随时通过“中国记者网”核验记者证的真伪。如此这般,今后不法分子想再仿冒伪造记者证恐怕是难乎其难了。近年来,记者证泛滥,真假难辨;假记者到处都有,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分子手持非法记者证,或强拉广告,…  相似文献   

8.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新版记者证将统一样式,统一编号,并实行严格的核验和管理程序。此次新版记者证的发放将严格限制持证人员范围,只有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采编业务的人员才有资格获发记者证,其他从事行政、经营、广告等新闻机构非采编人员不被发  相似文献   

9.
<正>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在京颁发11月6日,在第16个中国记者节前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联合举行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发证仪式。首批符合资质的14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共计594名采编人员正式领取了新闻记者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国家网信办副主任徐麟出席发证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0.
按照相关通知精神,首批有资格获得记者证的网络媒体采编人员,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设立的新闻网站,以及一些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的行业网站的从业者。实际上,此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其他新闻机构主办的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新民网等,已经有自己的记者。因此,在新闻网站核发记者证不算是新政策,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在辞旧迎新之际,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宣布:中国记者网(http://press.gapp.gov.cn)2004年1月1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开通后的中国记者网既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网站,也是一个面向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的内部功能性网站。目前该网站有三个功能:一是公共服务功能;二是社会监督功能;三是记者证管理功能。(摘自《中国记者》200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间,我在朋友圈转了“全国新闻网站将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因为刚看到这条新闻时还是有些小激动。尽管记者证会先发给一类资质新闻网站采编人员,但终于有了开始。对我来说,目前看来,记者证的有无,并不会给我的工作造成太大困扰。  相似文献   

13.
因违规发放记者证,广汉速记秘书学院主办的内部刊物<速记与写作>被四川省德阳市新闻出版局严肃查处. 经德阳市新闻出版局调查核实,自1998年12月起,<速记与写作>从浙江平阳某商人处购得假冒<记者证>20个,以"<速记与写作>杂志社"名义发放了19个,获取非法所得1254元.以上行为,严重违反了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全国统一换发记者证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干扰了正常的新闻采访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05,(4):79-7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月21日报道全国统一换发新闻记者证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了解到,到2005年1月底,经审核发放的新版记者证已达146541件。其中,报纸和新闻性期刊领取新版记者证的有7万多人,电台和电视台有6万多人,通讯社约有2000人。  相似文献   

15.
明年1月起,我国将在新闻网站正式推行新闻记者证制度,首批实施范围是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批准、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并符合条件的新闻网站。首批有资格获得记者证的新闻网站,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设立的新闻网站以及一些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一类资质的行业网站。申领人员应为新闻网站编制内或者正式聘用的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的人员。因此,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有网络新闻发布功能的商业网站,因为只有二类资质,并不在核发记者证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方面负责人透露,我国将在今年7月开通“记者证网上查验系统”。据介绍,该查验系统和网上文凭查询系统有类似之处,只要将记者证的号码输入,有关该记者证的持证人姓名、性别、所在单位以及照片等内容均一目了然,假记者证将因此无处藏身。据透露,即将开通的查验系统暂定名为“中国记者网”,通过登录该网站,人们不仅可以查验记者证和持证人身份的真假,还可以直接通过网上信箱投诉违法违规的记者。在这个网上,还将有一个“黑名单”,那些因为严重违法违规被吊销记者证者的姓名将被列入此名单。烟台市…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布启动2014版新闻记者证换发工作。本次换发记者证的新闻单位首次增加了纳入试点核发记者证的新闻网站,并首次要求新闻单位提供申领人员与所在新闻单位签署的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  相似文献   

18.
速览     
《新闻实践》2014,(8):4-7
新版记者证7月15日起开始换发申领人需签保密协议 新华网7月15日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4日在京宣布,2014版新闻记者证换发工作7月15日起全面启动,计划于10月30日结束。本次换发记者证的新闻单位首次增加了纳入试点核发记者证的新闻网站,首次要求新闻单位提供申领人员与所在新闻单位签署的保密承诺书和职务行为信息保密协议。换发结束后,全国将有25万名新闻记者领到全新设计的记者证。  相似文献   

19.
主管部门为新闻网站采编人员核发记者证,不仅意味着新闻网站从此名正言顺地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而且新闻网站也将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在当前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抓住这一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新闻网站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而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公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对记者证的发放、使用、管理和记者站的设立、登记备案、业务范围等都作出相应规定。这两个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新闻记者证的发放、使用及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我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其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