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数据、强算力、深度学习为鲜明特征的人工智能正加速对“大思政课”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融合赋能。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下主体参与全员化、内容供给精准化、载体应用沉浸化、资源整合多元化提升了“大思政课”育人的力度、精度、深度和厚度。与此同时,西方错误思潮智能渗透、教育主体智能素养不足、教育内容供需矛盾突出、传统伦理关系解构重塑等现实挑战加大“大思政课”育人难度,消解“大思政课”育人实效。因此,须从价值引领、队伍建设、技术变革、制度创新等路径入手,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医学院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需要强化价值引领、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主导作用,打破专职壁垒、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教师育德素质和能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与考核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协作机制,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正在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其核心理念是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等育人要素,润物无声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实践教育中,专业教师始终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专业课程教学引入课程思政是目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文章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数字媒体技术导论》为例,对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如何进行思政教育进行探讨,为建构思政理论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提供一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达到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即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在当下的兴起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信息技术,元宇宙集成了多种新兴数字技术,可以构建出虚实相生的智慧思政教育环境,思政教师能在虚拟场景和真实场景中进行任意切换,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青年大学生则可以在各种场景中进行沉浸式体验学习。智慧思政教育环境还可以突破空间限制,缝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空间之间的思想裂缝。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需要高校教学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通过此种转变,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结合目前Linux操作系统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内涵。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事关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性质。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丰富思政理论课的输出形式,使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手抄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有利于丰富传统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朱思吟 《知识窗》2024,(1):15-17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利用课程思政助力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探索课程思政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文章阐述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并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协同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8.
周帆  刘芳  钱博 《科教文汇》2021,(13):95-96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基础课堂向专业课堂的延展,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热点。为了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该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扩频通信技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映射关系,融合课程军事应用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融合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嵌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新实践;混合式教学是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重构教育教学形态的新探索。两者相融互促成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趋势。通识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相融合,提高通识课程建设质量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战略推演”通识课程为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分析通识选修课课程思政的实践难题和混合式教学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价值,从内容设计、组织实施、考评反馈等方面探索出通识选修课程混合式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四化+四关”创新路径,实现品德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沈晓云 《科教文汇》2022,(24):34-37
“沉浸”“烧脑”“趣味”“推理”是“剧本杀”逐渐吸引大学生关注和青睐的重要因素,使其成为青年开展休闲娱乐、满足社交需求、寻求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切入,探讨将“剧本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运用参与式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剧本杀”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跨界融合基础,并对“剧本杀”+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进行了初探。将“剧本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丰富教育资源、载体、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卢慧楠 《科教文汇》2020,(11):21-22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打造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机制,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缺乏有效理论指导、机制构建不完善、队伍建设弱等问题。本文试图构建高校学生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做好明确指导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实现平台融合等工作,并以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建设为例,验证协同融合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怎样把思政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工作的重点。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教育方法和模式需要转变之外,教育理念也必须得到更新。人本管理理念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本文根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人本管理理念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探究。  相似文献   

14.
郭楠  冷姣仪  宫建红 《科教文汇》2021,(11):105-106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工科的提出又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指明了新方向,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借助课程思政,使人才培养朝着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并重的方向前进。该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又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指出了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如今,新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新媒体以其独特而强大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新媒体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又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本文就以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为中心,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化挑战为机遇以实现思政工作创新和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思政课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化与人本化的融合成为人工智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自适应学习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的应用,提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者画像关照学生个体差异,解决思政课大班授课人文关怀缺失问题;智能助教系统赋能教师铸魂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政...  相似文献   

17.
张悦  李洪山 《科教文汇》2020,(11):29-32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教育领域的教学重点,目前,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然而在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匮乏、过程单向化、内容间断化、途径单一化等问题。为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坚持创新性、互动性、系统性、多元化原则,做到扩大思政教育主体范围、注重思政教育双项互动、增强思政教育内容连贯性、利用互联网拓宽课程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黄晶 《科教文汇》2023,(6):129-132
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该文以安徽财经大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思政实践为例,探讨了契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思政融合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家国情怀、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业精神、勇担社会责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从重构课程内容、深挖思政案例、创新授课方式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教育性特征表明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联系,同时也决定它具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尤其是在高校二级院系开展的课外活动更是如此。本文就将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外活动的关系谈起,在二级学院通过实践理出"第二课堂"建设思路的基础上,探讨课外活动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选择与拓宽,深入分析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以期为科技创新背景下思想育人方式的转变与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楠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I0009-I0009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出现在大众视野,并迅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融合信息化理论及技术创新就是其中的典范。翻转课堂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多重困境,并实现信息化技术理论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及课内外学习时间、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充分利用,丰富了教育教学体系方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探索创新深度、广度都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