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带着小朋友们正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由一位幼儿扮演老鹰,一位幼儿扮演母鸡,其余孩子扮演小鸡.孩子们都玩得很起劲.老师为了发展游戏情节,说:"老鹰觉得很饿,想出来找食物吃.这时候正好遇见鸡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们到草地上来捉虫吃."  相似文献   

2.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成长使我收获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游戏材料的添置与投放 游戏材料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教育因素,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我在投放材料时认真考虑幼儿实际需要和兴趣.  相似文献   

3.
朱静晶 《早期教育》2000,(12):37-37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但是以往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们却顾虑重重,认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丰富,能力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布置起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家".这样的游戏其实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戏,它极大地压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我们根据自主游戏所提倡的自主精神,对小班的娃娃家游戏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幼儿是国家的未来,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所具备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把幼儿培养成人格完善、品质优良的社会有用之才。一、幼儿喜欢游戏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幼儿是以生命为游戏的。"幼儿喜欢玩,这是天性。他们可以玩安静的游戏,如玩积木、拼图、多米诺骨牌,随意涂鸦、捏橡皮  相似文献   

5.
<正>一、寓教育于游戏中喜欢游戏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可以认识学习新事物,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动中练习语言表达能力,在一起玩耍时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在无意识当中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游戏,千万不要把幼儿  相似文献   

6.
侯敏洁 《考试周刊》2014,(15):177-178
<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孩子玩,很少空着玩,必须有很多东西帮助他,才能玩得起来,以此满足玩的欲望。"玩色对于儿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玩色,它是孩子亲自参与的一种表现性活动,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对玩色活动显示出强烈的兴趣。要让幼儿真正喜欢玩色活动,就必须让幼儿感受色彩的奥秘,享受色彩活动变化的乐趣,加深对色彩情感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就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幼儿主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幼儿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游戏本质确定的。一、丰富的游戏材料,促使幼儿多元化思维拓展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突飞猛进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不再让孩子枯燥地跟着老师说一说、做一做,而是引导孩  相似文献   

8.
徐蕾 《考试周刊》2014,(99):189-189
<正>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自主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儿童自主地开展游戏,也就是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活动过程"。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孩子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发展,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目标。有些教师对自主游戏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自由游戏,是没有价值的盲目游戏。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为孩子创造有选择、多元化、不限制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中进行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教师不但要任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还要帮助孩子开发玩的天性,"会玩"的孩子才能"会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几个方面出发,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受、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喜欢玩有竞技和趣味性的游戏,幼儿参与欲望强烈。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忘乎所以,且与同伴合作意识增强。本次《游乐园》活动的设计基于大班孩子这一特点,从幼儿最喜欢去玩的游乐园,创编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游戏,让他们进入迷人的童话世界。怎样到游乐园呢?导入学习重点:学会一物多玩。通过游戏"创设游乐园的所要经过的路线",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同伴合作的  相似文献   

11.
我到幼儿园见习,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一个叫"毛毛虫钻洞"的大型玩具,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尤其喜欢在上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我本来以为,这个毛毛虫是专门用来给幼儿练习爬行等机能游戏的,但我发现,孩子们可以在上面玩出各种各样的想象游戏。有的孩子爬上毛毛虫,握住毛毛虫的两个触角,玩开汽车或开飞机的游戏。"驾驶员"通常会邀请骑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自发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幼儿喜欢、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种游戏方式,能极大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应如何珍视孩子的自发游戏?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自发游戏、并采取支持性策略,助推自发游戏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借助于游戏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数学意识,既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有效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让孩子真正喜欢上数学,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在,早期教育已深入人心。年轻的父母一见面就谈论着如何教育孩子。那么,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一、要当孩子的玩伴。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把玩具当教材,要引导孩子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力手段。”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指出:“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它可以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行为,发展幼儿智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如唱歌…  相似文献   

15.
谷玉 《家教指南》2006,(8):59-60
游戏是一件重要的事。儿童喜欢玩假扮游戏,幼儿总是打打闹闹,小猫喜欢玩毛线球,这可不只是为了好玩。在长大成人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之前,游戏似乎是一种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活力去打发时间的办法,但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16.
一、游戏是小班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玩对于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有其特殊意义,可以说玩是小班孩子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孩子的玩和成人的玩是有差别的:对成人来说,玩是消遣、娱乐,它与工作、学习对立;而对孩子,特别是小班孩子来说,玩本身就是一种自发性、自由性的行业,它是孩子的本身选择而非外在强迫,玩本身即目的而非达到目的的手段,因而玩的对立面不是学习、工作,而是不玩。玩能给孩子一种愉快的体验,它也是孩子最自然,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孩子来说,玩与学习只能是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事件的两面。玩在幼儿生活中占据极高的频率、极长的时间,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巨大影响。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看,小班幼儿还处在游戏期,游戏是他们重要的生活内容,是解决他们身心发展与需求矛盾的主要形式,游戏又是区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想必同学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既然同学们喜欢,我们又何尝不可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游戏本身除具有娱乐功能外,还具有学习功能。它从来就是和儿童不可分的,是儿童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能使儿童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游戏化的学习和生活是更适合他们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呢?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  相似文献   

18.
周辉 《考试周刊》2014,(19):189-189
<正>游戏是深受学前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而在儿童游戏中,如果没有规则行为的约束,则没有游戏可言。"游戏的本质特征是规则",因此,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不管是游戏的规则还是规则的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价值和特殊意义。一、游戏秩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屡见不鲜,幼儿总喜欢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我也比较喜欢带孩子们玩角色游戏。通过工作实践以及阅读的一些书籍,我对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有了一些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有哪些特点小班幼儿大部分都是3-4岁年龄的儿童,控制力差,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就会显现出他们特有的游戏特点。1.幼儿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角色意识不强。例如:轩轩是我们班一个比较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幼儿的工作。"也有人说:"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堂。"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道出了我们大家所共知的生活现象: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并因此毫无疲惫,游戏活动与儿童存在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