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现正由初始的保障型资助体系向发展型资助体系转变。通过利用系统比对、大数据分析、走访调查、同学评议等渠道,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改进认定过程和认定内容存在的缺陷,是高校完善精准认定困难生等级指标体系、夯实开展精准资助的基础。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精准资助体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要求,实现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高校在国家的主导下构建了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作为长期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笔者深深体会到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各项资助措施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全面了解和提高资助工作开展成效,真正发挥其助人、育人功能,笔者于2015年12月份面向全校展开了资助工作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资助工作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于缓解贫困生在校学习的经济压力有明显的成效。但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偏向物质资助、无偿资助,容易忽略贫困生的心理精神需求、成长成才需求以及自助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文思考,构建多元、人性化的资助体系,充分发挥济困助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陈培中  徐莹 《科教文汇》2011,(32):191-192
"困难"学生是学校中的特殊群体,对"困难"学生帮助和教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学校能否稳定地发展、校园能否有和谐氛围。本文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资助"困难"学生中实践,进一步探索和提升"四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运用大数据思维,把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精准地落实到切实需要的学生身上,实现"精"与"准"的育人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对资助对象进行精准定位和管理,合理匹配资助项目与学生需求,寻求资助过程的动态管理与资助效果的精准评估,建立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靶向式精准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本科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越来越多的贫困本科生获得高校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在这些贫困本科生中,有一些是因为在校期间罹患重大疾病所引起的贫困,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资助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资助一名罹患重病本科学生的案例研究为基础,来探索因病致困本科生的资助实践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孟兰 《科教文汇》2021,(11):18-19
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二者相辅相成。精准资助是资助育人的基础保障,资助育人是精准资助的深入发展。针对当前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在“三观”“三力”等方面的育人问题,文章以高校辅导员为出发点,提出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一是提升专业素质,大力建设资助工作队伍;二是创新帮扶理念,积极探索长效宣传模式;三是深入社区生活,高度重视心理发展动态;四是开拓实践平台,精心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五是统筹各方合力,着力构建多元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8.
林月容 《知识窗》2023,(10):120-122
文章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及成因,主要从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自卑感与失落感、焦虑与迷惘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树立正确认知、加大经济资助、完善心理咨询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校管理文化等方面,阐述在发展型资助理念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矫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肖灵铭 《科教文汇》2021,(10):35-37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教育现代化。学校在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资助评定工作的同时,加强获资助学生的后期教育管理,对优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十分重要。该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实际对受资助大学生后期管理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从而优化大学生资助体系,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逸菲  刘超瑜 《知识窗》2023,(6):126-128
文章指出当前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存在资助理念重服务轻引领,资助模式重输入轻产出,资助形式重参与轻培育的问题,探讨劳动教育对贫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意义,以及对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中贫困学生劳动价值观树立、劳动动力激发、劳动技能提高的促进作用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江旭梅  唐子蛟 《内江科技》2011,32(7):86-86,90
随着高校贫困学生的增多,贫困受助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在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贫困受助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理财教育以及技能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从物质和精神上帮扶贫困生走出贫困,切实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以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学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做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愈发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发展型资助将是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亟待通过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探索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婷 《知识窗》2024,(1):126-128
高校资助工作是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扶困政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对资助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班级层面依然未能全面落实。因此,文章针对高校资助管理工作如何在班级层面全面落实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落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是政府科研资助的两种主要模式。科学分析两种资助模式的差异性,对合理设计政府科研资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日本化学领域2009-2018年,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的产出所蕴含的多维科研活动特征信息为对象,从研究团队、研究内容、研究产出绩效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了科研要素视角下的资助差异性分析框架。方法上,引入了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针对化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实体识别训练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对象实体的精准识别,为资助差异性的分析提供了事实基础。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稳定拨款与项目资助在多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稳定拨款资助下的科研活动更关注于研究问题本身,而项目资助下的科研活动则更多地体现了科学共同体对项目遴选的标准。结合数据分析结论,研究提出了应科学认识两种资助模式的差异性,合理布局、扬长避短,建立高效的政府科研资助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已初步建立较完善的工作体系,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但是,传统的资助工作体系还存在着认定手段机械化、认定对象不准确、后续工作跟进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无法完全做到精准资助。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学生资助工作,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增强资助对象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淡菊 《科技风》2023,(13):150-152
高职院校资助对象和资助育人的现状,决定了资助育人实践不能仅仅从资助本身的维度展开落实。资助工作应在充分把握当前资助对象和资助育人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资源,将资助与创业、心理、德育、实践教育等维度相融合,通过学生工作管理各条线的交叉融合、协同互补,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地区科学基金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载体,通过研究项目、知识创造和转移及人才培养为途径作用于区域创新体系.从区域创新体系视角出发,探讨了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政策中资助强度、资助规模和项目评审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定位等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回顾1986—2006年来化学科学部的资助概况和成效,并对如何评价化学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产出做一点分析。1 20年来化学科学部科学基金资助概况面上项目是科学基金鼓励自由探索的主要项目类别,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主体部分,目前化学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秋季,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将惠及约1800所高校的400万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学生,并使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到500亿元。在资助新政实施过程中,逐步出现原有的资助体系所不存在的问题,或有些原来并不严重的问题,开始出现严重的趋势;在国家实施帮扶新政下,如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和自我解困能力,实现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的有机结合,最终建立“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资助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潇 《科教文汇》2013,(6):161-162
随着知识经济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学教育缴费的改革,高等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且近年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费用提高较快,故而贫困生问题日益显得突出,已引起高校乃至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磨砺中健康成长,高校助学工作应更新资助理念,从管理规范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构建公平、高效、操作性强的“管理”与“德育”相结合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