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办好计算机应用专业,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业界需要的软件人才,是计算机软件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现从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培养业界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人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科教兴国为时代背景的今天,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仍处于中低水平,为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高校实施大学创新教育,并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文章根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构建一个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激发创业热情,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掌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解构学科系统排序知识,重构到接地气的工作过程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于结合项目、案例等不同教学方法,重点加强评价管理。从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加快实现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加快创业课程实践性创新思路,加快普及到公共课程领域。在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只有坚持跨界的教育方可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娜娜  孙秀英  林立 《内江科技》2023,(12):154-155
<正>高校动画专业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应用型动画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研究人员在教学方式、能力培养、育人思路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先是确立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推动“双责双师”型师资建设、构建项目化教学模式、加快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等三个维度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提升动漫产业人才供给质量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入手,阐述了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相关问题,并对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金融人才.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金融学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人才实际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院校对日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想使本专业在生存并且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自己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于社会优秀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本文东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对日软件专业的现状,从如何加强日语和软件工程专业的紧密结合,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研究应用型院校对日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进而实现为社会培养优质量的日语IT人才。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综合型复合人才,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很大程度上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蓝本,开设的课程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较难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本文对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建议,希望能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相关部署,我校自200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充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明确定位、培养思路两方面出发探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提供思路,探索出一条有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行业迅猛发展,应用型软件人才市场缺口很大,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对于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需求,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大量应用型软件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的共同责任。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崔柏伟 《内江科技》2009,30(12):145-145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别于本科教育,为此,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模具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重新开发课程体系,重编教材,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刘德君 《科教文汇》2012,(16):51-51,103
独立学院应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10级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为例,从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两个方面探讨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12)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在于为土木与建筑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现有的培养模式难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综述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了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措施,构建了"新型"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理念。  相似文献   

14.
张雯琰  郭红 《科技风》2023,(2):46-50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各学科的传统教育模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作为标准化程度高的职业,许多职能已经渐渐被智能化系统取代,而作为培养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受到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整、设备条件不足、师资能力欠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本文在梳理数智化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分别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需求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融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四个方面阐述了数智化融入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5)
现如今的高等教育更看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逐步提高。纵观当前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来看还存在课时缩水与内容扩充的矛盾,因此亟须推行教学改革。同时当前大学物理教育教学中还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问题的解决重点便在于课程体系,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予以完善和改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完善展开研究,希望能为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建梅 《内江科技》2018,(1):109-110
针对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技术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评估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思考,提出只有科学界定专业定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及管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技术人才。该研究结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前期、中期及后期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正在不断发展,对经济金融领域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尤其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各大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学校和教师已经将经济数学融入对金融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下面本文对经济数学的教学及改革工作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各大院校教学及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为社会培养更多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仅以艺术设计专业产品效果图表现挂法课程的改革为例进行探讨,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方面和同行商榷征得专家的批评指正,另一方面希望和广大职教工作者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效益不高,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让这些院校培养出更适合生产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相关院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文中通过长期工作实践和调研结果,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打破传统学科型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以问题引导式的设置课程方法;单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提倡实践先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体系,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