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与发展:相对贫困的内涵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骄人成果。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中新出现的贫困群体却日益增加且趋势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教育缓解相对贫困的战略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教育研究》2020,41(11):11-21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将由"限时"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治理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教育作为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要确立起以提高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反贫困战略,聚焦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发展与其他反贫困措施协调互补、多元主体协同的教育扶贫治理体系等问题,加快建立健全教育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抵御贫困脆弱性和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我国贫困性别差异显著,贫困妇女存在经济、信息、能力和权利等相对剥夺现象,引发妇女相对贫困,阻碍我国反贫困工作与社会发展.在厘清相对剥夺和相对贫困内涵和关系基础上,建立妇女相对贫困评价指标,进而分析相对剥夺对贫困妇女影响,提出解决贫困妇女相对剥夺和相对贫困方略,即调整精准扶贫策略、保障贫困妇女非经济权益、重视与贫困妇女沟...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转轨,我国城市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分化,出现了明显的城市贫困现象。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特征及其成因,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2):48-51
贫困是社会发展长久面对的问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当前的反贫困政策更多针对绝对贫困,而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较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和贫困再生产,以及脱贫脆弱性和返贫现象显示,当前的反贫困政策存在贫困线标准过低、重绝对贫困轻相对贫困、政策执行不力、扶贫模式单一、重救济轻发展等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贫困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贫困的内涵与经济上的贫困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主要是指个体由于家庭贫困而导致失去受教育机会,或者虽然在接受教育,但却处于非正常状况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贫困有绝对和相对之分,也有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教育贫困标准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1.
绝对与相对的内涵至少有五种(1)相对性指有条件性,绝对性指无条件性;(2)相对性指暂存流动性,绝对性指永久不变性;(3)相对性指有尺度选择性,绝对性指无尺度选择性;(4)相对性指有比较选择性,绝对性指无比较选择性;(5)相对性指具体性,绝对性指抽象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绝对与相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经过了从救济式到开发式的区域扶贫阶段,从全面覆盖到对口支援的攻坚扶贫阶段,多方面、多主体、多方式的联动扶贫阶段和区域精准与个体精准相结合的精准扶贫阶段。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以相对贫困为治理对象、以城乡统筹为治理机制和以多维贫困为治理方向。故在后脱贫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中职业教育的职能定位为:精准聚焦相对贫困主体、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和注重精神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逐步从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在此转型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回顾我国贫困治理脉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现有的贫困大数据治理体系虽已初具雏形,但仍存在业务属性模糊、信息孤岛、跨区域审核困难、支出型贫困识别羸弱、管理规范性不高、信息投资回报率不佳和辅助决策能力不强等典型问题,亟需进行优化提质以适应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要求。全面小康时代的大数据治理应当以提升数据全面性、精准性、即时性、兼容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目标,积极破除四个既有的机制体制障碍,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贫困治理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从相对贫困的三个维度,即收入不平等、人的发展不均衡、人的脆弱性三个维度,全面解析了包容性增长的问题。基于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提出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路径选择是: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初次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待遇逐步趋同;第三,用人本发展观取代物本发展观,切实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贫困内涵的动态变化。贫困内涵的经典解读为人们理解贫困提供了基本起点,物质贫困经由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的动态演绎昭示着贫困内涵的变化态势,科技革命的历史推动作用凸显了贫困内涵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由物质贫困向精神贫困、由科技贫困向人文贫困的多维转向。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贫困内涵的动态变化。贫困内涵的经典解读为人们理解贫困提供了基本起点,物质贫困经由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的动态演绎昭示着贫困内涵的变化态势,科技革命的历史推动作用凸显了贫困内涵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由物质贫困向精神贫困、由科技贫困向人文贫困的多维转向。  相似文献   

17.
贫困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包括发达国家。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际。贫困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减少。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贫困的概念也必须重新定义,以达到为了社会公正的目的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试图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来阐释这一现象,并通过中英两国社会的历史比较来澄清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安徽省农村2018—2020年成人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水平3个维度出发,选取10个指标,采用经典probit模型建立了安徽省农村人口相对贫困的动态监测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获知,农业人口陷入相对贫困的可能性较大;社会地位、有工作和教育年限对改善相对贫困现状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年龄和性别对相对贫困状态转变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李玲  张馨元  刘一波 《教育研究》2021,42(5):125-136
2020年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后,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教育领域也从消除教育绝对贫困转向解决教育相对贫困.基于分配正义、承认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结合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与国家政策,运用德尔菲法等,构建了包含22项指标的义务教育相对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引入"贫困发生率"的理念和方法,评估西部6个区县的义务教育相对贫困发生率,验证评估工具的有效性.基于此,提出构建多部门、多主体协同治理教育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权责;切实保障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优质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注重补偿性投入;强调承认公平,改善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加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校长、教师水平;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家校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志趣、责任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